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温度与偏压闭环反馈的APD灵敏度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328260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0981512.5

    申请日:2022-08-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温度与偏压闭环反馈的APD灵敏度控制装置,包括电源、限流电阻、采样电阻、采样放大电路、比较电路、定时电路、开关管、反向偏置电容以及温控电路。其中电源、限流电阻、采样电阻、采样电路、比较电路、定时电路、开关管、反向偏置电容组成偏压控制限流保护模块,确保APD偏置电压随杂光无变化、无过流损坏且保持高灵敏度;温控电路基于自适应闭环控制技术,结合软启动及驱动限流设计,实现APD结温的精确恒定控制,保证复杂环境条件下,APD高灵敏度、高精度探测。

    一种双光路激光扫描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353444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0558204.7

    申请日:2021-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光路激光扫描组件,包括:第一激光器组件、主体法兰、反射镜组件、第二激光器组件、分光镜组件、MEMS扫描组件、扩束镜组件;第一激光器组件和主体法兰连接固定;反射镜组件和主体法兰轴孔配合安装;第二激光器组件和主体法兰连接固定;分光镜组件和主体法兰轴孔配合安装。本发明在扫描组件中加入另一种波长的激光,实现双波长激光输出,其中低功率的激光器用于为近距离探测使用,高功率的激光器为远距离探测使用,从而实现宽范围的工作距离,由于不存在活动部件,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一种基于非球面透镜组的能量收集光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487768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33186.8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球面透镜组的能量收集光学系统,包括第一滤光片、第一非球面透镜、第二滤光片、第二非球面透镜;具有较大发散角的目标光线经过第一滤光片实现初步杂散光抑制,之后经过第一非球面透镜实现光束发散角由大向小的转变,再经过第二滤光片进一步抑制杂散光,最后经过第二非球面透镜聚焦到探测芯片上。本发明具有大视场、大口径、超低相对数值孔径(F#=0.5)、超大后工作距、超强的杂光抑制能力、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能够克服现有光学系统难以同时具备大视场、大口径和小相对数值孔径的矛盾、大视场大口径和后工作距的矛盾以及大视场和滤光片带宽的矛盾。

    一种星敏感器导航星表筛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45399B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810360086.7

    申请日:2018-04-20

    Abstract: 一种星敏感器导航星表筛选方法,首先剔除星表中星等大于星敏感器极限探测星等的导航星及星表中恒星属性标识为双星、变星的导航星,然后依据星等大小,根据参考角距由小至大依次筛选星表中的备选导航星,然后在根据备选导航星和目标导航星的角距再筛选两次备选导航星,获得导航星表。本发明优选具有高信噪比的亮星,解决了现有星表筛选过程复杂、冗余导航星较多、星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一种碳纳米管遮光罩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66945B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610207443.7

    申请日:2016-04-05

    Abstract: 一种碳纳米管遮光罩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如下:一、确定遮光罩(1)的长度、直径和各挡光环的刃口位置;二、确定加权系数w1,w2的值;三、建立优化目标函数TWij;四、计算获得TWij;如果TWij>ε,ε为目标值,进入步骤五;如果TWij≤ε,获得TWij对应的α1j,α2j,...,αij,...αnj,进入步骤七;五、计算各挡光环散射光能量进入光学系统(2)的能量D1,D2,...,Dn并排序;六、对D1,D2,...,Dn中最大值对应的挡光环与光轴的夹角αij进行调整,返回步骤三;七、根据获得的各挡光环与光轴的夹角的最终值,获得各挡光环的位置。本发明解决了基于碳纳米高吸收率涂层遮光罩的设计问题,解决了目前设计方法中重杂光强度而忽略杂光分布均匀性的问题。

    一种碳纳米管遮光罩的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6694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07443.7

    申请日:2016-04-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7/0012 G03B11/00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碳纳米管遮光罩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如下:一、确定遮光罩(1)的长度、直径和各挡光环的刃口位置;二、确定加权系数w1,w2的值;三、建立优化目标函数TWij;四、计算获得TWij;如果TWij>ε,ε为目标值,进入步骤五;如果TWij≤ε,获得TWij对应的α1j,α2j,...,αij,...αnj,进入步骤七;五、计算各挡光环散射光能量进入光学系统(2)的能量D1,D2,...,Dn并排序;六、对D1,D2,...,Dn中最大值对应的挡光环与光轴的夹角αij进行调整,返回步骤三;七、根据获得的各挡光环与光轴的夹角的最终值,获得各挡光环的位置。本发明解决了基于碳纳米高吸收率涂层遮光罩的设计问题,解决了目前设计方法中重杂光强度而忽略杂光分布均匀性的问题。

    一种激光扫描式星敏感器离焦量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06239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323690.3

    申请日:2016-0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14

    Abstract: 一种激光扫描式星敏感器离焦量快速检测方法,步骤为:一、将激光器(1)对准星敏感器的光学系统(2)入瞳圆周上的一点照射,星敏感器探测器采集激光器(1)光束汇聚在星敏感器探测器上的弥散斑,记录此时激光器(1)位置a1和弥散斑位置h1;二、将激光器(1)沿光学系统(2)直径方向移动,移动距离为光学系统入瞳直径D,记录此时激光器(1)位置a2和星敏感器探测器上弥散斑位置h2;三、计算弥散斑位置h1和弥散斑位置h2间的距离Lo,判断弥散斑运动方向;四、计算星敏感器探测器相对于光学系统工程焦面(4)的离焦量Δf。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无法定量测量星敏感器焦面离焦量的问题,同时可以满足快速、非接触的使用要求。

    一种用于全天时星光导航的星光定向仪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468032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859877.0

    申请日:2015-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3/203 G01C21/02

    Abstract: 一种用于全天时星光导航的星光定向仪结构,包括主结构、探头组件(含探测器、探头电路板、镜座和光学系统)、辅助支撑组件(含支撑架、托环和压环)及电路单元;本发明采用双视场组合的方式;电路单元中,光电转换模块接收导航星光子,将其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输出到模数转换模块;DPU处理模块向光电转换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提供驱动信号;制冷模块产生控制电流,实现光电转换模块制冷;模数转换模块实现模拟电压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并将数字信号下传到DPU处理模块;DPU解算数字信号,输出航向和位置信息。本发明简化了结构形式,具有提高探头观测精度、安装误差可精确测量、提高探测灵敏度、提高星光定向仪导航精度等优点。

    一种空间非合作目标点云测位姿精度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5839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64650.0

    申请日:2024-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非合作目标点云测位姿精度预估方法,首先开展地面实验,确定激光位姿敏感器的测距精度和测角精度;然后根据激光位姿敏感器的测距精度和测角精度,计算激光位姿敏感器对空间非合作目标的点云测量精度;确定激光位姿敏感器的在轨任务工况,根据在轨任务工况构建空间非合作目标三维模型;根据任务需求规划非合作目标的各种接近方向;最后在每种接近方向下估计激光位姿敏感器对非合作目标位置和姿态的测量精度,并确定非合作目标的最优接近方向。本发明实现非合作目标在轨测量任务的测量能力精细评估与预计,解决了在轨任务中非合作目标位姿测量精度难以在地面提前评估的难题。

    一种用于航天器上的多模式一体化光机系统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660993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0657404.7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航天器上的多模式一体化光机系统天线,该系统通过各部的合理布局,一体化结构设计,能够基于可见光、红外、微波和激光实现目标的多波段复合探测。极大的降低航天器系统资源需要,在实现同一功能目标探测时,航天器安装的探测仪器由四种减少为一种,航天器安装接口由四种减少为一种,供电信号由四种减少为一种。将航天器力学、热学等空间环境试验条件由四种,统型为一种,将原来的四种试验多次开展试验,降低为一种一次试验,将空间环境试验费用降低1/4。将原有的可见光、红外、激光、微波四种探测波段设备一体化设计为一种一体化光机系统天线,极大的降低了整体的重量、功耗和体积,降低航天器的包络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