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9134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37474.8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7B37/00 , C07C45/68 , C07C49/784 , C07C49/813 , C07C49/84 , C07C49/788 , C07C49/213 , C07C49/563 , C07C49/67 , C07C49/657 , C07C49/76 , C07C45/67 , C07C221/00 , C07C225/22 , C07C253/30 , C07C255/56 , C07F5/02 , C07D213/48 , C07D213/61 , C07D307/46 , C07D333/22 , C07D209/34 , C07D207/333 , B01J3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酮的α‑烷基化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在惰性气体氛围和稀土催化剂存在下,以醇或氢硅烷为氢源、α,β‑不饱和酮为烷基化试剂,在有机溶剂中与另一种酮加热反应,经分离提纯,得到对应酮α‑烷基化衍生物。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中催化剂结构简单、易制备;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普适性强,收率高。特别是采用醇作为氢源时,所得到的三种酮衍生物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无废弃物排放。酮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合成生物活性分子和功能材料中,本发明方法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分子和功能材料,或为它们的合成提供依据。此外,本发明打破了稀土催化技术壁垒,提供一种解决稀土难催化碳碳双键断裂与转化的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646271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51620.6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河北农业大学
IPC: C07F13/00 , B01J31/22 , C07C45/00 , C07C49/78 , C07C49/813 , C07C49/84 , C07C49/792 , C07C49/76 , C07C49/786 , C07C49/788 , C07C49/675 , C07F17/02 , C07D307/46 , C07D333/22 , C07D213/50 , C07C49/537 , C07C49/543 , C07C49/547 , C07C49/563 , C07C49/213 , C07C49/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氢喹啉基氮氮二齿锰配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催化仲醇转移氧化制备酮的应用。所述的二四氢喹啉基氮氮锰配合物的通式如式I。以式I锰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在仲醇转移氧化反应中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活性,在制备酮类精细化学品中具有重要应用。本发明中锰配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收率高、稳定性好。对于仲醇的转移氧化反应,锰基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高、锰负载量小、方法简单、环境污染小、收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28305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598662.6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海门华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1-四氢萘酮的新型合成方法,属于医药中间体技术领域,1-四氢萘酮的新型合成方法,包括首先向四口瓶中倒入苯,再加入纳米多孔AlCl3,通入微小气泡,滴加γ-戊内酯;对反应液进行回流;缓慢倒入浓度3%的冰盐酸和EA,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饱和碳酸钠溶液洗,饱和氯化钠洗,脱溶,得橙黄色油状物;减压蒸馏得无色液体,并进行称重,可以实现通过物化结合的理念在第二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1-四氢萘酮的第五种合成方法,能够明显降低1-四氢萘酮的合成难度,而且能够在不使用新催化剂的前提下,仅仅对催化剂进行物理改性和反应微调,可以明显加速反应的进行,提高1-四氢萘酮的合成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836307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228805.1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7C27/12 , C07B33/00 , B01J31/28 , C07C45/36 , C07C49/78 , C07C45/33 , C07C49/563 , C07C45/34 , C07C49/543 , C07C51/265 , C07C63/06 , C07C6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铁光催化烷烃氧化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氧化铁与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或其衍生物组成光催化体系,以空气或氧气为氧化剂,在400~650nm可见光照射下,实现不同烃类在室温条件下的选择性氧化,生成含氧化学品。将底物烃类以及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或其衍生物溶解于溶剂中,加入氧化铁催化剂,随后将光反应器内气氛置换为空气或氧气,反应在20~35℃,400~650nm可见光照射下进行10~600min,生成相应的醛,酮或有机酸。该合成方法在烃类温和氧化方面可能有重要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383699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227021.5
申请日:2018-03-20
Applicant: 陕西师范大学
IPC: C07C45/45 , C07C49/796 , C07C49/84 , C07C49/813 , C07C49/563 , C07C49/86 , C07C201/12 , C07C205/45 , C07C253/30 , C07C255/56 , C07D33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型DNA促进Sonogashira反应制备炔酮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以B型DNA为促进剂,纯水为溶剂,碳酸钾为碱,PdCl2(PPh3)2和CuI为催化剂,在空气气氛、60~70℃条件下,使酰氯和端炔发生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即可得到炔酮化合物。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性,且目标产物收率高,可用于工业化规模生产;(2)使用水作为反应溶剂,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绿色环保;(3)该方法无需对水进行特殊的无氧处理,在空气条件下就可以催化反应,具有很好的潜在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478678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706005.6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陕西师范大学
IPC: C07C45/56 , C07C49/794 , C07C49/84 , C07C49/807 , C07C49/796 , C07C49/563 , C07D333/22 , C07F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羧酸三嗪酯与端炔偶联制备炔酮的方法,该方法以醋酸钯为催化剂,以羧酸三嗪酯类化合物作为亲电试剂,与亲核试剂端炔发生作用,在温和的条件下生成炔酮类化合物。本发明操作简单,所用的羧酸三嗪酯类化合物合成简单,反应无需加入任何配体和碱,催化剂用量少,成本较低,底物适用性广,产物收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55750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481756.8
申请日:2013-10-1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C07C49/784 , C07C49/813 , C07C49/84 , C07C49/782 , C07C49/792 , C07C49/76 , C07C49/563 , C07D307/46 , C07C4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α-烷基酮的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加入炔烃、[(IPr)AuCl]、AgOTf、1,4-二氧六环和水,反应混合物在120oC下微波反应1小时后,冷却到室温;再向其中加入[Cp*IrCl2]2、碱和醇,反应混合物在130oC下微波反应2小时后,冷却到室温;过滤,旋转蒸发除去溶剂,然后通过柱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本发明从容易获得的化工原料炔,水和醇出发,在金和铱催化剂的参与下,得到的α-烷基酮,反应只生成水作为副产物;因此,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8518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45458.0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品恩赢创(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45/68 , C07C49/563 , C07C45/51 , C07C49/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合成4‑乙酰基环己基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配置酰化液、原料液A和原料液B,之后利用三通型微混合器将两种物料混合,然后使酰化反应和烷基化反应均在微通道反应器中进行,最后得到了产物。本发明使用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合成4‑乙酰基环己基苯化合物,环己烯与酰氯的傅克酰化的反应机理和微反应器的优点,对酰化反应的精准控温和连续瞬时强混合,有助于提高中间体4‑氯‑环己烷基乙酮的收率,再利用微通道反应器传质传热快的特点,缩短酰基化和烷基化反应时间;与釜式反应器的间歇方式相比,微反连续流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生产效率高,进一步提高反应选择性和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85004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09004.0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镇江诞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45/67 , C07C45/45 , C07C49/56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突厥酮、突厥酮异构体的制备方法,首先按照摩尔比为称取镁、环香叶酸酯以及氯丙烯三种组分,再任选一种或两种组分与混合溶剂混合,加入其它组分搅拌,搅拌结束后,用酸处理,分层去溶剂浓缩,再减压精馏得到突厥酮异构体;突厥酮异构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得突厥酮,制备方法简单且低成本制得突厥酮及突厥酮异构体。
-
公开(公告)号:CN11495692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94539.1
申请日:2022-05-08
Applicant: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IPC: C07B41/06 , C07B61/00 , C07C45/45 , C07C49/213 , C07C49/16 , C07C49/245 , C07C49/203 , C07C49/12 , C07C49/303 , C07C49/563 , C07C67/343 , C07C69/716 , C07D207/333 , C07D307/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高效的脂肪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配体、过渡金属催化剂溶于溶剂中超声混匀,加入式(III)所示化合物、式(II)所示化合物、碱、光催化剂,在室温下充入氩气保护,光照反应,获得式(I)所示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绿色高效的脂肪酮的制备方法,原料醛类化合物与卤代物易于获得,刺激性小,反应发生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工艺简单,且反应后除产物外生成无机盐,对环境污染小,绿色环保。与条件苛刻的格氏反应相比更加温和绿色,无需使用操作风险较大的格氏试剂,操作简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