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90560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0480036102.3
申请日:2004-11-24
Applicant: 英特尔公司
Inventor: S·司贝特
IPC: G01N30/00 , G01N27/447 , B81B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005 , B01D67/0062 , G01N27/44756 , Y10S977/701 , Y10S977/72 , Y10S977/723 , Y10T137/87249 , G01N30/60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小和/或结构对分子进行分离的装置和方法以及制造所述装置的方法。所述分离方法通常包括使含有具有不同有效分子直径的微粒的流体流经排列在衬底表面的多条敞开的纳米级的沟道。所述方法也包括获得所述流经流体的多个分段,使得每个分段包含含有具有相似大小和形状并基本上不含有更大尺寸与形状的微粒的主要部分。所述装置包含第一与第二衬底,其中每一衬底具有有其中排列了多条敞开的纳米级沟道的表面。所述表面结合在一起,使得第一衬底的每条沟道与第二衬底的至少两条沟道流体流通并且是相对于第二衬底的沟道偏离的。干涉蚀刻和阳极接合或倒装芯片接合技术可以用于所述装置的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1855938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880115248.5
申请日:2008-09-10
Applicant: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96 , B82Y10/00 , B82Y20/00 , B82Y30/00 , H01L51/0039 , H01L51/0043 , H01L51/0048 , H01L51/0558 , H01L51/057 , H01L51/102 , H01L51/5203 , Y10S977/701 , Y10S977/742 , Y10S977/762 , Y10S977/767 , Y10S977/932 , Y10S977/936 , Y10S977/937 , Y10S977/93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作为发光晶体管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该发光晶体管包括:栅极电极,其用于提供栅极场;第一电极,其包括用于注入电荷的稀释纳米管网络;第二电极,其用于注入互补的电荷;以及电致发光半导体层,其被设置在纳米管网络和电子注入层中间。通过所述栅极场来调制电荷注入。空穴和电子结合而形成光子,从而使得电致发光半导体层发出可见光。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采用电极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包括具有低状态密度的传导性材料,使得晶体管接触势垒调制包括通过费米能级移位而在具有低状态密度的电极与邻近的半导体之间的肖特基接触的势垒高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487794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02098.3
申请日:2009-01-16
Applicant: 周礼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554 , G01N21/253 , G01N21/4788 , G01N21/7743 , Y10S977/701 , Y10S977/834 , Y10S977/9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感测装置及其系统,其包含光源、生物感测装置、检测平台以及处理单元,所述生物感测装置具有基板、试样、至少一个光栅、复数个金属奈米粒子以及盖板,所述基板含至少一个光栅,所述试样含至少一个生物分子,而后将所述金属奈米粒子固定于所述光栅或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上,并覆盖所述盖板,其中出射光因所述试样折射率变化或与所述复数个金属奈米粒子表面的所述生物分子产生交互作用而产生改变。所述检测平台测定所述光在所述光栅中所产生的绕射现象产生的出射光,检测所述出射光的绕射角度及强度,并将数据传送至所述处理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980854A
公开(公告)日:2007-06-13
申请号:CN200580017634.7
申请日:2005-06-23
Applicant: 英特尔公司
IPC: B81B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1C1/0023 , Y10S977/701 , Y10S977/724
Abstract: 一种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衬底、耦合到第一衬底的一个或多个微机电系统(MEMS)、与第一衬底耦合的第二衬底、以及耦合到第二衬底的一个或多个无源元件。一种方法可以包括:将具有耦合到其上的一个或多个MEMS的第一衬底与具有耦合到其上的一个或多个无源元件的第二衬底对准;以及耦合对准的衬底。
-
公开(公告)号:CN1472135A
公开(公告)日:2004-02-04
申请号:CN03145137.3
申请日:2003-06-23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605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2 , H01M4/9083 , H01M4/926 , H01M2008/1095 , Y10S977/70 , Y10S977/701 , Y10S977/72 , Y10S977/743 , Y10S977/843 , Y10S977/8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燃料电池的碳纳米管,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碳纳米管作为电极的燃料电池。碳纳米管的内外壁用纳米级金属催化剂颗粒均匀掺杂至0.3~5mg/cm2的程度。碳纳米管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或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在碳基材上生长的。由于碳纳米管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金属催化剂颗粒均匀地分布于其内外壁上,所以当使用碳纳米管作为燃料电池的电极时,电极中的反应效率达到最大。利用该方法制备的碳纳米管可用于形成较大的电极。生长在碳基材上的碳纳米管可容易地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电极,同时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和整个电极制造工艺的简化。采用碳纳米管作为其电极的燃料电池的性能也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265452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0980152314.0
申请日:2009-12-25
Applicant: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IPC: H01G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2013 , H01G9/2031 , H01G9/2059 , Y02E10/542 , Y10S977/70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实质上不包含碘也可以达到高的能量转换效率的光电转换元件用电解质以及使用了该电解质的光电转换元件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本发明的光电转换元件用电解质是一种光电转换元件用电解质,含有离子性液体(A)和碳材料(B),所述碳材料(B)是依据JIS Z8802规定的pH测定方法测定的pH为2~6的碳材料(B1)和/或硼改性乙炔黑(B2),所述碳材料(B)的含量相对于所述离子性液体(A)100质量份为10~50质量份。
-
公开(公告)号:CN101855938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0880115248.5
申请日:2008-09-10
Applicant: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96 , B82Y10/00 , B82Y20/00 , B82Y30/00 , H01L51/0039 , H01L51/0043 , H01L51/0048 , H01L51/0558 , H01L51/057 , H01L51/102 , H01L51/5203 , Y10S977/701 , Y10S977/742 , Y10S977/762 , Y10S977/767 , Y10S977/932 , Y10S977/936 , Y10S977/937 , Y10S977/938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作为发光晶体管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该发光晶体管包括:栅极电极,其用于提供栅极场;第一电极,其包括用于注入电荷的稀释纳米管网络;第二电极,其用于注入互补的电荷;以及电致发光半导体层,其被设置在纳米管网络和电子注入层中间。通过所述栅极场来调制电荷注入。空穴和电子结合而形成光子,从而使得电致发光半导体层发出可见光。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采用电极的纵向场效应晶体管包括具有低状态密度的传导性材料,使得晶体管接触势垒调制包括通过费米能级移位而在具有低状态密度的电极与邻近的半导体之间的肖特基接触的势垒高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0505148C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510096677.0
申请日:2005-08-31
Applicant: ST微电子公司
Inventor: 丹尼洛·马斯科洛 , 詹弗兰科·切罗福利尼 , 詹圭多·里佐托
IPC: H01L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0337 , H01L21/0338 , Y10S977/70 , Y10S977/701
Abstract: 一种用于实现纳米器件的接纳结构(A,B)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在第一材料的基片(10)的上表面(12)上沉积具有至少一个侧壁(18)的块种晶(15)。在所述表面(12)的至少一个部分上和块种晶(15)上沉积第二材料的预定厚度的第一层(20),随后选择性地和各向异性地蚀刻它,以实现和侧壁(18)相邻的间隔物种晶(22)。然后所述方法重复步骤n次,n>=2,所述步骤包含在基片(10)上沉积预定材料的层(20,30),随后是该层的选择性的和各向异性的蚀刻,以实现至少一个相关的间隔物(25,35)。该预定的材料对每对连续的沉积是不同的。上述n个步骤规定了至少一个多层体(50,150,250)。然后所述方法提供以下的步骤:选择性地蚀刻多层体(50,150,250),以去除一部分间隔物,以实现至少一组多个纳米接纳座(40),剩余的一部分间隔物实现了用于所述接纳座(40)中接纳的多个分子晶体管的接触终端。
-
公开(公告)号:CN101356115A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580052491.3
申请日:2005-11-29
Applicant: 塞尔吉·尼古拉耶维奇·马克西莫夫斯基 , 格里戈里耶·阿夫拉莫维奇·拉杜斯基
Inventor: 塞尔吉·尼古拉耶维奇·马克西莫夫斯基 , 格里戈里耶·阿夫拉莫维奇·拉杜斯基
IPC: B82B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8/14 , B82Y10/00 , B82Y30/00 , H01L21/02422 , H01L21/02601 , H01L21/02603 , H01L21/02628 , H01L21/02675 , H01L29/0665 , Y10S977/70 , Y10S977/701 , Y10S977/712 , Y10S977/72 , Y10S977/721 , Y10S977/722 , Y10S977/723 , Y10S977/762 , Y10S977/763 , Y10S977/764 , Y10S977/765 , Y10S977/773 , Y10S977/774 , Y10S977/775 , Y10S977/776 , Y10S977/777
Abstract: 形成纳米尺寸簇群的本发明方法包括:引入含簇群形成材料的溶液到基片材料中所含的天然或人造源的纳米孔隙中,并随后曝光所述溶液到激光辐射脉冲的作用下,其方式是,低温等离子体在其存在的区域中产生气态介质,其中在等离子体冷却的同时,利用它在液态基片上产生的结晶,簇群材料返回成纯材料,从而形成与基片材料连接的单晶量子圆点。所述方法可以形成二维和三维簇群栅格以及由不同材料互相连接的簇群。本发明还能在基片的纳米孔腔中制作不同材料的布线以及从玻璃上分布的有机材料的溶液微滴中制作量子圆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346417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680049087.5
申请日:2006-11-22
Applicant: 陶氏康宁公司
IPC: C08J5/18 , C08J5/00 , C09D18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5/005 , B82Y30/00 , C08G77/12 , C08G77/16 , C08J5/18 , C08J2383/04 , C08K3/04 , C08L83/04 , C09D183/04 , Y10S977/701 , Y10S977/902 , Y10T428/268 , C08L83/00
Abstract: 制备有机硅树脂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用含可缩合固化的有机硅组合物和碳纳米材料的纳米材料填充的有机硅组合物涂布隔离衬垫,和固化涂布的隔离衬垫上的有机硅树脂;根据前述方法制备的有机硅树脂膜,和纳米材料填充的有机硅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