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碳酸酯材料及其应用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2019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67713.4

    申请日:2023-12-26

    Inventor: 王果 梁玮 郭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脱除聚碳酸酯原料中残留小分子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聚碳酸酯原料进行诱导结晶的步骤以及固相脱挥的步骤;所述方法先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聚碳酸酯原料进行诱导结晶,有效提高了聚碳酸酯的结晶度,有利于后续固相脱挥,再对结晶后的聚碳酸酯材料进行固相脱挥,有效脱除了聚碳酸酯原料中残留的小分子,使得处理后得到的聚碳酸酯材料无毒无害、安全性较高,且还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可以在食品、包装以及医疗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中使用。

    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生产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4457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0039832.3

    申请日:2023-0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生产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DMC催化剂激活不顺,或瞬间激活后易爆聚、安全风险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链转移剂/DMC催化剂混合液加入第一环管反应器中,升温到115~135℃,加入环氧化物进行DMC催化剂激活后,温度降到70~90℃;b.通入环氧化物和CO2,压力1~5MPa,温度70~85℃,内压反应;c.泵入由至少两个环管反应器串联的环管反应装置,继续通入环氧化物和CO2,压力1~5MPa,温度70~85℃,内压反应;c.气液分离,气相经净化处理后回收至CO2储罐,液相经精制处理后得到聚醚碳酸酯多元醇产品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聚醚碳酸酯多元醇的工业生产中。

    生产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9354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80051352.2

    申请日:2022-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缩聚生产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的连续方法,其中这种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至少一个薄膜蒸发器,其中这种至少一个薄膜蒸发器在圆周处包含至少两个刮片元件,它们在各自的所述至少一个薄膜蒸发器中旋转。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使低聚碳酸酯与羟芳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反应以提供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也称为SiCoPC。该方法的特征进一步在于,在低聚碳酸酯与羟芳基封端的聚硅氧烷使用至少一个薄膜蒸发器的反应中,遵循特定的工艺参数。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具有在聚硅氧烷域的同时窄尺寸分布下的大聚硅氧烷域的小体积比例,并且特征在于良好的机械性质,特别是在根据ISO 7391/ISO 180A的缺口冲击试验中的韧性断裂行为,良好的可加工性,例如在注射成型或挤出中,和良好的可流动性。

    聚碳酸酯制造装置的组装方法和聚碳酸酯的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27480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80003372.2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一种聚碳酸酯制造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聚碳酸酯制造装置包含多个装置要素,其中,所述聚碳酸酯制造装置的组装方法包含:对进行研磨和清洗后的装置要素的开口部进行养护,其中,利用相当于抛光轮#400的研磨剂对所述装置要素的与内部液体接触的金属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研磨,并且将所述研磨后的金属表面清洗至成为通过使所述金属表面与无纺布接触的检查而在无纺布上不附着污渍的状态;和在防尘罩内将所述装置要素的开口部与其它装置要素的开口部连接。

    一种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99938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1502385.8

    申请日:2021-1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方式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工序A:将双酚化合物、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混合,得到含有双酚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合物固体以及双酚化合物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的悬浮液,分离悬浮液得到双酚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合物和双酚化合物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工序B:工序A得到的双酚化合物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与溶有光气的惰性有机溶剂混合进行反应,得到溶有聚碳酸酯低聚物的反应液;工序C:工序B得到的反应液与工序A得到的双酚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水合物混合进行反应,加入封端剂、催化剂完成缩聚反应得到聚碳酸酯。能够显著减少水的消耗,并且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和很好的批次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