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OG高压再液化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65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1541814.2

    申请日:2021-12-16

    Abstract: 一种BOG高压再液化系统,包括由LNG燃料罐经过LNG加压装置加压后经再液化换热器和高压汽化器后供给高压燃气主机构成的燃气供应系统,还包括:安装在LNG燃料罐与再液化换热器管路之间的压缩机系统,利用高压LNG进入高压汽化器之前的LNG的冷能来冷却LNG燃料罐中被加压后的BOG,通过再液化换热器使BOG的温度降低并液化后返回LNG燃料罐,从而实现LNG的燃料罐的BOG高压再液化。本发明实现LNG燃料的冷能回收再利用,减少能量浪费,防止因为LNG燃料罐内的BOG大量堆积造成LNG燃料罐内的压力飙升而排放至大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一种同时输出高压和低压的气体供应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427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593658.8

    申请日:2014-10-29

    Inventor: 吴璇 王涛 陈小雷

    Abstract: 一种同时输出高压和低压的气体供应系统及方法,包括液化气储罐、液化气增压部件、气体化部件、减压部件和加热部件;从液化气储罐抽取液化气,液化气增压部件将液化气增压至高压用气装备所需的压力,气体化部件气化增压后的液化气,一部分气体化的高压液化气供应给高压用气装备,另一部分气体化的高压液化气通过减压部件减压至低压用气装备所需的压力,加热部件将减压降温后的气体加热至低压用气装备所需的温度,供应给低压用气装备。本发明能够同时产生多种压力的气源供应给进气压力要求不同的燃烧设备,适应了各类以液化气为燃料的动力机械的需要,达到了简化设备配置、降低供气系统能耗的要求,取得了提高气体供应系统经济性和安全性的效果。

    一种自轴上拆卸带油槽红套盘的方法和拆卸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23350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10039497.2

    申请日:2008-06-25

    Inventor: 王涛 马佳华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轴上拆卸带油槽红套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在红套盘连通油槽的上部油孔处安装高压油管,并连接至高压油泵;②启动高压油泵,液压油充满油槽,红套盘与轴连接处径向膨胀,自红套盘内侧施加向外的推力,红套盘缓慢自轴上向外移动直至露出部分油槽,暂停泵压;③在红套盘的外侧安装拆卸装置,在红套盘上与轴的端部形成一个与油槽连通的密封空腔;④继续泵入高压油,使其充满油槽和密封空腔,并在外界推力的作用下使红套盘与轴缓慢脱离,完成拆卸工作。利用本发明的拆卸方法和装置可以使从轴上拆卸带油孔红套盘顺利快捷,且不会对零件产生破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

    一种BOG高低压再液化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65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111542195.9

    申请日:2021-12-16

    Abstract: 一种BOG高低压再液化系统,利用低压LNG泵出口的LNG的冷能和高压LNG进入高压汽化器之前的LNG的冷能来冷却LNG燃料罐中被加压后的BOG,通过再液化换热器使BOG的温度降低并液化,然后被液化的LNG返回LNG燃料罐。从而实现LNG的燃料罐的闪蒸气(BOG)再液化,防止因为LNG燃料罐内的BOG大量堆积造成LNG燃料罐内的压力飙升而排放至大气。

    一种标准罐箱型LNG供气系统及供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68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467625.X

    申请日:2022-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标准罐箱型LNG供气系统及供气方法,其中系统包括:若干个LNG标准罐箱、低压LNG泵、高压LNG泵、低压汽化器以及高压汽化器;其中:若干个LNG标准罐箱的出口端通过与低压LNG泵连接,并通过低压LNG泵后分为两路LNG;其中一路LNG经过低压汽化器的气化后输出至辅机作为燃料,另一路LNG依次经过高压LNG泵的增压和高压汽化器的加热气化后输出至主机作为燃料。本发明提供的标准罐箱型LNG供气系统及供气方法,具有节约大量费用、不依赖LNG加注设施、安全性高、标准罐箱易更换、不需要对BOG进行处理,不影响其他货物的装运和节省空间等优势及特点。

    船用燃料供应系统及其氨BOG回收再利用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75812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45254.8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燃料供应系统及其氨BOG回收再利用系统和方法,其中氨BOG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罐、BOG压缩机、BOG冷凝器、气液分离罐和控制器;缓冲罐与氨燃料舱相连接,用于存储氨燃料舱产生的氨BOG;BOG压缩机用于对氨BOG进行增压处理;BOG冷凝器用于对增压后的氨BOG进行换热处理,得到满足氨发动机温度要求的包含了氨BOG的液氨;气液分离罐用于对包含了氨BOG的液氨进行气液分离,完成对氨BOG的转化,实现对氨BOG的回收再利用。有效地将氨燃料舱中的氨BOG进行处理并再利用,减少船舶舱室结构破裂的危险,增加了燃料的利用率,减少了氨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所带来的危害。

    用于船舶的氨燃料供应系统及供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5379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52022.5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船舶的氨燃料供应系统及供应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燃料供应装置、燃料回收装置、蒸发气处理装置以及循环罐;燃料供应装置,用于从燃料储罐向主机供应满足条件的燃料;燃料回收装置,用于将得到的回收燃料通过循环罐输送至第二供应管线参与燃料输送循环;蒸发气处理装置,用于对燃料储罐输出的蒸发气进行压缩和换热后,进行储存或参与燃料输送循环。本发明将压缩机与低压泵并联供应,能够为主机提供合适条件的燃料,对主机回流的燃料进行回收,同时可对储罐内的蒸发气进行处理,有效控制储罐内压力;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可靠等特点,为船舶上氨燃料的安全供应提供了保障。

    一种带解冻功能的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3983859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26730.X

    申请日:2021-1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带解冻功能的换热器,包括器体,所述器体的前后两侧均紧固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后侧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组放置盒,所述放置盒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空腔的内壁紧固有支撑板,所述放置盒和支撑板之间紧固有第一弹簧,所述空腔的前侧开设有两侧滑腔。该带解冻功能的换热器,通过设置电加热管可对器体进行加热处理,并且通过活动板和固定柱之间的配合,进而在顶块顶动凸块移动后,活动板将会通过带动固定柱位移的方式带动电加热管位移,从而防止了电加热管对单个区域进行加热的情况,使电加热管能够均匀快速的加热器体,从而起到防冻和解冻的效果,适宜推广。

    一种可移动式LNG集液及溢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1552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41026.1

    申请日:2021-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LNG集液及溢流装置,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移动式LNG集液及溢流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式集液盘,所述固定式集液盘后侧的外部活动安装有溢流板。该可移动式LNG集液及溢流装置,通过在支架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固定式集液盘在固定式集液盘的后侧安装有活动安装溢流板同时在固定式集液盘的后侧安装有可移动式集液盘,使可移动式集液盘通过侧弯板与溢流板连接,在使用时,管内有低温液体流过时,可移动式集液盘及溢流板放下进行管口的保护;管内无低温液体流过时,可移动式集液盘和溢流板可收起固定在支架上,可提供对管口的保护。

    一种用于衔接不同管径管道的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864551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39971.8

    申请日:2021-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连接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衔接不同管径管道的连接结构,包括小径圆环,所述小径圆环的下侧设置有大径圆环,所述小径圆环和大径圆环的内侧面均设有密封凸台,每组所述密封凸台的内侧面均开设有多组水线凹槽。该用于衔接不同管径管道的连接结构,通过小径圆环和大径圆环,使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将两组变径管道连通,此时装置整体长度与尺寸远小于现有结构长度与尺寸,同时装置所需安装空间远小于两组管道焊接所需空间,降低了部分管路设计中空间不足问题产生的几率,有效提高了装置对空间狭小管道布置过程中的便利性,加强了装置对各类型安装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