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8126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69057.5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42 , C08G6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将锂盐溶解在1,3‑二氧戊环和碳酸酯有机物的混合有机溶剂中,在室温、惰性气体保护及转速100~1000转/min的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将添加剂溶解在电解液中,在室温、惰性气体保护及转速100~1000转/min的条件下搅拌;加入引发剂,在室温、惰性气体保护及转速100~1000转/min的条件下搅拌制得原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优点在于:引发剂引发1,3‑二氧戊环原位聚合,在电池内原位形成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提高界面的相容性,降低电池阻抗;形成稳定界面膜,提高电极界面稳定性,提高电池室温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82603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594166.X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表面立方体的磷化物纳米片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锂电负极的应用。本发明主要通过低温的溶剂法在前驱体上构建普鲁士蓝立方体,通过管式炉热处理的方法实现磷化处理,构建磷化镍的同时促进普鲁士蓝立方体与基底纳米片的复合。纳米片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底层的磷化物纳米片在上层普鲁士蓝的调节下具有更加突出的储锂能力。表面的纳米立方体结构进一步增加大量的活性位点与孔洞,异质结构的存在更加有利于提高材料参与高校的能源转换,纳米立方体可以减小充放电循环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差异。这一具有表面立方体的磷化物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43917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811456860.0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0‑1规划和prim算法的地下物流系统网络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二级节点及附属区域点的选取、prim算法构造一级节点和二级节点及其附属点路线和选择建设的隧道及轨道规格,并安排运输车型及车次,完成物流系统网络规划输出结果;本发明在满足服务范围、保证地面货运量收发和缓解交通拥堵程度等不同条件的基础上得到各级节点的目标规划表达式,并结合拥堵指数的高低和区域点分布均匀的原则,在保证交通拥堵区域全覆盖的要求下进行了调整。在建立轨道连接时采用prim算法,保证了总路线最短,成本最低。降低了交通拥堵,简化了求解过程,为地下物流系统网络构建提供了一整套方法,并可根据各目标地区货运分布特点进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0190286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37181.7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位生长的垂直石墨烯-铜箔复合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原位制备垂直石墨烯-铜箔复合集流体,制备出的石墨烯-铜箔复合集流体表面具有微米级花瓣状结构,其接触角范围为125-143.5°,具有超疏水亲油特性,能够有效的改善集流体与活性物质界面的浸润性,增加接触面,提高结合强度,使活性物质不易脱落,从而降低界面阻抗;并且促进由此集流体制得负极与电解液的浸润,使电解液与负极活性物质充分接触,增加接触面积,减少电池极化。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于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0503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80393.9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4/66 , H01M4/80 , H01M4/13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超薄锂复合电极的三维多孔石墨集流体、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锂金属电池技术领域,该方法是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三维石墨多孔集流体,随后使用辊压机调整三维多孔石墨集流体厚度,最后采用电化学预锂化的方法制备超薄锂复合电极应用于锂金属电池。三维多孔石墨集流体可以通过辊压调控厚度制备超薄锂复合电极;其轻质特点能够使超薄锂复合电极实现较高的质量比容量,能够满足未来实用化高比能电池的需要;石墨的嵌锂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亲锂性,利用石墨制备三维骨架本身能够嵌锂,实现骨架离子传输;石墨的嵌锂化合物作为亲锂位点,诱导锂离子进入孔隙沉积,进一步缓解锂枝晶顶部生长。将该三维多孔石墨集流体应用于制备超薄锂复合电极,工艺简单,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48126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69057.5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42 , C08G6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将锂盐溶解在1,3‑二氧戊环和碳酸酯有机物的混合有机溶剂中,在室温、惰性气体保护及转速100~1000转/min的条件下搅拌混合均匀;将添加剂溶解在电解液中,在室温、惰性气体保护及转速100~1000转/min的条件下搅拌;加入引发剂,在室温、惰性气体保护及转速100~1000转/min的条件下搅拌制得原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优点在于:引发剂引发1,3‑二氧戊环原位聚合,在电池内原位形成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提高界面的相容性,降低电池阻抗;形成稳定界面膜,提高电极界面稳定性,提高电池室温倍率性能和低温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2590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41927.3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1R31/3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的早期失效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使用交流阻抗谱测量技术对电池进行阻抗测试,并记录测试过程中电池的测试数据信息;将测试数据以频率为编号,测试数据的类型为特征,每个测试点为样本,构建阻抗信息数据集;确定电池的属性数据,并结合阻抗数据判断电池充放电中的电化学过程,建立神经网络;基于神经网络对电池的阻抗数据进行拟合,使用神经网络划分电池内部各个内界面阻抗响应的权重,并判断出早期失效的电池。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电池失效早期预警困难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179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41426.5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4/04 , C23C14/35 , C23C14/20 , C23C14/54 , H01M4/139 , H01M10/42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控溅射的预锂化方法及应用,属于电池领域,包括:S1、预先将所需预锂化的基材裁剪成所需尺寸备用;S2、将裁剪好的基材放入磁控溅射工作室中的载物台上,关闭舱门并开启真空泵,将设备内部抽至真空,当内部压强达到定值A后,以一定的气体流量通入氩气,并调节插板阀角度使内部压强保持在定值B;随后设置并记录各个溅射参数,对基材进行预锂化;S3、将磁控溅射预锂化后的基材通过手套箱进行无损转移,避免空气对预锂化材料造成影响。该方法不仅可与多种电池体系兼容,同时还能实现对该过程的有效控制,大大提高了预锂化效率。此外,预锂化后的材料还可以通过手套箱进行无损转移,避免空气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5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136484.2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自生成的电极性能预测方法,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包括:自动抽取符合电极物性参数方差分布的数值,构建符合电极空间特征的几何模型,定义符合电极材料性质的物性参数;耦合电化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各个物理场,利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输出,建立电极关键性能参数数据集,实现电极性能预测。该方法利用多物理场分析电极电化学行为的方式具有良好的耦合接口,可通过后期更多物理场的补充,实现对评估方式的修正。该方法不仅降低了高灵敏度传感器的高昂成本,还提高了电极性能预测的精度,大大优化了储能器件的设计流程和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0376533C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410011331.1
申请日:2004-12-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1,3,5-三{4-[3-(4-氟苯酰基)苯酰基]苯氧基}苯及其合成方法属高分子材料领域。以间苯三酚、1,3-二(4-氟苯酰基)苯、碳酸钾为原料,以NMP为溶剂,以甲苯为带水剂;按摩尔配比混合原料,加入溶剂、带水剂,通N2气保护,搅拌、加热至体系回流,保持回流状态5~6小时,放出甲苯,缓慢升温再反应4~5小时,出料至冷水中,用盐酸调制混浊液PH=6.5,抽滤、干燥得灰白色粉末样品。在灰白色粉末中加入乙醇,搅拌、反复加热回流热过滤,至滤液加水后无混浊物,抽滤,干燥,得到纯净的B3型单体。本发明的方法原料价格便宜,便于回收。使用本发明的B3单体可制备功能化的超支化聚芳醚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