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288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70221.X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9/40 , H04L67/12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6N5/025 , G06N5/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电力物联网安全响应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并基于预设的数据处理规则对异构安全数据集进行数据处理,获得标准化数据集;根据ATT&CK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对所述标准化数据集进行模式匹配,识别是否存在潜在的威胁场景;若存在潜在的威胁场景,则根据预设的关联图谱对所述威胁场景进行时序关联分析,获得关联分析结果;对关联分析结果进行链路分析,获得关键攻击路径;将所述关键攻击路径和所述标准化数据集中的物联网终端访问行为数据输入至预设的异常行为分类模型,以使所述异常行为分类模型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行为;若判断存在异常行为,则基于预设的响应措施进行安全响应,提高物联网终端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984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71070.X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联网设备的数字指纹库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申请通过物联网中的设备数据通信,实时监测物联网的设备变化状态,根据所述设备变化状态确定变化的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并从所述设备信息中提取特征信息;对所述特征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后,通过哈希函数生成所述第一设备的数字指纹;将所述数字指纹与所述设备信息关联后,根据所述数字指纹更新预设的数字指纹库。通过本申请,可以在设备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保持设备管理的效率,提高物联网设备的管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7688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73246.0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9/48 , G06F9/50 , G06F18/213 , G06F18/23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云边协同的任务调度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从边缘端获取待分配任务;获取边缘端和云端的资源负载值的时间队列;提取边缘端和云端的资源负载时序特征;基于资源负载时序特征进行基于空间距离度量的细致特征交互,资源负载时序协同特征;根据资源负载时序协同特征,对待分配任务进行拆分并分别调度至边缘端和云端,以使所述边缘端和云端分别进行任务的执行。本发明通过提取边缘端资源负载时序特征和云端资源负载时序特征,考虑到了云端和边缘端的资源负载情况,进而进行基于空间距离度量的细致特征交互,得到资源负载时序协同特征,实现任务的灵活拆分和调度,可以提高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任务处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6343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85140.2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9/40 , H04L67/1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对电力物联网终端设备中CPU模块的功耗模拟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功耗统计特征嵌入编码向量和功耗模拟模态特征图;对功耗统计特征嵌入编码向量和功耗模拟模态特征图进行变换和筛选,得到特征图;根据特征图确定电力物联网终端设备是否遭到攻击,得到安全监测结果。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力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安全监测方法、装置及介质,通过实时监测功耗模拟信号、捕捉动态变化特征,以及进行智能化分析,可以根据所得特征图中的变化模式和趋势,准确判断电力物联网终端设备是否遭到攻击,能够解决难以捕捉信号的动态变化,对电力物联网终端设备进行准确的安全监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4011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94875.2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蜜罐部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蜜罐部署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电力数据,并对所述电力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数据矩阵;将数据矩阵输入预先训练好的蜜罐预测模型进行数量预测,得到每个资产类型对应的第一蜜罐数量;按照第一蜜罐数量进行蜜罐部署,并采集各个资产类型对应的攻击次数,将攻击次数与预期攻击次数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第一蜜罐数量进行动态调整,得到第二蜜罐数量,并根据第二蜜罐数量进行蜜罐重新部署。本发明通过可动态更新的模型预测蜜罐类型及数量,提高了蜜罐部署的准确性和蜜罐资源利用率,保证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提高了电力物联网的安全性、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5793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59890.1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恶意代码监控方法及装置,所述恶意代码监控方法包括:获取待监控物联网设备;与所述待监控物联网设备进行连接,实时获取所述待监控物联网设备的流量数据;扫描所述待监控物联网设备流量数据中的文件,确定所述待监控物联网设备中各文件的第一特征码;将所述第一特征码与预设特征码集中的各第二特征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认为所述第一特征码所对应的文件中包含恶意代码;其中,所述预设特征码集中存储若干表征不同恶意代码的第二特征码;对所述恶意代码进行消杀,并扫描所述待监控物联网设备中的文件,以确定待监控物联网设备在消杀后不包含恶意代码。通过实施本发明能提高物联网系统运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5304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73117.0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物联网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本发明可以通过获取待检测设备的代码数据和位置信息并进行一致性比对,可以初步筛选出可能存在问题的第一目标代码数据;再通过设备信息进一步筛选出可能还存在问题的第二目标代码数据;最后通过将位置信息和设备信息存在不一致问题的第二目标代码数据,与预设的恶意代码库进行比对,从而可以确定出存在的恶意代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先通过进行位置信息和设备信息的筛选,再将代码数据与预设的恶意代码库进行比对,从而可以实现多维度的筛选和比对,从而可以实现对电力物联网中的恶意代码的有效检测和准确识别,减少了误判率和漏判率,保障了电力物联网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05495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73108.1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数字指纹识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物联网资产设备并确定对应的厂商类型;根据厂商类型对待识别物联网资产设备的通信信号数据以及历史通信数据进行采集;根据历史通信数据和通信信号数据确定网络地址;根据所述网络地址和厂商类型确定待识别物联网资产设备的位置;根据位置获取待识别物联网资产设备的外观图像;将外观图像与预设外观图像进行匹配核对,在核对通过时,根据网络地址向待识别物联网资产设备发送数字指纹验证数据,确定待识别物联网资产设备的在接收到数字指纹验证数据时的验证间隔时间;在验证间隔时间与预设验证间隔时间匹配后,对待识别物联网资产设备的数字指纹进行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772559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85604.X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物联终端的安全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各电力系统物联终端设备的数据信息;使用预设的安全检测系统,根据预设算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漏洞检查,得到检测结果;其中,安全检测系统是根据训练结果和第一预设数据建立的,训练结果是使用终端数据训练模型对第二预设数据和第三预设数据进行映射而得到,终端数据训练模型是根据预设的终端数据网络模型对第一预设数据进行重构而建立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物联终端的安全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通过使用预设的安全检测系统对目标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漏洞检查,即可得到检测结果,能够解决对电力系统物联终端进行安全检测的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39081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978989.6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16H50/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动岗位作业人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及相关设备。本申请通过基于目标人员的工作区域流动记录,根据目标人员在进入过的目标区域以及在目标区域内的停留时间,再结合每个目标区域的环境化学物质检测结果,得出目标区域的化学物质危害程度系数、化学物质浓度的接触值系数以及与化学物质的接触频率系数,最后根据危害程度系数、接触值系数以及接触频率系数计算出目标人员的职业健康风险值,克服了现有的评估方式会因流动作业人员流动频繁及流动路线的不确定性而难以对流动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评估的现状,解决了现有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式难以对流动岗位的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准确评估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