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384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934871.4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工地施工升降机安全使用信息化监管方法及系统,涉及升降机安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施工升降机自带的运行系统的运行数据、梯笼内部的视频图像以及梯笼的倾斜角度;对应每一升降机获取日常维护保养及检查信息以及施工升降机的内业数据;构建基础信息模型、荷载分布模型、乘用人数及行为模型以及维护保养及检查模型;任一模型判断结果异常时,执行升降机反控限制操作并声光报警,同时在监管界面实现施工升降机的工作状态、环境状态、故障诊断的可视化、信息化。本发明实现了施工升降机使用方及使用阶段的闭环管理,便于跨部门、跨单位的协同监管,提高施工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水平和监管执法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925071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124796.1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超危大工程预测辨识系统及方法,涉及工程安全管理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预测辨识模型管理模块、自动预测辨识模块、成果输出模块、施工方案辅助编制模块、管理辅助模块以及智能预警模块。本发明通过构建深基坑工程预测辨识模型、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预测辨识模型、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预测辨识模型、脚手架工程预测辨识模型、建筑幕墙安装工程辨识模型、钢结构安装工程预测辨识模型以及人工挖孔桩工程预测辨识模型并联合上传平台的BIM模型进行超危大工程的自动预测辨识,辅助编制施工方案,在避免辨识的遗漏的同时,形成全过程的流程辅助监控,实现闭环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86379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19678.4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同BIM技术和智慧工地平台的巡检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工地巡检管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将工地的BIM模型整合并根据施工巡检需求将模型分为多个BIM区域并设定对应的区域标识;将带有区域分区信息的BIM模型导入智慧工地平台,然后将巡检数据与BIM模型区域标识相关联;将区域状态信息与构件着色信息相关联,使BIM区域内的构件能根据区域状态显示为不同的颜色;根据智慧工地平台存储的巡检数据自动生成巡检计划,然后根据巡检操作设置区域状态信息,使区域显示为指定颜色并能查看巡检数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协同BIM技术和智慧工地平台的巡检管理方法及系统提高现场巡检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提升了现场质量、安全以及进度把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5477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30143.4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福建建工基础设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05 , E02D2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免模免竖向支撑叠合板综合管廊及其装配方法,叠合板综合管廊包括叠合板顶板、暗梁、勾型钢板预埋件、平板型钢板预埋件、叠合板侧板、V型钢板预埋件、单侧支撑、叠合板中隔墙、传力钢板、可调式双侧支架以及叠合板底板以及支墩,叠合板顶板设置在叠合底板的上方,叠合板侧板设置在叠合板顶板和叠合板底板的侧边,叠合板中隔墙设置在相邻的二叠合板顶板和二叠合板底板之间,叠合板顶板上等间距设置有三条暗梁,各暗梁的一端设置有勾型钢板预埋件,另一端设置有平板型钢板预埋件。本发明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强、免模免竖向支撑,节约了材料、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组装快捷,连接简单,大大提高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9042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31143.0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D21/00 , E01D1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桥梁翼缘板技术领域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翼缘板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翼缘板模板、调节托杆、侧模拉杆、定位框架、护栏撑杆和边托杆,翼缘板模板为整块弧形板,翼缘板模和侧边模板能调节高度和位置的支撑在定位框架上,多个调节托杆和边托杆对翼缘板模板形成支撑,侧模拉杆对侧边模板形成支撑,本装置采用整体式模板模块,表面缝隙少更平整,而支撑结构采用了定位框架,只需将定位框架底部卡在贝雷片的预留固定点上即可,不再需要额外的搭建脚手架,施工更快捷,减少人员数量需求;定位框架与翼缘板模板和侧边模板之间位置关系可以灵活调节,适用于多种不同宽度需求的桥梁翼缘板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24400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91762.8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振捣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住宅车库施工用纤维混凝土振捣机,包括平板,所述平板上设有连接架,所述平板通过缓冲平台连接有电机,电机通过第二传动单元与振动器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单元被构造成能够隔离振动,所述电机通过第一传动单元连接有移动架。该住宅车库施工用纤维混凝土振捣机,电机和第二传动单元驱动振动器,使振动器产生振动,同时电机设置在缓冲平台上,电机和振动器各自发热,相互不叠加,同时电机运行时处于振动相对较小的环境,提高了使用寿命,其次,在平板的前方设有刮板,刮板往复运动将前方的混凝土摊平,使平板和振动器连接处的下方不会悬空,既保证了振捣效果,也能降低平板发生变形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1174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510012881.7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装配式高层建筑外墙及其智能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通过设备的各种部件能够快速准确地调整外墙构件本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使连接插孔快速对应连接钢筋,减少了人工调整的时间,避免了因人工操作不精确而多次尝试对接的情况;在升降导向装配阶段,设备能够有序地完成外墙构件本体的装配施工工作,升降座的下降、滑动承接板的滑动脱离等操作都能够按照设定步骤高效进行,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减少了人工扶正或对位构件这种危险操作,智能导向施工设备可以在不依赖人工靠近吊运构件下方操作的情况下完成相关操作,降低了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39042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31143.0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1D21/00 , E01D1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桥梁翼缘板技术领域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翼缘板的模板支撑结构,包括翼缘板模板、调节托杆、侧模拉杆、定位框架、护栏撑杆和边托杆,翼缘板模板为整块弧形板,翼缘板模和侧边模板能调节高度和位置的支撑在定位框架上,多个调节托杆和边托杆对翼缘板模板形成支撑,侧模拉杆对侧边模板形成支撑,本装置采用整体式模板模块,表面缝隙少更平整,而支撑结构采用了定位框架,只需将定位框架底部卡在贝雷片的预留固定点上即可,不再需要额外的搭建脚手架,施工更快捷,减少人员数量需求;定位框架与翼缘板模板和侧边模板之间位置关系可以灵活调节,适用于多种不同宽度需求的桥梁翼缘板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24400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91762.8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振捣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住宅车库施工用纤维混凝土振捣机,包括平板,所述平板上设有连接架,所述平板通过缓冲平台连接有电机,电机通过第二传动单元与振动器传动连接,第二传动单元被构造成能够隔离振动,所述电机通过第一传动单元连接有移动架。该住宅车库施工用纤维混凝土振捣机,电机和第二传动单元驱动振动器,使振动器产生振动,同时电机设置在缓冲平台上,电机和振动器各自发热,相互不叠加,同时电机运行时处于振动相对较小的环境,提高了使用寿命,其次,在平板的前方设有刮板,刮板往复运动将前方的混凝土摊平,使平板和振动器连接处的下方不会悬空,既保证了振捣效果,也能降低平板发生变形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9825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95906.5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F16F15/02 , F16F15/067 , F03D13/10 , F03D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滚动隔振装置,本装置通过偏航轴承对发电机组进行承载,偏航轴承固定在顶板上,缓冲平台通过缓冲元件架装在顶板和底板之间,并通过弹性件弹性连接,缓冲平台固定在塔筒上,通过弹性件对缓冲平台和偏航轴承进行活动式弹性支撑,缓冲元件中两端的轴承,能使支撑系统进入滚动状态,带动发电机组的机舱水平滑动,使原本刚性的风力发电机结构变成柔性的隔振结构体系,使其自振周期大大延长,远离风荷载周期,从而隔离顶部机舱振动能量向下部塔筒结构传递,降低下部塔筒结构的振动反应达到预期的隔振要求;还能缓解地面的震动对发电机组产生的震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