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位监测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2495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21021.3

    申请日:2021-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位监测装置,通过设置基柱、第一安装架、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第二安装架、控制盒和太阳能光伏板,可实现各个部件之间的快速安装组合;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和第一安装条,可实现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和第三水位传感器的快速安装拆卸,便于维修更换;通过设置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和浮板,可对水位进行多重监测,减小测量误差;通过设置第一伺服电缸,可实现对第二连接柱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设置第二伺服电缸,可通过调节两个第二伺服电缸的伸缩程度实现对太阳能光伏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可加大太阳能光伏板的工作效率。

    一种城市内湖污染的综合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17382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710248513.8

    申请日:2017-04-17

    Abstract: 一种城市内湖污染的综合治理方法,方法为:1)通过喷洒细沙粒平台在湖泊湖底覆盖一层细沙,通过细沙覆盖湖底的淤泥;2)在湖泊进水口处设置内外两层三角形防护栏,内层三角形防护栏用于阻挡固体污染物;3)在湖泊的出水口位置设置三排防护栏;4)在出水口位置开采地下水,采用水泵将处理后的出水口的水和地下水通过输水管道输送到湖泊上游,通过喷洒的形式增加湖水水源,并且有助提高湖水含氧量。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根据湖泊的城市内湖的污染形式,有针对性的治理,其中利用细沙覆盖湖底的方式,防止湖底淤泥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31737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276271.9

    申请日:2016-04-29

    Abstract: 一种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方法,根据进水量距河道进污口1?10米处设有挡水墙体一,所述挡水墙体一上设有平台,平台上依次设有1?3层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密度依次减小,挡水墙体一上开有出水孔一,出水孔一连接出水管,离挡水墙体一的下游100?1000米处设有挡水墙体二。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其结构原理简单,便于实现,采用物理方法和治污植物的方法即可很好实现对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不需要添加其他化学制剂和生物反应,对水体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其操作过程只需普通环卫工人即可操作实现,对人员素质要求低,同时对周边环境没有影响。

    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清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07039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16954.3

    申请日:2021-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清淤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二活动板和清淤装置本体,所述清淤装置本体一侧表面设有扶手,所述清淤装置本体另一侧表面设有排泥口,所述清淤装置本体下端设有万向轮,所述清淤装置本体一侧固定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端表面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下端表面设有若干个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下端设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下端两侧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表面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一侧固定设有第一活动板,要进行粉碎时将第一搅拌杆向外侧移动,方便将第一搅拌杆放入输送道内部,不使用时可收回保持装置在移动时的稳定,通过绕管辊轴可对吸泥管道进行回收,方便收纳。

    一种城市内湖综合治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23892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610276267.2

    申请日:2016-04-29

    Abstract: 一种城市内湖综合治污方法,湖泊的湖岸一圈靠水铺设若干块长方形多孔混凝土凹块形成湖岸护体,长方形多孔混凝土凹块的内壁对应侧设有卡头,所述长方形多孔混凝土凹块内通过卡头固定连接复合垫。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植物、活性炭、浮床和复合菌剂多种形式综合治理湖泊水体,其方法简单,对水体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结合水泵和菌剂,即增加了水体含氧量,又将菌剂更快更大范围的融入湖泊水体,对水体的有机物快速分解;同时在湖边种植植物即可美化环境,又可结合活性炭同时绿化湖泊水体。

    一种河道治理多功能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094744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761089.1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治理多功能设备,包括船体、设置在船体上端的甲板、设于甲板一端的打捞装置、设置在打捞装置侧面的液压撑杆、安装在打捞装置上端的滚动辊、设置在船体底部尾端的收割装置、设置在打捞装置一端的过滤箱、设置在过滤箱端部的收集箱、安装在船体底部中段的驱动滚轮、设置在甲板前端的机舱、设置在机舱内的电机、设置在机舱上端的顶棚、以及设置在甲板周围的栏杆。本发明的结构设计特点在于打捞装置和收割装置相结合,综合完整的处理河面漂浮垃圾和清割河底浮游杂草,提高河流治理的效率保护河流环境。

    一种水渠修复治理用清淤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7660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1026392.4

    申请日:2023-08-15

    Abstract: 一种水渠修复治理用清淤装置,包括机架和枢接在机架底部的行走轮,机架上设置有一转轴,转轴一端键连接有一端盖,端盖上固定连接有铲斗,转轴、端盖以及铲斗构成一同步转动的整体;转轴外同轴设有筛笼,筛笼上半部设有进料口,包括内筛网和外筛网。本发明转动的铲斗可将淤泥直接连同植被和砂石一同铲起,转动至进料口后在自重以及喷头的射流作用下进入筛笼;通过过滤目标不同的筛笼在搅拌杆以及射流的共同作用下分别实现对植被、石头以及淤泥的过流,所获取的淤泥可直接用于后续的固液分离操作;所产生的对铲斗和筛笼淤泥冲刷的射流均由单排喷头产生,通过端盖上滑槽联动控制喷头的射流方向即可实现。

    一种城镇或乡村公路污水收集系统及生态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2952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674908.9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雨水和污水分流收集系统及生态治理方法,该系统包括排水沟、沉砂池和植被缓冲带,其特征在于:排水沟包括雨水通道和污水通道,污水通道末端连接沉砂池,沉砂池末端连接植被缓冲带。排水沟分为雨水通道和污水通道,雨水进入雨水通道可直接排入附近流域,不对流域造成污染;污水则进入污水通道,由污水通道输送入末端的沉砂池,经过沉砂池沉降,大部分无机颗粒沉入池底,后由出水口进入植被缓冲带,经过植被缓冲带的进一步净化,污水可达到排放标准。本发明增加了天然雨水的利用率和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效率,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整个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从源头治理,大大减轻了后续河湖污染防治压力。

    一种城市内湖综合治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23892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76267.2

    申请日:2016-04-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C02F1/281 C02F3/32 C02F3/341 C02F2103/007

    Abstract: 一种城市内湖综合治污方法,湖泊的湖岸一圈靠水铺设若干块长方形多孔混凝土凹块形成湖岸护体,长方形多孔混凝土凹块的内壁对应侧设有卡头,所述长方形多孔混凝土凹块内通过卡头固定连接复合垫。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植物、活性炭、浮床和复合菌剂多种形式综合治理湖泊水体,其方法简单,对水体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结合水泵和菌剂,即增加了水体含氧量,又将菌剂更快更大范围的融入湖泊水体,对水体的有机物快速分解;同时在湖边种植植物即可美化环境,又可结合活性炭同时绿化湖泊水体。

    一种用于底泥污染物治理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6372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1222111.8

    申请日:2022-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底泥污染物治理的系统,包括栽种盘和补苗盘,栽种盘和补苗盘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栽种盘上安装有多个可控制开合的锥形套和多对用于压实底泥的挤压板,每个锥形套的上方均设有用于引导植物幼苗落下的引导管,且引导管固定连接在补苗盘上并通过补苗盘上开有的贯穿孔与储苗槽相通,储苗槽开在补苗盘上侧面的斜面上,且补苗盘上的斜面呈内低外高,且储苗槽的内部设有用于控制植物幼苗下滑的挡板,本发明的栽植系统在栽种沉水植物的时候可以不受水底原生植物根茎的影响,同时植株的下落过程可通过引导皮带进行扶持,避免跑偏并且栽种后可通过压条对周围泥土进行压实,提高成活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