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7287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1251786.0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迭代自适应控制的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电流控制方法,涉及变磁阻类电机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迭代自适应控制的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电流控制方法主要包括电流采样环节、状态查询表和迭代控制器三部分。其控制原理为:将一个电周期分为n个区间,记录每一区间的占空比和电流误差,迭代控制器根据上一个电周期同一区间的占空比和控制误差,计算当前的占空比。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三相电流的控制误差,提升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电流稳态性能,适用于电励磁双凸极电动机电流性能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166196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594194.6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凸极电机转子叠片的可调梯度热处理装置,涉及节能环保产业中的航空电气化技术领域,能够对高速凸极电机转子叠片实现梯度热处理精确可控的热处理。本发明加热部分为外厚内薄的模具,两片模具内表面均开有圆盘形的凹槽,用于固定转子的样片;内部紫铜柱两端的温控管、测量样片内外圆温度的温度探针通过航空插口与外界温度控制器相连;形成两套温度闭环控:温度控制器通过温度探针测量样片内圆温度,并控制温控管实现样片内圆温度闭环控制;管式炉温控加热仓通过温度探针测量样片外圆,并控制加热丝实现样片外圆温度闭环控制,维持温度梯度。本发明实现了对高速凸极电机转子叠片实现梯度热处理精确可控的热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65969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18897.5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变磁阻类电机的弱磁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变磁阻类电机驱动控制技术领域,能够提高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进而提高电励磁双凸极电机驱动系统的转矩输出能力。本发明考虑三相磁通路径不对称引起的d轴和q轴电压谐波,构造弱磁控制方法的电流和电压约束;通过在线方法给出参考电流;利用电流控制器跟踪参考电流,控制逆变器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本发明充分考虑电励磁双凸极电机d轴和q轴电压的谐波特性,能够有效地提高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扩展恒转矩区域,提高电励磁双凸极电机驱动系统的输出功率和转矩输出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40094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408853.9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开绕组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电流塑形控制方法,属于变磁阻类电机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的控制对象为开绕组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其中控制方法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其控制原理为:将转速PI环的输出作为转矩的给定值,结合转子位置信号,经离线查表处理得到当前导通相所对应的最优电流分配结果;将分配结果作为电流环的给定值,结合反馈电流得到电流偏差,经电流调节器获得占空比信号,并通过开关状态查询表,得到所需的功率变换器驱动信号。本发明充分利用开绕组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结构特性,能有效找到最优的三相电流波形,实现电流塑形控制,提高开绕组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转矩电流比,提升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65546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600681.9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G01R31/34 , G06F18/241 , G06F18/10 , G06N3/0499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采用小波变换结合BP神经网络的轴向磁场电机电枢绕组故障检测方法,涉及轴向磁场电机故障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在轴向磁场电机由正常稳定运行转入电枢绕组发生断路及短路故障时,能够迅速实现绕组故障的类型,用以帮助后续进行故障排查以及故障维护。通过采集轴向磁场电机的电枢电流,进行Z变换操作后进行小波变换分解,通过对8级分解后的波形进行筛出与重建操作后,输入BP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处理,得到故障类型。本发明实现了轴向磁场电机的自主故障检测,当轴向磁场电机突发故障时,该检测策略可为电机下一步进行容错控制提供参考,检测思路简单,易于部署。
-
公开(公告)号:CN1185088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00679.1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采用电枢电流注入谐波的轴向磁场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及装置,涉及轴向磁场电机电动运行转矩脉动抑制技术领域,通过采集轴向磁场电机的转子机械位置角和定子三相电枢电流,得到电机转矩,并将其与给定量进行比较后,经BP神经网络输出控制三相全桥逆变电路开关管的控制信号,通过DSP输出PWM波形,进而抑制电机的转矩脉动。本发明实现了轴向磁场电机的转矩脉动抑制,当电机稳定运行时,电机转矩变化较为平稳,提高了轴向磁场电机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00949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110408853.9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开绕组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电流塑形控制方法,属于变磁阻类电机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的控制对象为开绕组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其中控制方法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其控制原理为:将转速PI环的输出作为转矩的给定值,结合转子位置信号,经离线查表处理得到当前导通相所对应的最优电流分配结果;将分配结果作为电流环的给定值,结合反馈电流得到电流偏差,经电流调节器获得占空比信号,并通过开关状态查询表,得到所需的功率变换器驱动信号。本发明充分利用开绕组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结构特性,能有效找到最优的三相电流波形,实现电流塑形控制,提高开绕组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转矩电流比,提升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037178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509866.5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P25/089 , H02P6/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脉冲响应的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无位置控制方法,属于变磁阻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首先在电机运行时实时检测三相电流以判断绕组导通模态,再对非导通相注入占空比不变的检测脉冲并实时采样非导通相的电流响应,将采样值与预先设定的换相阈值比较,如果非导通相电流响应在阈值范围内,则换相;否则保持当前导通相并对继续该非导通相注入检测脉冲。本发明不依赖机械位置传感器即可获得换相位置信息,有效减小电机驱动系统的体积,增大转矩密度,提高系统可靠性;实现简单,不需要电压传感器,降低硬件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03717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509866.5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P25/089 , H02P6/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脉冲响应的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无位置控制方法,属于变磁阻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首先在电机运行时实时检测三相电流以判断绕组导通模态,再对非导通相注入占空比不变的检测脉冲并实时采样非导通相的电流响应,将采样值与预先设定的换相阈值比较,如果非导通相电流响应在阈值范围内,则换相;否则保持当前导通相并对继续该非导通相注入检测脉冲。本发明不依赖机械位置传感器即可获得换相位置信息,有效减小电机驱动系统的体积,增大转矩密度,提高系统可靠性;实现简单,不需要电压传感器,降低硬件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7399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06216.3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无功抑制作用的并列式混合励磁无刷直流发电系统,涉及航空、车载无刷直流发电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的无刷直流发电系统包括:由并列式混合励磁发电机、二极管不控整流桥、滤波电容、励磁控制系统。本发明所述的具有无功抑制作用的并列式混合励磁发电机由电枢绕组Δ形连接的电励磁电机和开绕组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轴向并列而成。本发明的无刷直流发电系统能够在不需外加无功和有功分配控制模块的情况下,实现发电系统负载下电励磁电机和永磁电机之间无功功率流动的抑制,简化了目前用于实现无功抑制作用的混合励磁无刷直流发电系统拓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