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竹板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2278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47649.9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组竹板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该隔震支座设有至少一层重组竹板,重组竹板包括由内层至外层呈交替环形嵌套设置的环形竹圈和橡胶圈,且环形竹圈的顺纹方向与自身环形方向一致,环形竹圈与橡胶圈嵌套后相互间通过环形端面热硫化连为一体。制作方法为:选取竹材,制作形成平面竹板材,再切割形成所需长度、宽度的竹板,竹板两端刨制形成榫卯部,经过高温饱和蒸汽软化处理后,放入圆柱筒形模具内,经烘干处理后形成所需的环形竹圈,最后按照环形竹圈和橡胶圈由直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交替嵌套形成重组竹板,最终通过重组竹板、橡胶层上下依次层叠设置并热硫化连为一体,制得减震隔震支座。该隔支座具有较佳的支撑稳定性和隔震性能。

    一种建筑减隔震地基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65763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810261037.8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减隔震地基,所述地基包括基坑(1)、设置在所述基坑(1)内部上方的建筑基础层(2)、设置在所述基坑内部且位于所述建筑基础层(2)下方的土工袋层;所述土工袋层包括有呈依次并排放置和上下依次叠放的土工袋层;所述土工袋(3)包括内外袋(31、32),所述内袋(31)内部填充防冻流体(4),所述内袋(31)外部与外袋(32)内部间形成的区域填充颗粒物质(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地基具有良好的减隔震功能。

    一种隔振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9678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440102.3

    申请日:2018-05-09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装置,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减隔振配合组件(3),所述减隔振配合组件(3)设置在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之间;所述减隔振配合组件(3)包括中连接板(31),所述中连接板(31)与上连接板(1)密封相连并与上连接板(1)间形成有腔体(10);以及内部中空的筒状支撑件(32),所述筒状支撑件(32)竖向设置于所述减隔振配合组件(3)中;其中,所述筒状支撑件(32)的开口端与腔体(10)连通,从而使筒状支撑件的内部与腔体(10)贯通;所述腔体(10)及筒状支撑件(32)的内部均充置压缩气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

    一种隔振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969079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298470.4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015

    Abstract: 一种隔振装置,隔振装置,包括第一弹性腔,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腔内的至少两种颗粒状物质,其特征在于:每种颗粒状物质的体积、质地、硬度各异。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既具有抗压承载力,又具有竖向弹性力,减振隔振效果更加。

    一种隔振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96786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1810440102.3

    申请日:2018-05-09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装置,包括上连接板隔振配合组件(3)设置在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之间;所述减隔振配合组件(3)包括中连接板(31),所述中连接板(31)与上连接板(1)密封相连并与上连接板(1)间形成有腔体(10);以及内部中空的筒状支撑件(32),所述筒状支撑件(32)竖向设置于所述减隔振配合组件(3)中;其中,所述筒状支撑件(32)的开口端与腔体(10)连通,从而使筒状支撑件的内部与腔体(10)贯通;所述腔体(10)及筒状支撑件(32)的内部均充置压缩气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1);下连接板(2);减隔振配合组件(3),所述减

    竖向减振隔振支座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3581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1710291551.1

    申请日:2017-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竖向减振隔振支座及其工作方法,该支座包括上封板、承压囊体、下封板,承压囊体上端、下端分别密封固定连接上封板、下封板。其设计要点在于承压囊体的内腔设有气囊,气囊内填充气体,且承压囊体内腔与气囊外壁之间所形成的腔室密实填充固态颗粒,且气囊在固态颗粒包围挤压下定位于承压囊体内腔的中部。当该支座承受竖向激振时,由所述承压囊体及内腔的固态颗粒和气囊共同承载激振力,固态颗粒间形成摩擦,即形成耗能阻尼,固态颗粒包围气囊,使气囊外壁仅承受压力,同时气囊对固态颗粒的挤压传力形成弹性支撑,对该竖向减振隔振支座形成弹性力和恢复力,以此实现减振隔振。

    一种框架-摇摆墙结构的设计参数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6287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11011217.1

    申请日:2019-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框架‑摇摆墙结构的设计参数确定方法,涉及框架‑摇摆墙结构技术领域,该框架‑摇摆墙结构的设计参数确定方法包括:S1,建立框架‑摇摆墙结构的数学模型;S2,确定遗传算法的参数,并产生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其中,所述初始种群中每个个体代表框架‑摇摆墙结构设计参数的初始解集;S3,根据预设的约束条件确定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S4,执行选择运算、交叉运算、变异运算,以获得下一代种群,并返回步骤S3,以计算新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S5,当满足预设的终止条件时,终止遗传算法,以获得设计参数的多个优化解集以供选择。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方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