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0452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99930.6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IPC: C07C323/12 , C07C319/20 , C06B23/00 , C06D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酚类防老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以硫代二烷基醇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酚类含硫防老剂。本发明合成的酚类含硫防老剂,具有良好的防老化作用,可用于改善固体推进剂力学性能,抑制脆化、增加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312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66141.X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滕州鑫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319/20 , C07C323/22 , C07C323/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甲硫基丙醛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3‑甲硫基丙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3‑氯苯基‑甲基硫醚与无机碱溶液进行混合反应,得到中间体1;S2、将中间体1置于反应釜中,并依次加入催化剂和有机溶剂,以空气为氧源将中间体1氧化,得到3‑甲硫基丙醛。本发明合成方法简单高效,反应体系简单、收率高、选择性好,以氧气或空气为氧源,成本低,无毒性,氧化反应后的产物较少,不会产生难以处理的副产物,能温和实现氧化,反应过程中不会产生难闻气体,反应釜内的压力较低,耗能较少,符合绿色、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403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380051743.9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7C41/22 , C07C43/12 , C07C43/225 , C07C319/20 , C07C323/12 , C07C67/307 , C07C69/7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化有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在氟化组合物的存在下对有机化合物进行氟化,该氟化组合物含有IF5、碘和胺,并且相对于1摩尔的上述IF5含有0.12摩尔以下的上述碘,该制造方法能够高效地合成氟化有机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610239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021730.9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IPC: C07B45/00 , C07C323/65 , C07D209/48 , C07D213/34 , C07D307/38 , C07D307/79 , C07D277/64 , C07D309/08 , C07C319/22 , C07C321/20 , C07C321/22 , C07C323/12 , C07C323/56 , C07C323/17 , C07C32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硫转移试剂及其合成与应用,所述试剂具有如下分子通式:#imgabs0#其中R1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仲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环戊基、环己基、苯基、取代苯基、1‑萘基、2‑萘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苄基;R2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仲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环戊基、环己基、苯基、取代苯基、苄基、取代苄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R3独立地选自苯基、取代苯基、1‑萘基、2‑萘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取代的C1~C20的烷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二硫转移试剂,通过其能较为简单的合成非对称二硫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19204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311102220.0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IPC: C07C323/12 , A61K9/51 , A61K47/20 , A61K47/28 , A61K47/18 , C07C319/24 , C07C319/22 , C07D213/71
Abstract: 一种可降解的可电离脂质化合物2N12B及其应用与制备方法,化合物制备的纳米颗粒pKa为6.50,在生理环境下呈中性,具有良好的体内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微酸环境下质子化,有利于低pH环境的靶向累积和细胞内的溶酶体逃逸,酯键和二硫键响应细胞质内微环境断裂,且二硫键的裂解加速酯键断裂,从而提高化合物的细胞质清除速率,降低慢性毒性,本发明制备的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以作为核酸药物递送的新方法,促进核酸药物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4204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0048529.X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上海亚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229/16 , A61K47/18 , A61K47/22 , A61K47/24 , A61K47/20 , A61K47/54 , C07C229/38 , C07C233/38 , C07C279/24 , C07C323/12 , C07C323/52 , C07C323/25 , C07C229/12 , C07C237/10 , C07C323/60 , C07D239/60 , C07D339/04 , C07D209/88 , C07D209/14 , C07D409/04 , C07D207/452 , C07D311/90 , C07D405/10 , C07D405/14 , C07D333/36 , C07D233/64 , C07D233/68 , C07D213/04 , C07D213/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系列脂质化合物,可以用于递送核酸、蛋白、抗体及抗体偶联药物(ADC)、激素分子、或多肽等生物大分子。本发明的化合物不仅可以通过静电吸引等方式吸附生物大分子,还可以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吸附生物大分子,或通过化学价键连接的方式修饰生物大分子,然后通过纳米制剂的形式递送,或者直接将修饰后的生物大分子进行递送。#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485355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704219.4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C07B45/00 , C07D263/58 , C07D413/12 , C07D277/78 , C07C319/24 , C07C323/12 , C07C32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对称二硫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本工艺在氮气和碱存在的条件下,硫醇或硫酚和促进剂进行反应形成不对称二硫醚类化合物;其中促进剂为溴化二甲基溴化锍;碱为有机碱或无机碱,硫醇为烷基硫醇、芳基硫酚、苯环上含有取代基的硫酚类衍生物、共轭硫酚、氨基酸以及含其他官能团或杂原子的硫酚、硫醇化合物;该方法所需原料简单易得,反应条件简便、绿色节能,反应产率高,底物官能团兼容性优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703727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933082.X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nventor: 柯博文
IPC: C07C32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硫化氢前药及其制药用途,属于制药领域。该过硫化氢前药的结构如式I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过硫化氢前药能够在酯酶的作用下释放H2S2;该过硫化氢前药在PBS中稳定性良好,没有酯酶的存在时不会降解释放H2S2。该硫化氢前药在酯酶作用下除了释放出H2S2外,其余的副产物大部分为内源性物质或FDA已经批准的药物辅料或者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高。本发明提供的过硫化氢前药能够在体内发挥有效的镇痛作用,体内镇痛效果优于对照化合物301。本发明过硫化氢前药在制备镇痛药物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7510383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470477.1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山东丰金制药有限公司
IPC: C07C319/02 , C07C323/12 , C07C29/62 , C07C31/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1,4‑二硫苏糖醇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赤藓糖醇融化,通入溴化氢气体,保温反应,加水后第一次析晶,降温,第二次析晶,第一次过滤,加入甲苯,加热,脱色,第二次过滤,降温,第三次析晶,第三次过滤,真空干燥,得中间体1,4‑二溴苏糖醇;(2)将中间体1,4‑二溴苏糖醇、硫脲与1,4‑二氧六环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降温,减压浓缩,萃取,干燥过滤,得1,4‑二硫苏糖醇粗品;(3)将1,4‑二硫苏糖醇粗品与乙酸乙酯混合,加热,降温析晶,过滤,真空干燥,得1,4‑二硫苏糖醇。本发明制备1,4‑二硫代苏糖醇的方法以赤藓糖醇为原料,具有收率高,产品纯度高,基本不产生异构体杂质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8440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33422.7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山东德钧智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IPC: C08J5/18 , C08L79/08 , C08G73/10 , C07C319/18 , C07C319/20 , C07C32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工艺,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该高分子膜材引入改性单体共聚而成,其由对氟苯硫酚与二乙烯基乙二醇加成制成氟化基体,再与间硝基氯苯取代制成中间体,之后由钯碳和水合肼将中间体中的硝基还原,形成二胺化合物,其共聚后在聚合侧链上引入氟苯结构,具有环状结构的氟苯本身具有较大的自由体积,对降低聚合物的介电常数具有积极作用,氟结构与聚酰亚胺主链具有离析作用,加之改性单体中由二乙烯基乙二醇引入空间非对称结构,使得侧链的氟苯结构在改性单体聚合链节的侧链形成空间盘结,进一步加大自由体积,从而使得膜材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