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5455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54154.X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多回特高压直流馈入交流电网场景,提出了一种多回特高压直流馈入的交流系统的直流功率互济方法。本发明通过送端及受端交流系统的戴维南等值参数和准稳态数学模型得到的送端和受端交流侧等值PQ节点参数,构建送端和受端交流系统的约束模型;在多约束条件下,优化求解各回直流线路馈入有功功率最大值,并根据当前直流运行状态及直流线路的送端交流系统等值惯量,对直流线路的可调容量进行修正,据此计算直流线路的频率电流参考下垂系数,并对直流线路的直流电流参考值进行调整。本发明充分发挥多馈入直流间功率互济的作用,增强功率支撑能力以提升受端交流系统的稳定水平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51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010882430.6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受端电网接纳直流能力评估方法,本发明首先进行直流落点的初步筛选,缩减场景数;接着采用广义等效短路比(GESCR)指标、暂态电压支撑强度(TVSI)指标以及网损指标作为直流落点和机组出力的优化目标,以及考虑多约束条件建立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通过直流馈入规模的等步长递增并重复进行直流落点和机组优化,直至不满足安全运行约束条件停止;最后对计算分析结果逆序进行N‑1安全稳定校验,最先通过校验结果作为受端电网的最大直流承载规模。本发明提出的计算分析方法逻辑清晰、考虑因素全面、易于工程实现、可有效得出受端电网的最大直流接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51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82430.6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受端电网接纳直流能力检测方法,本发明首先进行直流落点的初步筛选,缩减场景数;接着采用广义等效短路比(GESCR)指标、暂态电压支撑强度(TVSI)指标以及网损指标作为直流落点和机组出力的优化目标,以及考虑多约束条件建立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通过直流馈入规模的等步长递增并重复进行直流落点和机组优化,直至不满足安全运行约束条件停止;最后对计算分析结果逆序进行N‑1安全稳定校验,最先通过校验结果作为受端电网的最大直流承载规模。本发明提出的计算分析方法逻辑清晰、考虑因素全面、易于工程实现、可有效得出受端电网的最大直流接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55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0954154.X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多回特高压直流馈入交流电网场景,提出了一种多回特高压直流馈入的交流系统的直流功率互济方法。本发明通过送端及受端交流系统的戴维南等值参数和准稳态数学模型得到的送端和受端交流侧等值PQ节点参数,构建送端和受端交流系统的约束模型;在多约束条件下,优化求解各回直流线路馈入有功功率最大值,并根据当前直流运行状态及直流线路的送端交流系统等值惯量,对直流线路的可调容量进行修正,据此计算直流线路的频率电流参考下垂系数,并对直流线路的直流电流参考值进行调整。本发明充分发挥多馈入直流间功率互济的作用,增强功率支撑能力以提升受端交流系统的稳定水平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5465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047025.7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比例直流高比例新能源的受端电网强度评估方法,通过阻抗建模的方法建立光伏端口的线性化模型,分析交流网络雅克比矩阵最小模特征值对矩阵元素的灵敏度矩阵,得到光伏电站接入能够改善系统的静态稳定性的结论;利用初等行列变换和Schur变换得到不含光伏的系统降阶雅克比矩阵,对系统特征方程进行模态分解得到多个等效单馈入系统,计算系统雅克比矩阵的最小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并计算得到其临界广义短路比,并基于模态摄动理论,将光伏接入后的系统看做不含光伏馈入系统的摄动,对原有的临界广义短路比进行修正,得到含大型光伏电站的多馈入直流系统广义的临界广义短路比。
-
公开(公告)号:CN113054655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047025.7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比例直流高比例新能源的受端电网强度评估方法,通过阻抗建模的方法建立光伏端口的线性化模型,分析交流网络雅克比矩阵最小模特征值对矩阵元素的灵敏度矩阵,得到光伏电站接入能够改善系统的静态稳定性的结论;利用初等行列变换和Schur变换得到不含光伏的系统降阶雅克比矩阵,对系统特征方程进行模态分解得到多个等效单馈入系统,计算系统雅克比矩阵的最小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并计算得到其临界广义短路比,并基于模态摄动理论,将光伏接入后的系统看做不含光伏馈入系统的摄动,对原有的临界广义短路比进行修正,得到含大型光伏电站的多馈入直流系统广义的临界广义短路比。
-
公开(公告)号:CN111327477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30874.4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变电站站域控制保护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在变电站侧设置边缘计算平台,通过所述边缘计算平台抓取和解析变电站报文接口传输的报文,以及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远动主机接收电网调度平台传输的数据,进行边缘计算,确定变电站站域稳定性,并在变电站发生故障时,进行控制措施量化计算和控制策略制定,将控制措施量化计算结果和制定的控制策略传输至电网调度中心以实现对变电站的控制。所述方法和系统由于将边缘计算平台布置在变电站侧,可以直接利用以太网通信将变电站的报文发送给边缘计算平台,由边缘计算平台进行解析和存储,将部分信息进行就地处理,能够有效缓解因通道阻塞、网络丢包等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789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2010107091.4
申请日:2020-02-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机组一次调频能力评估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常规电源的初始的信息数据,根据初始的所述信息数据建立初始发电机组一次/二次调频模型;获取实时更新的常规电源的实时的信息数据,基于所述实时的信息数据对所述初始发电机组一次/二次调频模型进行训练,机组根据训练后的输出结果进行一次/二次调频的动作响应;根据一次/二次调频的动作响应实时评估机组一次调频能力上限。
-
公开(公告)号:CN111339664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24094.9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负荷逐层建模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通过设置在配电变电站和不同电压等级输电变电站侧的边缘计算服务器,按照电压等级从低到高的顺序,结合主网信息和下一级电压变电站确定的负荷模型和参数逐层辨识高一电压等级变电站的负荷模型及参数,将最终辨识结果实时上传至电网调度平台,所述方法和系统高效解决电力系统无法求解的复杂计算任务,减少边缘端与调度侧的数据通信,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并为电网的实时调度与运行决策提供更精确的负荷特性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1339664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010124094.9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大学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负荷逐层建模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通过设置在配电变电站和不同电压等级输电变电站侧的边缘计算服务器,按照电压等级从低到高的顺序,结合主网信息和下一级电压变电站确定的负荷模型和参数逐层辨识高一电压等级变电站的负荷模型及参数,将最终辨识结果实时上传至电网调度平台,所述方法和系统高效解决电力系统无法求解的复杂计算任务,减少边缘端与调度侧的数据通信,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并为电网的实时调度与运行决策提供更精确的负荷特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