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6181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69905.1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遥感影像的输变电工程环水保地物信息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着梯度方向,比较选取点前后的梯度幅值;设定两个阈值分别为高阈值和低阈值;进行判断,若选取点位于高阈值和低阈值之间的点或选取点梯度幅值大于高阈值,则认定选取点为边缘点。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遥感影像的输变电工程环水保地物信息提取方法,沿着梯度方向,比较该点前后的梯度幅值,设定两个阈值,在高阈值和低阈值之间的点,或该点梯度幅值大于高阈值,可以认为是边缘点,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3147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569660.2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施工道路定量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道路施工前遥感影像Q和施工后遥感影像P;S2、获得裁剪施工前遥感影像Q1和裁剪施工后遥感影像P1;S3、对裁剪施工前遥感影像Q1和裁剪施工后遥感影像P1影像进行差分,获得分析影像;S4、通过RGB空间统计模型、区域生长算法结合人工干预识别新增施工道路;S5、通过GIS统计工具,对新增施工道路的长度、宽度进行定量计算。本发明所述的卫星遥感观测范围大,提高了人工工作效率,降低了经济成本,卫星遥感拍摄范围不受地形地貌影响,卫星遥感重访周期短,提高监测数据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6183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42883.X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影像的分割方法与计算机设备,其中影像的分割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区域的待分割遥感影像;确定分块影像尺寸,并将待分割遥感影像按照分块影像尺寸进行分块,得到多个分块影像;根据每个分块影像中分块栅格的地物反射率分别确定多个波段的反射率分组方式;根据多个波段的反射率分组方式确定分块影像的分割线;以及将多个分块影像的分割线合并,得到待分割遥感影像的分割图。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多光谱影像地物信息的自然差异规律,实现准确、高效的影像分割。
-
公开(公告)号:CN11879974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013464.6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公司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变电环水保的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方法、系统。其方法首先对初始低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上采样,获得高光谱遥感图像,并对初始低分辨率遥感图像对应的同空间分辨率初始高分辨遥感图像进行图像增强,获得高分辨全色图像;然后基于第一特征提取模型提取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获得遥感光谱特征;基于第二特征提取模型提取高分辨全色图像的纹理特征提取,获得遥感纹理特征;最后将遥感光谱特征、遥感纹理特征和高分辨全色图像进行融合获得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本发明完成了输变电工程环水保卫星遥感监测过程中高分辨影像与低分辨率影像的融合生成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辅助环水保监测人员更好的完成环境监测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876020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03904.X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公司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IPC: G05D1/46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变电工程重点区域环水保监测的无人机控制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系统中,原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输变电工程建设期环水保重点监控区域的工程信息和/或遥感信息;任务目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工程信息和/或遥感信息,结合工程阶段,确定当前无人机的任务目标和任务目标信息;任务规划模块用于基于无人机的参数信息和任务目标,规划任务流程;任务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任务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监测结果。通过本发明获取输变电工程的整体工程信息或遥感信息,进而确定环水保针对的目标地点和具体监测项目,并据此结合无人机参数信息,科学智能地规划飞行任务流程,提升飞行监测效率和整体智能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9910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0713036.9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分公司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植被恢复方法,属于植被恢复技术领域。所述植被恢复方法包括植物混播配方、植生基质配置和配套边坡施工等,所述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组成,播种量均为24~40g/m2。本发明通过合理的植物种子组合及配比配合适宜植物生长的植生机质,加快输变电设施边坡区域的植被恢复速度和覆盖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539910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713036.9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分公司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植被恢复方法,属于植被恢复技术领域。所述植被恢复方法包括植物混播配方、植生基质配置和配套边坡施工等,所述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组成,播种量均为24~40g/m2。本发明通过合理的植物种子组合及配比配合适宜植物生长的植生机质,加快输变电设施边坡区域的植被恢复速度和覆盖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831369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53257.3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脆弱区植被分析方法、系统及草种恢复装置,涉及生态植被恢复技术领域,该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输变电工程扰动区域信息,并基于输变电工程扰动区域信息划分地带性区域和非地带性区域;对地带性区域的植被信息进行分析,获得第一分析结果,对非地带性区域的植被信息进行分析,获得第二分析结果;基于第一分析结果确定典型植被群落,对典型植被群落进行表层熟土分析,获得初级土壤特异性指标;基于非地带性区域的影响因子对第二分析结果进行抗敏感计算,获得修补系数;根据修补系数对初级土壤特异性指标进行修正,获得调整级土壤特异性指标,基于调整级土壤特异性指标确定植被恢复物种。该草种恢复装置包括上述分析系统以及和分析系统配合的种植系统,完成草种配置作业。通过对地带性区域的分析结果结合非地带性区域的修补结果来作为植被恢复物种的筛选基础,考虑了非地带性区域因子对植被建设的影响,能够提高最终分析出的物种的栽种成活率,更适应生态脆弱区的输变电工程植被快速恢复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643899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60017.7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干旱风沙区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特征的植被恢复方法。植被恢复方法包括播种步骤:在拟恢复的半干旱风沙区采用混播方式播撒植物种子。其中,植物种子包括多年生旱生草种,多年生旱生草种的每平方米期望株数为100~200株。本发明的植被恢复方法由于在拟恢复的半干旱风沙区采用混播方式播撒包括多年生旱生草种的植物种子,模拟原生植物群落的生活型、水分生态型比例,并使多年生旱生草种的每平方米期望株数达到100~200株,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能够形成较为持久的植被恢复效果,适用于蒙东地区半干旱风沙区植被恢复,特别适用于生态敏感脆弱区输变电工程迹地的生态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20179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15077.9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4N19/176 , H04N19/20 , H04N19/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与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处理方法具体包括:获取遥感影像中待处理的数据块;对数据块进行压缩编码,得到压缩后的数据流;使用霍夫曼编码算法对压缩后的数据流进行二次压缩,得到霍夫曼编码序列。本发明的方案,对遥感影像进行两次压缩,分别去除数据的冗余信息以及进一步减少数据量,通过两次压缩,减小了遥感影像的数据量,从而为提高存储以及传输效率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