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8163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01678.5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8/24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内定位工装结构,包含:工装底板,所述工装底板上具有开孔,通过螺栓与燃料电池的后端板相固定;定位销,所述定位销垂直设置于工装底板上,定位销两两对称设置;定位销包含两个定位杆、两个组合板、一个卡销;两个组合板的斜切面轴对称拼接,卡销卡设于两个组合板的连接处,将两个组合板的一端进行固定,两个组合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工装底板上的限位槽内;两个定位杆分别设置于两个组合板的两侧,通过工装底板上的定位孔进行限位,定位杆与燃料电池的介质公共通道的内壁相接触,形成对燃料电池的定位。本发明的两组定位销形成空间三角形结构,显著提高了内定位工装的刚度和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燃料电池电堆叠片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35654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111645351.4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
IPC: H01M8/2465 , H01M8/24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嵌式燃料电池电堆固定减震装置,包括:端板,端板为间隔安装的两个;拉板,拉板为两端经螺钉间隔固定在端板外周的多个形成一个容纳燃料电池电堆的内嵌空间,内面与燃料电池电堆接触的拉板会随着燃料电池电堆在充放电发生变形时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内嵌空间能动态内嵌燃料电池电堆;拉板外侧上安装有与底壳内侧面接触起到减震作用的减震组件A,减震组件A为拉板在弹性变形时增加刚性力,提高内嵌空间的左右动态减震性能;端板底部上安装有与底壳底面接触起到减震作用的减震组件B,减震组件B提高内嵌空间的上下动态减震性能,解决了密封的放置腔不能随着变形导致燃料电池损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69010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011330901.9
申请日:2020-11-24
IPC: H01M8/2475 , H01M8/2484 , H01M8/04089 , H01M8/04082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包括:电池堆,被配置为使得多个单元电池被堆叠;端板,布置在电池堆的两端中的一端处,端板包括进气口、排气口和凹槽部,凹槽部包括与排气口相邻并间隔开的第一凹槽和将第一凹槽连接到进气口的第二凹槽;以及盖,覆盖端板的形成有进气口、凹槽部和排气口的区域,以便与第二凹槽一起形成流路以允许空气从中通过。盖包括: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一通孔、与排气口连通的第二通孔以及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彼此分离的分隔壁。
-
公开(公告)号:CN1194473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33082.6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H01M8/2465 , H01M8/2475 , H01M8/247 , H01M8/04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绑带电堆和燃料电池,所述绑带电堆包括堆芯、上端板、下端板、绝缘垫板和绑带,上端板和下端板分别夹持在堆芯的两端,绑带沿堆芯的侧面将上端板、堆芯和下端板捆扎在一起,绝缘垫板设置在绑带和堆芯的侧面之间并与上端板和下端板连接,且绝缘垫板上设有散热孔。本发明的绑带电堆在堆芯和绑带之间设置了带有散热孔的绝缘垫板,避免短路现象的同时改善了电堆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81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890838.1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杭州柏灵太微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24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甲醇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甲醇燃料电池生产的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内侧安装有夹持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夹持组件,实现便于工作人员利用夹持组件将壳体本体与端盖之间进行夹紧固定,利用工具插入至凹槽内部,而后将工具套设在六棱柱的外侧,转动六棱柱带动转轴转动,使转轴转动带动第一锥型齿轮转动,使第一锥型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型齿轮转动,使第二锥型齿轮转动带动螺杆转动,使螺杆转动带动活动块进行移动,使活动块移动带动夹持板进行移动,使夹持板将壳体本体与端盖之间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实现对壳体本体与端盖进行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0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0901031.8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野崎拓真
IPC: H01M8/2485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2475 , H01M8/2465 , H01M8/2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换气装置,具备:燃料电池壳体,其收容将多个发电电池单体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换气单元,其以覆盖设置在燃料电池壳体的使燃料电池壳体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连通的开口的方式安装在燃料电池壳体。换气单元具有:过滤件,其面向开口而配置;保持构件,其为框状,保持过滤件的周缘部的同时安装在燃料电池壳体;以及罩,其以覆盖过滤件的周缘部的内侧的方式安装在保持构件。罩以在罩的周缘部与保持构件之间沿罩的周缘部整周空开间隙的状态下,安装保持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594495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110887306.3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上海宇集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14 , H01M8/2475
Abstract: 一种提高风冷燃料电池电堆低温环境适应性的装置,包括一个壳体,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壳体内沿所述的开口的轴向设置有一个隔板,隔板将壳体的内腔中部分隔为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隔板的一侧、排风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有电堆,排风通道中设置有风扇,壳体内设置有挡板,挡板上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转轴旋转驱动机构。本发明的一种提高风冷燃料电池电堆低温环境适应性的装置将燃料电池自身工作中释放的热量循环利用,无需额外加热,使燃料电池可以在低温环境下维持住较高的运行温度,工作稳定,打破低温环境对风冷燃料电池的限制。进气温度较高,使得燃料电池电堆前后侧温度更均匀,可增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27532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56888.2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锋源新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IPC: H01M8/2475 , H01M8/24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包括壳体,其具有容置腔;电堆单元,其收容于所述容置腔,电堆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电堆组件,其中,每个电堆组件包括堆芯、气液端口、端板组件以及支撑组件,端板组件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堆芯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相对设置于堆芯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所述支撑组件沿着所述堆芯的长度方向设置。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升结构的紧凑性,并减少了整体结构的高度尺寸,从而提升空间的适配性,便于作业人员进行装配,大幅提高装配的效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在保证双电堆连接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又满足结构的可靠性、以及后期维护的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708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22746.X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合肥华宇智航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IPC: H01M8/2475 , H01M8/2465 , H01M8/18 , H01M8/04007 , H01M8/04029 , H01M8/04014 , H01M8/2404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电池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工业用储能电池组,包括放置架与托架;所述托架的上方摆放有电池本体,所述托架的前侧开设有放置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业用储能电池组,通过托架与定位框可对电池本体进行定位取放,通过弹簧与卡块配合对托架进行限位固定,通过此种安装方式可使电池本体的拆装更加便捷省力,当电池组工作时,驱动泵启动将液箱中的冷却液输送到放置架的通槽中,以此来对电池组进行散热处理,定位条与放置架侧面的定位槽紧密贴合,当通槽中冷却液流动时可快速的将热量吸收,通槽以S型分布可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另一方面可均匀分布到定位框的表面,从而提高冷却液的热传递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708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10724970.5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8/2404 , H01M8/24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堆封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装置,该装置包括封装壳体、前端板、盲端端板、工装底板、定位靠山、定位柱、弹簧装置以及压头,定位靠山和定位柱能够很好的对堆芯进行固定,且定位靠山采用分段式设计成第一靠山条和第二靠山条,实际操作时通过拆卸来完成封装;整个封装装置采用一体化装堆,能够同时对两个堆芯进行压合并封装,提高了装配效率的同时还保证了封装的精度,定位靠山的分段式设计使得封装过程更灵活,降低了对压头的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