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85389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510525056.3
申请日:2011-06-10
IPC: G11B7/007 , G11B7/240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005 , G11B7/00745 , G11B7/013 , G11B7/24038 , G11B7/24085 , G11B7/24088 , G11B7/261 , G11B20/1012 , G11B2007/0013 , G11B2007/01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方法。光信息记录介质(1)的第一信息记录层(20)、第二信息记录层(40)包括构成标记(32、52)以及间隔(33、53)的预制坑群(31、51)、以及超分辨率膜(23、43),标记(32、52)以及间隔(33、53)具有不同的长度,标记(32、52)以及间隔(33、53)中长度最小的最小标记与长度最小的最小间隔的平均长度在用于再生第一信息记录层(20)、第二信息记录层(40)中记录的信息的再生光学系统的分辨率极限以下,预制坑群(31、51)形成为再生光学系统再生预制坑群(31、51)时的推挽信号的极性为负极性。据此,提供价廉、并且使用大记录容量的超分辨率再生技术的多层光信息记录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03797536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280044116.4
申请日:2012-06-25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IPC: G11B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26 , G11B7/24018 , G11B7/24038 , Y10T428/14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具有包括多个记录层的多层结构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多层片材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粘合剂层形成步骤,其中在第一剥离片(S1)上形成粘合剂层(中间层(15)、第一中间层(15A)),以获得第一片材(110);记录层形成步骤,其中在第二剥离片(S2)上、或者在形成于第二剥离片上的辅助剥离层(第二中间层15B))上形成含有聚合物分子的记录层(14),以获得第二片材(120);贴合步骤,其中将第二片材120)的记录层(14)贴合在第一片材(110)的粘合剂层(15、15A)上,以获得第二片材(120)层叠于第一片材(110)上的第三片材;以及加热第二片材(120)的加热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5931654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30364.8
申请日:2010-09-16
IPC: G11B7/2433 , G11B7/2437 , C23C14/08 , C23C14/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2437 , C23C14/08 , C23C14/3414 , G11B7/24038 , G11B7/2433 , G11B2007/24304 , G11B2007/24306 , G11B2007/24308 , G11B2007/24312 , G11B2007/2432 , Y10T42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记录特性优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用记录层、具备该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对上述记录层的形成有用的溅射靶。该光信息记录介质用记录层是通过激光的照射进行记录的记录层,其特征在于,含有氧化物相对于1mol氧的标准生成自由能的绝对值比Pd大的金属(以下,称为X金属)的氧化物和氧化Pd,该氧化Pd含有一氧化Pd和二氧化Pd,且Pd原子相对于记录层中所含的X金属原子和Pd原子的合计的比率为4~85原子%。
-
公开(公告)号:CN103168329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180050633.8
申请日:2011-09-29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IPC: G11B7/0045 , G11B7/245 , G11B7/246 , B82Y1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244 , B82Y10/00 , G11B7/00452 , G11B7/24038 , G11B7/245 , G11B7/246 , G11B7/248 , G11B7/2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光学信息记录介质(10),它包括多个记录层(14)和设置在所述多个记录层(14)之间的多个中间层(15)。在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10)中,每个记录层(14)具有聚合物粘合剂和分散在聚合物粘合剂中的颜料,并具有50nm以上的厚度。在各记录层(14)和在厚度方向上与该记录层(14)的一侧邻接的各中间层(15)之间形成第一界面(前侧界面(18)),而在各记录层(14)和在厚度方向上与该记录层(14)的另一侧邻接的中间层(15)之间形成第二界面(背侧界面(19))。当发射记录光并且该记录光被颜料吸收而产生热时,产生的热使聚合物粘合剂变形,并且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中的至少一者朝向中间层(15)凸出并形成凸起部分,从而记录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3189919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180043515.4
申请日:2011-09-09
IPC: G11B7/24038 , G11B7/2578 , G11B7/2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243 , G11B7/24038 , G11B7/2578 , G11B2007/24304 , G11B2007/24306 , G11B2007/2431 , G11B2007/2432 , G11B2007/25708 , G11B2007/2571 , G11B2007/25711 , G11B2007/25713 , G11B2007/25715
Abstract: [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控制每个记录层的反射率和透射率且在每个记录层中可以获得满意的记录特性的光学记录介质。[技术方案]一种光学记录介质(10),包括:基板(11);和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层(121、122、123),所述记录层包含Pd、O、和M(其中M是选自Zn、Al、In、和Sn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并且O的含量大于M被完全氧化(被完全氧化成ZnO、Al2O3、In2O3、和SnO2)时的化学计量组成。当从与记录光入射的侧相对的侧计数时,第n个记录层的Pd含量小于第n-1个记录层中的Pd含量,其中所述第n个记录层是所述两个或更多个记录层(121、122、123)中的任意一个。
-
公开(公告)号:CN102543109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110462053.1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通用电气公司
Inventor: J·E·赫尔希 , K·B·威尔斯 , 史晓蕾 , 任志远 , V·P·奥斯特罗弗霍夫
IPC: G11B7/0065 , G11B7/1263 , G11B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263 , G11B7/0065 , G11B7/24038
Abstract: 提供用于基于要在全息盘中读取的目标数据层控制从全息盘读取微全息图的技术。读取位于盘中相对较深的位置(例如,远离发射读取射束的光学头)的目标数据层可涉及利用较高功率的读取射束来补偿返回的读取射束的功率衰减。例如,可以利用功率调整模块来基于动态改变的目标数据层动态地调整发射读取射束的读取激光器。通过补偿较深目标数据层中的功率衰减,可减小返回的读取射束中的功率的方差,从而可能改善微全息图读取技术中的误码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19651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180044045.3
申请日:2011-08-31
Applicant: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IPC: G11B7/240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24027 , G11B7/24038 , G11B7/2405 , G11B7/24079
Abstract: 一种光学信息记录介质(10)包括:多个记录层(11);以及设置在多个记录层(11)之间的中间层(12)。所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10)在从记录/再现光入射一侧看到的层(基板(13))中具有用于循迹的凹部(13A),所述凹部比记录层(11)深。使所述记录/再现光的波长为λ,填充前述凹部(13A)的层(中间层(12N))的折射率为n,则凹部(13A)的深度D是λ/4n。
-
公开(公告)号:CN102655008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10053724.3
申请日:2012-03-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G11B7/135 , G11B7/09 , G11B7/0045 , G11B7/0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4 , G11B7/0045 , G11B7/126 , G11B7/1376 , G11B7/24038 , G11B7/24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地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的光学拾取头、信息记录方法及再生方法。上述光学拾取头包括光源、第一物镜、第二物镜、驱动部、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以及受光部。上述驱动部使上述第1物镜及上述第二物镜在相对于信息记录方向垂直、且面上上的第一方向及层压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上述第一控制部使偏离第一光点的目标轨道的位置沿着上述第一方向返回上述目标轨道。上述第二控制部在上述第二方向上控制第二光点位置的移动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4903960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80063662.7
申请日:2013-11-22
Applicant: 通用电气公司
IPC: G11B7/24044 , G11B7/240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24044 , G11B7/0065 , G11B7/24038 , G11B7/24041 , G11B7/24067 , G11B7/248 , G11B7/249 , G11B7/26 , G11B2007/00656 , Y10T156/10 , Y10T428/21 , Y10T428/24802 , Y10T428/24942 , Y10T428/2495 , Y10T428/24975 , Y10T428/265 , Y10T428/31504 , Y10T428/31507 , Y10T428/3154 , Y10T428/31855 , Y10T428/31935 , Y10T428/31938
Abstract: 一种部件,所述部件包括堆叠的交错膜结构,所述膜结构包括光惰性的多个层。交替层掺杂有反饱和吸收(RSA)材料或所述RSA材料位于邻近的惰性层之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惰性交替层具有不同的折射指数。还公开了数据存储装置和生产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682792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210072225.9
申请日:2012-03-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IPC: G11B7/004 , G11B7/126 , G11B7/1374 , G11B7/24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08511 , G11B7/0908 , G11B7/1376 , G11B7/24038 , G11B7/2405 , G11B2007/0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向目标层快速地引入聚焦的聚焦伺服控制装置以及使用其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该聚焦伺服控制装置具备:第一控制单元(14),基于第一聚焦误差信号(32)控制物镜(10),以使聚焦伺服用的第一激光(8)的焦点与引导层一致;以及第二控制单元(16),基于第二聚焦误差信号(24)改变第二激光(4)的焦点与第一激光(8)的焦点之间的相对距离,以使第二激光(4)的焦点与目标记录再生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