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2489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749345.6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北京蓝博特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45/45 , C07C49/697 , C07C49/755 , C07C49/67 , C07C51/36 , C07C59/64 , C07C57/58 , C07C51/353 , C07C51/363 , C07C57/60 , C07C51/60 , C07C57/76 , C07C57/72 , C07C51/16 , C07C57/30 , C07C29/17 , C07C33/46 , C07C33/20 , C07C29/00 , C07C33/30 , C07C33/48 , C07F7/18 , C07C57/42 , C07F9/5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萘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芳香醛与本发明制备的wittig试剂进行反应得到烯烃类化合物,然后再利用烯烃类化合物进行还原反应、闭环反应后制成一种萘酮类化合物。本发明原料易得,整体反应条件温和,对于芳香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及位置没有限制,均可采用上述wittig试剂进行反应制备合成萘酮。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使用范围广,易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757770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1980007754.0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赛隆制药股份公司
Inventor: 马特乌什·马赫 , 拉多斯劳·吉达 , 达米安·斯穆加 , 菲利普·史迪玛 , 米科拉伊·马特洛克 , 卡塔日娜·巴济德洛 , 克日什托夫·杜比尔 , 马切伊·维克佐雷克 , 泽西·皮耶克兰
IPC: C07C57/42 , C07C57/60 , A61K31/192 , C07D241/44 , A61P3/10
Abstract: 式(I)的化合物及其盐,其中R表示直链或支化的、伯或仲非环烃基C3‑C15基团,其可以是饱和或不饱和的,或者直链或支化的、伯或仲非环烃基C3‑C15基团,其可以是饱和或不饱和的且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X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表示手性中心。该化合物可用于治疗由GPR40介导的疾病,尤其是II型糖尿病。#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667559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64151.6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CO2的活化转化及相关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合成苯丙炔酸的方法。在碱的存在下,该反应首次将纳米多孔铜应用于端炔和CO2直接羧化反应生成丙炔酸类化合物。本发明适用的端炔类底物涉及到苯乙炔、取代苯乙炔、杂环芳炔、或者脂肪族端炔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是提供一种新的简单的反应体系。反应采用DBU作为碱、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尚属首次报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体系反应条件非常温和、实验操作和后处理简单、原料便宜易得、环境友好,催化剂重现性好,且重复利用多次催化效果没有明显降低,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336741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1811362829.0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宁波微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37/50 , C07C39/20 , C07C51/38 , C07C59/52 , C07C57/42 , C07C57/60 , C07C59/64 , C07C1/20 , C07C15/46 , C07C41/18 , C07C43/215 , C07C201/12 , C07C205/06 , C07C205/56 , C07C253/30 , C07C255/50 , C07C255/57 , C07C17/363 , C07C25/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及医药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取代苯乙烯制备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离子溶液制备取代苯乙烯的方法。该方法以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反应催化效率高。离子液体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节约工业化生产成本,并且有助于解决传统溶剂产生的环境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31253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298004.9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7C229/42 , C07C227/08 , C07C51/353 , C07C57/60 , C07C51/36 , C07C57/58 , C07C201/08 , C07C205/56 , C07K14/765 , C07K14/77 , C07K16/44 , G01N33/53 , G01N33/577 , G01N33/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甲戊灵半抗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二甲戊灵半抗原采用从头合成法,五种半抗原分别从二甲戊灵的苯甲基、苯氨基、戊烷基末端引入带有羧基的连接臂。通过试验比较,在二甲戊灵母体苯环三号位甲基上引入连接臂的半抗原效果最好。利用该半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测定(ic‑ELISA)的方法测得其灵敏度(IC50)为0.53μg/L,检测范围(IC10‑IC90)为0.11‑2.59μg/L。该单克隆抗体与其他二硝基苯类除草剂均无交叉反应(CR<1.1%)。此外,利用该单克隆抗体制备了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成本低的二甲戊灵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可用于检测农产品中二甲戊灵的残留,其检测限达25μg/L。
-
公开(公告)号:CN11314982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19685.3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C51/15 , C07C253/30 , C07D333/24 , C07C57/42 , C07C57/60 , C07C59/64 , C07C59/68 , C07C255/57 , C07B4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端炔与二氧化碳合成炔酸的方法。该方法实验步骤包括:在反应管中加入炔烃、碱、溶剂,其中炔烃为原料,碱与溶剂提供强碱性环境,往反应容器通入CO2形成二氧化碳气氛,加热搅拌反应,待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萃取分液,水层经酸化后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所述炔酸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在低温常压条件下进行,无需加入金属催化剂,产物单一便于分离,底物适用性好且操作安全简单,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及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21769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101183.1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 江苏未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51/15 , C07C57/44 , C07C57/42 , C07C59/64 , C07C57/60 , C07C61/39 , C07C57/03 , C07D211/78 , C07C59/76 , C07C61/40 , C07C61/22 , C07D309/28 , C07D317/72 , C07C269/06 , C07C271/24 , C07D48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卤化亚铜催化的烯基硼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的羧化反应方法,制备a,β-不饱和羧酸。该方法使用二氧化碳作为C1源,采用卤化亚铜催化,醇盐作为碱在有机溶剂中反应,简单易行,并且表现出广泛的底物适应范围,使烯基硼酸、烯基硼酸酯、硼酸盐等各种烯基硼化合物可以在较温和条件下转化为相应的a,β-不饱和羧酸,具有非常高的产率。所得产物a,β-不饱和羧酸是制备精细化工产品如香料、杀虫剂等的重要中间体。
-
公开(公告)号:CN110894184A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911165454.3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安徽一帆香料有限公司
IPC: C07C67/333 , C07C69/753 , C07C67/14 , C07C69/618 , C07C51/60 , C07C57/76 , C07C51/353 , C07C57/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绿色环保的替格瑞洛中间体的制备方法,以3,4-二氟苯甲醛为原料,依次通过缩合反应、酰氯化反应、酯化反应得到具有手性薄荷醇基团的(E)-3-(3,4-二氟苯基)丙烯酸薄荷酯,三步反应过程所用试剂廉价易得,并且通过催化剂的使用,减少了反应副产物提高反应收率;将(E)-3-(3,4-二氟苯基)丙烯酸薄荷酯与硫叶立德试剂反应,在溶剂、手性辅基、碱存在条件下,反应生成2-(3,4-二氟苯基)-环丙烷甲酸薄荷酯,通过选用具有手性结构的硫叶立德试剂,并配合L-薄荷醇基以及手性辅基的空间定位作用,提高了2-(3,4-二氟苯基)-环丙烷甲酸薄荷酯的立体选择性,同时也提高了产物的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946682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710203363.9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O2的活化转化及相关化学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合成丙炔酸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加添加剂和碱的存在下,实现了端炔和CO2直接反应生成丙炔酸类化合物。本发明适用的端炔类底物涉及到苯乙炔、取代苯乙炔、杂环芳炔、或者脂肪族端炔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是提供一种新的简单的反应体系。反应采用碳酸钾作为碱、季铵盐作为添加剂以及方便后处理的乙腈作为溶剂,尚属首次报道。该反应体系具有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剂、实验操作简单、原料便宜易得、环境友好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566021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511028943.6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C07B37/02 , C07C51/353 , C07C57/42 , C07C59/64 , C07C57/60 , C07C253/30 , C07C255/57 , C07C57/03 , C07C59/68 , C07C67/293 , C07C69/767 , C07C57/52 , C07C255/23 , C07F5/02 , C07C69/74 , C07C69/753 , C07C59/74 , C07D209/08 , C07D209/48 , C07D307/54 , C07C319/20 , C07C323/54 , C07C69/618 , C07C59/90 , C07D207/327 , C07C69/716 , C07C69/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α,β‑不饱和羧酸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含镍催化剂、膦配体、酸酐与有机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式(I)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酸进行反应,得到式(II)所示的α,β‑不饱和羧酸类化合物;其中,所述R1与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30烷基、C1~C30取代烷基、C1~C30烯基、C1~C30取代烯基、C6~C30芳基与C6~C30取代芳基中的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甲酸作为羧基化试剂,价格低廉,安全稳定,毒性低,产率高,操作容易,经济性好;同时,本发明避免了贵金属催化剂以及毒性气体一氧化碳的使用,符合环境友好化合物的要求,官能团兼容性较广,转化率高,具有工业合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