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549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43554.5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G01V5/22 , G01V5/222 , G01N23/04 , G01N23/20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辐射检查系统,具有用于被检查对象通过的检查通道,包括透射检查装置、背散射检查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透射检查装置包括设置于检查通道相对的两侧的透射射线源和透射探测器。背散射检查装置包括设置于检查通道的同侧的背散射射线源和背散射探测器。透射射线源输出透射射线束的时间与背散射射线源输出笔形射线束的时间错开。背散射信号修正装置与背散射探测器信号连接,被配置为在笔形射线束输出时从背散射探测器产生的背散射探测信号中扣除透射射线束对背散射探测器产生的余晖信号而形成背散射修正信号。背散射图像处理装置与背散射信号修正装置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根据背散射修正信号形成背散射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957459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60276.2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航发优材(镇江)钛合金精密成型有限公司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镜像对称式数字射线检测工装,包括底板,放置在数字射线检测设备的载物台上;作为工件的承载平台,使用射线衰减系数低的材质;多个工件,并以镜像对称状放置在底板的两端处;多组限位件,安装在底板上,且限位件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两部分的限位件以镜像对称状分布;每个所述工件对应安装在每个限位件内;通过本发明的设计,可以减少对射线操作人员技能的依赖,降低摆放工件的耗用时间,确保射线检测过程中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更重要的优势在于,通过减少射线机、载物台和成像板构成的五轴运动系统在多工件检测过程中的位置变动,显著降低了多工件射线透照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6214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311114247.1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航天科工集团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N23/21 , H04N23/30 , H04N23/73 , G01N21/3504 , G01N21/3581 , G01N21/359 , G01N23/04 , G01V5/22 , G01V8/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像素跨波段成像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成像镜头,用于目标物体的无畸变成像;第一二向色镜,用于透射和反射不同波段光束;圆盘编码掩膜版,用于调制光场,得到调制后的第一光信号和调制后的第二光信号;驱动装置,用于带动圆盘编码掩膜版匀速旋转;第二二向色镜,用于透射和反射不同波段光束;光电探测器,用于进行光电转换,得到线性的光电流信号;调节电路,用于将线性的光电流信号转化为线性的电压信号;线性光源,用于根据线性的电压信号发出光束;相机,用于对经过第二二向色镜反射的光束进行成像。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像素成像技术成像速度慢且在非可见光波段的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18941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110738500.5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深圳市福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暗室组件与检测设备,暗室组件包括暗室主体、检测装置、第一遮光件与第一驱动机构,暗室主体具有腔体与检测通道,腔体在暗室主体上形成供样本进出腔体的第一开口,检测通道与腔体连通;检测装置与暗室主体连接,能够通过检测通道对腔体内的样本进行检测;第一遮光件与暗室主体连接,并能够相对暗室主体移动以关闭或者打开检测通道;第一驱动机构与暗室主体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遮光件移动。暗室组件利用可以移动的第一遮光件实现检测通道的打开与关闭,既不会阻碍检测装置的检测,又能够在暗室门打开时保护检测装置中的敏感器件,有助于延长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914250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963068.3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昆山胜代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反馈的钣金件焊接缺陷智能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钣金件焊接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通过待测钣金件的多方位图像,获取待测钣金件的外部焊接缺陷参数,通过待测钣金件的X射线图像,获取待测钣金件的内部焊接缺陷参数,结合待测钣金件的外部焊接缺陷参数和内部焊接缺陷参数,获取焊接缺陷指数,之后根据焊接缺陷指数,对待测钣金件进行评估,获取待测钣金件的缺陷总信息,之后得到待测钣金件相应的修复信息,实现快速判断钣金件的缺陷类型,制定相应的焊接缺陷修复计划,同时实现对焊接区域位于钣金件的夹角或内侧的特殊钣金件进行更加准确的焊接缺陷检测,不会受到光线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4927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95756.2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IPC: G01N23/20008 , G01N23/04 , G01P3/36 , G01J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透射式时间分辨单晶X射线衍射靶装置,包括:激光冲击加载靶组件,通过透射式衍射对单晶样品内部的晶格结构以及缺陷的演化进行瞬态成像;X射线成像组件,用于透射式衍射图案的探测和成像;探测探头组件;所述背光X射线靶组件与X射线成像组件分别布置在单晶样品的不同侧;本发明具有纳秒级时间分辨率和原子尺度晶体结构敏感的特点,具有超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能力;具有高效利用脉冲X射线光束的特点,降低对X射线光束准直性的要求,因而更容易实现单发测量,不需要通过重复测量提高信噪比;具有透射式衍射测量的优点,相对于反射式衍射构型,更容易建立X射线衍射强度与结构变形体积之间的量化关系,实现量化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194540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088132.4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西门子医疗股份公司
IPC: A61B6/06 , A61B6/42 , A61B6/00 , G01N23/04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成像的X光机(18)来确定材质的材质信息的方法,所述材质处于检查对象(4)的关注区域(5)中,所述X光机具有X光辐射器(1)、X光探测器(2)和准直器(7),用于对X光辐射器(1)的X光辐射区(3、3’)进行准直,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节准直器(7),以仅拍摄关注区域(5),‑在X光探测器(2)上拍摄在准直器阴影(9)中的散射辐射图像,并且‑评估该散射辐射图像,以确定材质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896177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64167.3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杭州睿影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校正方法、装置、设备及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背散射探测器采集的背散射原始数据和透射探测器采集的透射原始数据,背散射原始数据和透射原始数据包括被检物体的扫描信息,获取背散射探测器的背散射参数和透射探测器的透射参数,根据背散射原始数据和背散射参数,确定背散射校正数据和掩膜数据,掩膜数据用于指示物体所在区域和无物体区域,根据掩膜数据和透射参数,确定透射校正参数,并通过透射校正参数,对透射原始数据进行校正,得到透射校正数据,提高了校正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3825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04015.9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南通众扬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破损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然气管道破损检测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底壳,检测组件和预处理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等间距转动安装有若干组转辊,所述转辊的外侧环绕安装有传送带,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螺杆电机;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检测组件。本发明通过对天然气管道进行多个方向的检测,能够在检测的同时调节管道的被检测位置,从而对管道进行全面的X光检测,并且通过多组检测数据相互对比提升管道破损检测的数据精度,减小天然气管道破损检测装置的误差,避免管道内部中空部分对检测的准确度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438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55632.4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精准分析水体中金属纳米颗粒离子态与颗粒态的方法。本发明提出了电镜耦合能谱鉴定‑滤膜分离提取离子态‑离子态与混合态酸解‑微波消解‑赶酸定容‑定量检测分析的方法,同时摒弃了氢氟酸消解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操作更安全。本发明方法克服了spICP‑MS等先进仪器的依赖与限制,降低了测试分析成本,并克服了颗粒数量浓度与离子质量浓度换算导致的误差以及对水样颗粒均一化的要求。同时,本发明基于现有设备创新性地形成了简易、精准的、回收率较高的分析方法,克服了离子态与颗粒态难以定量比较的瓶颈,弥补了纳米颗粒生物定量标准化流程的缺失,具有良好的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