-
-
公开(公告)号:CN11624987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080105936.4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8F1/40
Abstract: 空调机(1)是制冷机油使用非相溶油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10),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第1热交换器(30),其使从压缩机输出的制冷剂冷凝;减压装置(40),其对从第1热交换器输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以及第2热交换器(50),其使从减压装置输出的制冷剂蒸发并输出到压缩机。第2热交换器包含在管内表面形成有槽的传热管。传热管的槽以使传热管的下游侧的管内表面积比传热管的上游侧的管内表面积小的方式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12219074B9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1880094106.9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山宗希
Abstract: 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1)、第1换热器(2)、第1膨胀阀(3)、制冷剂容器(4)、第2膨胀阀(5)以及第2换热器(6)中循环。冷冻循环装置(100)具备第3膨胀阀(8)和特定流路(71)。特定流路(71)连通第3膨胀阀(8)以及制冷剂容器(4)。第3膨胀阀(8)借助制冷剂容器(4)与压缩机(1)的吸入口相连通。满足了特定条件的情况下的通过特定流路(71)的每单位时间内的制冷剂量,比没有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的通过特定流路(71)的每单位时间内的制冷剂量多。特定条件是制冷剂容器(4)内的制冷剂量比基准量少这个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1512101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780097834.0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5B43/02
Abstract: 得到一种提高了油的分离效率的分离器及具备该分离器的制冷循环装置。分离器具备流入管部(1)、油贮存部(4)、回油管部(3)以及流出管部(2)。流入管部(1)包括规定制冷剂的流通方向以使制冷剂回旋的回旋部(5)。油贮存部(4)与流入管部(1)连接。回油管部(3)与油贮存部(4)的铅垂方向下侧连接。流出管部(2)包括面向回旋部(5)的开口端部(6)。流出管部(2)从面向回旋部(5)的区域延伸至油贮存部(4)的外部。开口端部(6)构成为能够供从回旋部(5)排出的制冷剂直接流入。
-
-
公开(公告)号:CN10996408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680090216.9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4F1/0063 , F24F11/89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多个室外机(50a、50b)。多个室外机(50a、50b)分别包括室外热交换器(2a、2b)、压缩机(1a、1b)、以及用于检测室外机中的冷冻机油的量的传感器(5a、5b)。控制装置(100)具有使多个室外机(50a、50b)中的一部分室外机运转并使其他室外机停止的第一运转模式、和使多个室外机(50a、50b)全部运转的第二运转模式。控制装置(100)在第一运转模式中,在运转中的室外机的运转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且运转中的室外机的压缩机中的冷冻机油的量为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以使运转中的室外机停止并使多个室外机(50a、50b)中的停止中的室外机运转的方式进行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1386434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780097178.4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山宗希
Abstract: 控制装置(10)在接受制热运转的指示时,在制热运转模式与油回收运转模式之间切换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模式。制热运转模式是以气相状态的制冷剂在气体延伸配管(15)中流动的方式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20)内循环的模式。油回收运转模式是以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气体延伸配管(15)中流动的方式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20)内循环的模式。油回收运转模式下的气体延伸配管(15)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与制热运转模式下的气体延伸配管(15)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反。
-
公开(公告)号:CN11851104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180105020.3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山宗希
IPC: F25B1/00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制冷剂回路(C1),其包含压缩机(1)、第1热交换器(2)、第1减压装置(3)、第2热交换器(4)、储液器(5);以及加热部(H1)。在制冷剂回路(C1)中,制冷剂按照压缩机(1)、第1热交换器(2)、第1减压装置(3)、第2热交换器(4)、储液器(5)的顺序循环。加热部(H1)使用通过第1热交换器(2)后制冷剂,对从储液器(5)向压缩机(1)返回的制冷剂进行加热。优选的是,加热部(H1)具备第3热交换器(6),该第3热交换器(6)在通过第1热交换器(2)后去往第1减压装置(3)的制冷剂与通过储液器(5)后去往压缩机(1)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112888906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1880098843.6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山宗希
Abstract: 制冷剂和润滑油按照压缩机(1)、第一热交换器(2)、第三热交换器(7)、第一减压装置(3)以及第二热交换器(4)的顺序循环,并且按照压缩机(1)、第一热交换器(2)、第二减压装置(5)、第三热交换器(7)以及旁通部(8)的顺序循环。旁通部(8)包括在重力方向上延伸的贮存部(81)。制冷剂和润滑油逆着重力方向在贮存部(81)中流动。在旁通部(8)中流动的每单位时间的制冷剂量为基准流量的情况下,贮存部(81)的直径满足在贮存部(8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速度比极限速度慢的关系式。在满足该关系式的情况下,流入贮存部(81)的润滑油的量比从贮存部(81)流出的润滑油的量多。极限速度由重力加速度、贮存部(81)的直径、润滑油的密度以及气体的制冷剂的密度来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88890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80098843.6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山宗希
Abstract: 制冷剂和润滑油按照压缩机(1)、第一热交换器(2)、第三热交换器(7)、第一减压装置(3)以及第二热交换器(4)的顺序循环,并且按照压缩机(1)、第一热交换器(2)、第二减压装置(5)、第三热交换器(7)以及旁通部(8)的顺序循环。旁通部(8)包括在重力方向上延伸的贮存部(81)。制冷剂和润滑油逆着重力方向在贮存部(81)中流动。在旁通部(8)中流动的每单位时间的制冷剂量为基准流量的情况下,贮存部(81)的直径满足在贮存部(8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速度比极限速度慢的关系式。在满足该关系式的情况下,流入贮存部(81)的润滑油的量比从贮存部(81)流出的润滑油的量多。极限速度由重力加速度、贮存部(81)的直径、润滑油的密度以及气体的制冷剂的密度来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