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体化储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67405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1811058496.2

    申请日:2018-09-11

    发明人: 张霁 廖正根

    IPC分类号: H02J7/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一体化储能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储能组件和外接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壳盖、第一外接板、第二外接板和提手;通过设置有四个提手,分别安装在第一外接板和第二外接板上,方便工作人员手提装置,两人也可手抬搬运储能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电流转换器、电压互感器和蓄电池,可以将外接的交流电通过电流转换器转换成直流电给网络设备供电,同时可以给蓄电池充电,停电时,可以由外接电切换到蓄电池直流电,通过蓄电池继续给网络设备正常工作供电,本发明一体化设计,解决了多个装置操作复杂,安装不方便的问题,方便了网络设备正常工作使用。

    一种改善重物冲击性能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259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57397.6

    申请日:2023-04-26

    发明人: 宋佑 相江峰 袁军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重物冲击性能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负极片由负极浆料涂覆在铜箔上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箔为高延伸率铜箔,所述高延伸率铜箔的延伸率≥8%,拉伸强度≥320Mpa。本发明通过在负极片上使用了高延伸率铜箔后,重物冲击时可以增加电池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极组不易砸断;由于铜箔延伸率增大,降低刺破隔膜风险,减少了正负极片接触短路面积,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电池的爆炸可能性,改善电池的重物冲击性能。

    一种单壁碳纳米管电池正极及其圆柱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48752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56349.5

    申请日:2023-04-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壁碳纳米管电池正极及其圆柱锂离子电池,单壁碳纳米管电池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涂层,正极活性物质涂层覆盖在正极集流体表面,由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组成,其特征在于: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LiNi1‑x‑yCoxMnyO2,导电剂为单壁碳纳米管或单壁碳纳米管与炭黑的混合物,导电剂占正极活性物质涂层的质量比例≤1.0%,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本发明通过单壁碳纳米管在电池正极应用,可以用极少单壁碳纳米管用量有效提升电池正极导电性能,降低正极片电阻55%~65%,同时提升正极活性物质占比,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极大的改善高比能电池循环寿命。

    一种用于测量锂离子电池内部产气量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36704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911102734.X

    申请日:2019-11-12

    IPC分类号: G01F22/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锂离子电池内部产气量的装置,包括取样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体积测量装置、出气管Ⅰ、出气管Ⅱ,所述取样容器上端设有带推杆的密封活塞,下端内部用于放置待测电池,所述密封活塞底部固定连接有顶针,所述顶针的尖端正对待测电池顶部中心,所述取样容器上端侧壁上密封活塞的下方设有两个出气口,该两出气口分别与出气管Ⅰ、出气管Ⅱ密封连接,所述出气管Ⅰ上设有阀门,所述出气管Ⅱ另一端与气体体积测量装置密封连接。本发明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便捷,只需将电池上端刺破使电池泄气,并把电池内部气体通过出气管Ⅱ引入气体体积测量装置中,测量准确、精度高。

    多壁碳纳米管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13012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234558.1

    申请日:2020-03-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多壁碳纳米管改性天然石墨为原料,制备多壁碳纳米管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碳纳米管提纯处理是将多壁碳纳米管置于碱溶液中加热进行煮沸处理,冷却,过滤,水洗涤若干次,干燥;再用酸溶液煮沸处理,冷却后静置浸泡,过滤,烘干,经检测,得提纯碳纳米管;切开碳纳米管及对切开碳纳米管分散处理制多壁碳纳米管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述对切开碳纳米管分散处理是将切开碳纳米管与人造石墨置于球磨装置中进行分级混合,混合均匀的复合材料作为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制碳纳米管掺杂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从克服了碳纳米管的团聚现象,碳纳米管均匀分散,缠绕在球形石墨表面并在球形石墨表面形成网架结构,并增强表面强度、提高了导电性能和循环性能。而碳纳米管沿纵轴方向切开,大幅度提高了碳纳米管的储锂性能,制备工艺简单,有利于工业产业化应用。

    一种硅碳负极合浆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13005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31807.4

    申请日:2020-02-29

    发明人: 周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碳负极合浆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制备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去离子水加入行星搅拌机中搅拌1.5~2.5h,然后加入炭黑Super-p导电剂和/碳纳米管导电剂、聚丙烯酸类粘结剂,搅拌1~2h,再分两次加入硅碳复合材料,搅拌至少2~4h,最后加入溶解的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搅拌1.5~2.5h,加入剩余的去离子水,调节浆液粘度达技术要求,反转除泡,浆料过筛,得到要制备的硅碳负极浆料。本发明将粘度较大的聚丙烯酸类粘结剂提前加入匀浆过程,使其搅拌时间加长,避免了合浆出现高粘度的结果,也避免了干法合浆过程中的爬杆现象,操作简单,步骤少,匀浆效果优良,电池循环寿命优良。

    一种正极含补锂添加剂的浆料合浆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387462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0456465.7

    申请日:2023-04-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极含补锂添加剂的浆料合浆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聚偏氟乙烯粘结剂和24~67%的NMP混合搅拌时间2~3h制得浆液一;取出40~50%浆液一加入行星搅拌机,并加入导电剂、补锂添加剂搅拌1~2h;然后加入一半镍钴锰酸锂材料搅拌0.5h;再加入另一半镍钴锰酸锂材料搅拌1.5~3.0h;再加入剩余浆液一搅拌0.5~1.0h;最后加入剩余NMP继续搅拌,调节浆液粘度,反转除泡,浆料过筛,得到要制备的正极浆料。本发明将补锂添加剂提前加入导电胶的混合过程,使补锂添加剂和正极活性物质镍钴锰酸锂充分分散均匀,在不改变合浆总体时间的情况下,能充分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和提高克比容量。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添加剂和正极浆料以及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87832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41090.2

    申请日:2024-01-11

    IPC分类号: H01M4/62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添加剂和正极浆料以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添加剂为悬浮液添加剂,用于提高电池防过充性能,包括连续相和分散相,分散相包括碳酸锂和/或氯化锂晶体粉末,连续相为N‑甲基吡咯烷酮NMP胶液或含聚偏氟乙烯(PVDF)的NMP胶液,分散相占悬浮液添加剂总质量的百分比为30~70%,聚偏氟乙烯(PVDF)占悬浮液添加剂总质量的百分比为4~10%,悬浮液添加剂的固含量设为30~80%。本发明通过将粉末状过充添加剂先制成均匀分散的悬浮液添加剂,进行充分润湿和分散后再加入正极浆料中,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过充添加剂团聚形成大颗粒沉积在筛网造成筛网堵塞和涂布时极易产生划痕、划破集流体箔材的问题,提高了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性能。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模组预紧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0948321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811606314.0

    申请日:2018-12-27

    IPC分类号: B23P19/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模组预紧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支撑平台、丝杆导轨组件、电机、模组预紧机构、托盘组件,所述机架上端设有安装平板,所述电机设于安装平板上右端,所述支撑平台上端设有支撑板,该支撑板采用具有绝缘性能的电木材质,所述支撑平台右端设有右封罩,所述支撑板左端前侧设有方孔一,所述右封罩左端前侧设有方孔二,所述支撑平台下底面固定连接于安装平板上平面,所述丝杆导轨组件底面与安装平板上平面固定连接,本发明采用电机带动模组预紧机构,在模组串联好之后,将模组压紧到设定长度,再拧紧螺丝,使得模组整个端面受力,达到平衡压接,消除了因受力不均导致模组扭曲的缺陷,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6511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639566.X

    申请日:2022-12-20

    IPC分类号: H02J7/00 H02J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移动电源,包括壳体、储能电池模组、BMS电池管理系统、MCU控制主机、逆变器和PCB插件板,壳体上设有充电端子、直流输出接口、交流输出接口、LED照明灯、液晶显示屏和无线充电模块,储能电池模组与BMS电池管理系统电性连接,BMS与MCU控制主机、逆变器输入端、PCB插件板、无线充电模块电性连接,PCB插件板与充电端子、直流输出接口电性连接,逆变器输出端与交流输出接口电性连接;MCU与PCB插件板、逆变器通信连接;储能电池模组采用锂离子电池模组。本发明采用动力锂电池作为充电电源,锂电池体积小,重量轻,绿色环保,设有BMS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元,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