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器、切换电源装置和变换器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97621A

    公开(公告)日:2004-05-19

    申请号:CN200310100590.7

    申请日:2003-10-20

    Abstract: 一种变换器、切换电源装置和变换器的制造方法,既确保可靠性又抑制切换电源装置中所用的变换器中的蜂鸣音的发生。在线圈(10)所卷绕的绕线管(20)的轴孔(24)中插入筒状的隔断构件(25)。在筒状的隔断构件(25)的内侧插入铁氧体磁芯(30)的中芯脚(34),和铁氧体磁芯(40)的中芯脚(44)。在中芯脚(34)与中芯脚(40)之间的间隙(G)中填充粘接剂(60)。隔断构件(50)隔断间隙(G)的周围与绕线管(20)之间,从间隙(G)挤出的粘接剂(60)不附着于绕线管(20)。因粘接剂(60)抑制蜂鸣音的发生,并且因隔断构件(50),发热引起的应力不作用于铁氧体磁芯(30)和铁氧体磁芯(40)。

    绕线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71682A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710096741.4

    申请日:2007-04-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变压器、电抗器或线圈等的绕线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高耐电压化、低成本化。本发明的绕线装置具有第一绕线管(31)、第二绕线管(32)以及E形芯(11、12),第一绕线管(31)具有空洞(31d)且将高压用线圈(21)卷装在外侧;第二绕线管(32)以包围第一绕线管(31)的方式组装且将低压用线圈(22)卷装在外侧;E形芯(11、12)安装在第一绕线管(31)的空洞(31d)内和第二绕线管(32)的外侧、形成闭合磁路,第二绕线管(32)具有壳体(33)和罩(34),壳体(33)具有底壁(33f)以及从底壁(33f)的两侧向垂直上方伸出的一对侧壁(33a);罩(34)具有顶壁(34e)以及从顶壁(34e)的两侧向垂直下方伸出的一对侧壁(34a),将第一绕线管(31)设置在由罩(34)的一对侧壁(34a)、壳体(33)的底壁(33f)以及罩(34)的顶壁(34e)形成的第二绕线管(32)的空间内。

    电抗器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22521C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410087962.1

    申请日:2004-10-27

    Abstract: 在一个转换循环的开启以及关闭时,均可从电抗器装置的第一次级线圈及第二次级线圈分别得到规定量的能量。电抗器装置具备铁心装置(2)、缠绕于铁心装置的线圈装置(3)。铁心装置具备相互平行配置的第一足部(4)、第二足部(5)、第三足部(6)以及连接第一足部、第二足部、第三足部而形成磁回路的基部(7)。线圈装置具有缠绕于第一足部的初级线圈(Np)、缠绕于第二足部的第一次级线圈(Ns)、缠绕于第一足部或第三足部的第二次级线圈(Nf),第二足部具备比第三足部的截面积小的小断面部(11)。缠绕在对初级线圈施加电压期间将能量从第一次级线圈取出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二足部,没有在第二足部积蓄能量的必要,所以,第二足部的截面积为第一足部及第三足部的1/2的截面即可,可以谋求小型轻量化以及降低成本。

    变压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41584A

    公开(公告)日:2006-10-04

    申请号:CN200610067845.8

    申请日:2006-03-14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改变绕线管的形状即可将漏电感调整到最佳值的低成本、高性能的变压器。特征在于,配置了绕线管10,其具有初级绕组(1)以及次级绕组(2)、卷绕初级绕组(1)的第1卷绕部(11)以及卷绕次级绕组(2)的第2卷绕部(12);第1卷绕部(11)以及第2卷绕部(12)将二者或其中任意一方在绕线管(10)的轴线方向上分离配置多个。由于通过改变分离配置的初级绕组(1)或次级绕组(2)的圈数比,调整初级绕组(1)和次级绕组(2)的漏电感值,因此,可根据变压器的用途,很容易改变漏电感的值。

    变压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95599C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610067845.8

    申请日:2006-03-14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改变绕线管的形状即可将漏电感调整到最佳值的低成本、高性能的变压器。特征在于,配置了绕线管(10),其具有初级绕组(1)以及次级绕组(2)、卷挠初级绕组(1)的第1卷绕部(11)以及卷绕次级绕组(2)的第2卷绕部(12);第1卷绕部(11)以及第2卷绕部(12)将二者或其中任意一方在绕线管(10)的轴线方向上分离配置多个。由于通过改变分离配置的初级绕组(1)或次级绕组(2)的圈数比,调整初级绕组(1)和次级绕组(2)的漏电感值,因此,可根据变压器的用途,很容易改变漏电感的值。

    变压器、切换电源装置和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00811C

    公开(公告)日:2007-02-14

    申请号:CN200310100590.7

    申请日:2003-10-20

    Abstract: 一种变压器、切换电源装置和变压器的制造方法,既确保可靠性又抑制切换电源装置中所用的变压器中的蜂鸣音的发生。在线圈(10)所卷绕的绕线管(20)的轴孔(24)中插入筒状的隔断构件(25)。在筒状的隔断构件(25)的内侧插入铁氧体磁芯(30)的中芯脚(34),和铁氧体磁芯(40)的中芯脚(44)。在中芯脚(34)与中芯脚(40)之间的间隙(G)中填充粘接剂(60)。隔断构件(50)隔断间隙(G)的周围与绕线管(20)之间,从间隙(G)挤出的粘接剂(60)不附着于绕线管(20)。因粘接剂(60)抑制蜂鸣音的发生,并且因隔断构件(50),发热引起的应力不作用于铁氧体磁芯(30)和铁氧体磁芯(40)。

    绕线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071682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0710096741.4

    申请日:2007-04-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变压器、电抗器或线圈等的绕线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高耐电压化、低成本化。本发明的绕线装置具有第一绕线管(31)、第二绕线管(32)以及E形芯(11、12),第一绕线管(31)具有空洞(31d)且将高压用线圈(21)卷装在外侧;第二绕线管(32)以包围第一绕线管(31)的方式组装且将低压用线圈(22)卷装在外侧;E形芯(11、12)安装在第一绕线管(31)的空洞(31d)内和第二绕线管(32)的外侧、形成闭合磁路,第二绕线管(32)具有壳体(33)和罩(34),壳体(33)具有底壁(33f)以及从底壁(33f)的两侧向垂直上方伸出的一对侧壁(33a);罩(34)具有顶壁(34e)以及从顶壁(34e)的两侧向垂直下方伸出的一对侧壁(34a),将第一绕线管(31)设置在由罩(34)的一对侧壁(34a)、壳体(33)的底壁(33f)以及罩(34)的顶壁(34e)形成的第二绕线管(32)的空间内。

    电抗器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22234A

    公开(公告)日:2005-06-01

    申请号:CN200410087962.1

    申请日:2004-10-27

    Abstract: 在一个转换循环的开启以及关闭时,均可从电抗器装置的第一次级线圈及第二次级线圈分别得到规定量的能量。电抗器装置具备铁心装置(2)、缠绕于铁心装置的线圈装置(3)。铁心装置具备相互平行配置的第一足部(4)、第二足部(5)、第三足部(6)以及连接第一足部、第二足部、第三足部而形成磁回路的基部(7)。线圈装置具有缠绕于第一足部的初级线圈(Np)、缠绕于第二足部的第一次级线圈(Ns)、缠绕于第一足部或第三足部的第二次级线圈(Nf),第二足部具备比第三足部的截面积小的小断面部(11)。缠绕在对初级线圈施加电压期间将能量从第一次级线圈取出的第一次级线圈的第二足部,没有在第二足部积蓄能量的必要,所以,第二足部的截面积为第一足部及第三足部的1/2的截面即可,可以谋求小型轻量化以及降低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