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光电探测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92306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0781178.3

    申请日:2023-06-28

    Inventor: 朱锐 梅增霞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电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光电探测器件。该光电晶体管包括衬底、源电极、漏电极、沟道层、绝缘介质层、半导体层和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间隔设置于衬底的一个表面上;沟道层设置于衬底的表面上且位于源电极和漏电极之间,沟道层与源电极和漏电极相连接;沟道层的远离衬底的表面上依次层叠设置有绝缘介质层、半导体层和栅电极;半导体层的带隙宽度大于沟道层的带隙宽度。在相对较短波长的光辐照下,半导体层起主要作用,导致栅压的重新分配,在相对较长波长的光辐照下,沟道层起主要作用,导致沟道载流子浓度的增加,即在两个不同波长的光辐照下,根据光电流和暗电流的大小关系,能够实现对不同波长的光的识别。

    一种双色红外探测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7068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10506.2

    申请日:2024-09-19

    Inventor: 蒋俊锴 刘凯 赵元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色红外探测器,通过采用GaSb衬底、GaSb缓冲层、外延薄膜、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GaSb衬底、GaSb缓冲层及外延薄膜依次层叠设置,外延薄膜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接触层、长波吸收层、中波吸收层、第二接触层;第一接触层与GaSb缓冲层接触;以外延薄膜为基础进行刻蚀形成台阶,台阶的深度至第一接触层,第一电极与第一接触层导通,第二电极与第二接触层导通,最终形成双色红外探测器结构,其中,以12ML InAs/2ML InAs0.5Sb0.5超晶格作为中波吸收层的材料,与长波吸收层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晶格匹配,减少了由于晶格失配导致的界面缺陷和应力积累,也为后续外延层的生长提供了平滑、均匀的界面,从而能够降低外延层的生长难度。

    光电探测芯片、距离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73803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30589.4

    申请日:2024-09-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光电探测芯片、距离传感器及电子设备。光电探测芯片包括衬底、第一子芯片、N电极层、及第二子芯片。第一子芯片设于衬底的一侧。N电极层设于第一子芯片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二子芯片设于N电极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其中,第一子芯片与第二子芯片均通过N电极层传输载流子。本申请提供了光电探测芯片、距离传感器及电子设备,通过采用两个子芯片共用N电极层,各自采用子P电极层分别输出,再将电信号汇聚至总P电极部输出的方式,在使用单一芯片量子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使光电探测芯片的响应度输出变成了两个芯片响应度之和,提高了光电探测芯片的响应度,从而提高了光电探测芯片的探测灵敏度。

    一种无铅双钙钛矿单晶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1073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9660.6

    申请日:2024-07-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铅双钙钛矿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铅双钙钛矿单晶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Cs2AgBiCl6为双钙钛矿基质,通过水热法掺杂In得到新型无铅双钙钛矿单晶发光材料,首次报道了具有间接带隙的无铅双钙钛矿的明亮发光,与非掺杂的Cs2AgBiCl6或Cs2AgInCl6相比,Cs2AgIn0.8Bi0.2Cl6的发光强度提高了100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Bi/In比例打开了辐射跃迁的通道,除了带隙类型和跃迁宇称外,跃迁矩阵元也是决定双钙钛矿光电性能的重要因素,在设计用于光电领域的无铅双钙钛矿时,应考虑到跃迁矩阵元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

    一种柔性神经形态器件、制备方法及其阵列

    公开(公告)号:CN11886700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86707.0

    申请日:2024-07-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神经形态器件、制备方法及其阵列,包括,云母片衬底,位于衬底上用“一步法”制备的γ‑石墨二炔(GDY)层,位于GDY层两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该神经形态器件在近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有良好的光电响应,当施加偏压处于较大值,器件在正负偏压下都表现为正光电响应;该神经形态器件实现了短时程增强、长时程增强、双脉冲易化等生物突触可塑性,实现了从短时程记忆向长时程记忆的转化,同时完成了图像预处理、颜色识别、及人类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和“知觉的恒常性”,具有传感‑存储‑预处理‑部分人脑功能模拟等功能于一体,为实现低功耗、实时响应、多功能的神经形态光子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光感测模块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55162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011255911.0

    申请日:2020-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感测模块。光感测模块用于接受一第一光束,并产生与所述第一光束的强度相对应的一电流。光感测模块包括一载体、一光电二极管芯片以及一光波长转换结构,光电二极管芯片设置于所述载体上,光波长转换结构设置于所述载体上并覆盖所述光电二极管芯片上。其中,所述第一光束通过所述光波长转换结构而转换成一第二光束,所述光电二极管芯片接收所述第二光束并产生所述电流。

    一种二硒化钼/InGaN多光谱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972293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111132346.3

    申请日:2021-09-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探测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二硒化钼/InGaN多光谱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光电探测器包括从下到上依次排布的衬底、缓冲层、InGaN层和MoSe2层,MoSe2层部分覆盖InGaN层;光电探测器还包括阻隔层和电极层;阻隔层设置在未被MoSe2层覆盖的InGaN层及部分MoSe2层上,电极层设置在阻隔层上并覆盖部分MoSe2层上裸露部分。本发明还公开了探测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探测器实现红光与蓝光同时探测;在探测芯片表面进行增敏微纳结构设计,提升了蓝光与红光波段的量子效率,增强蓝光与红光谐振吸收,实现高灵敏度高带宽探测。本发明的探测器用于蓝光和/或红光多频谱光电探测。

    一种Si基GaN紫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7482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38274.4

    申请日:2024-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i基GaN紫外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半导体光电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依次在Si基衬底表面设置AlN缓冲层和AlGaN缓冲层;S2.在所述AlGaN缓冲层表面设置GaN层,并于1000~1100℃真空退火;S3.在所述GaN层表面设置电极。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提高Si基GaN紫外探测器的光电流和响应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的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