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光子电路中波长调谐的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5077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0963930.6

    申请日:2023-08-02

    Abstract: 一种硅光子电路中的波长调谐的方法包括接收总线波导、与总线波导光学耦合的环形谐振器以及在总线波导和环形谐振器上方的介电层。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温度执行第一加热工艺以加热介电层,其中第一加热工艺将环形谐振器的初始谐振波长位移到比初始谐振波长短的第一谐振波长。第一加热工艺将初始谐振波长永久位移到第一谐振波长,第一谐振波长是没有热量施加到环形谐振器时的波长,加热引起介电膜的性质变化,而导致介电膜对光波导产生应力,应力可以用受控的方式改变硅光子装置中的波长,而允许位移来调整谐振波长。

    集成电路元件与双极结晶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02386229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10049415.4

    申请日:2011-0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11 H01L29/66265 H01L29/7317 H01L29/785

    Abstract: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元件与双极结晶体管。集成电路元件包括:一半导体基板;一鳍状结构,配置于半导体基板上,鳍状结构具有一集极部、一射极部与一基极部,基极部位于集极部与射极部之间,其中:集极部为一第一掺杂区,第一掺杂区包括一第一型掺杂物;射极部为一第二掺杂区,第二掺杂区包括第一型掺杂物;以及基极部为一第三掺杂区,第三掺杂区包括一与第一型掺杂物相反的第二型掺杂物;以及一栅极结构,配置于鳍状结构的基极部上。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集成电路元件的电流增益,并且特别适合用于系统整合芯片技术。

    集成电路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74572B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010528793.6

    申请日:2010-10-25

    Abstract: 一种集成电路结构,包括一基底,其具有一第一部分于一第一元件区中与一第二部分于一第二元件区中;以及两个隔离区于该第一元件区中且于该基底上。所述两个隔离区包括一第一介电材料其具有一第一k值。一半导体条介于所述两个隔离区之间并与所述两个隔离区邻接,随着该半导体条的一顶部部分形成一半导体鳍状物于所述两个隔离区的顶部表面上。一额外的隔离区于该第二元件区中且于该基底上。该额外的隔离区包括一第二介电材料其具有大于该第一k值的一第二k值。通过使用低介电常数材料来形成元件内浅沟槽隔离区,减少了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寄生栅极电容并且增加分别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速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