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96811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680040222.X
申请日:2006-10-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3 , B60G17/06 , B60G2202/42 , B60G2400/102 , B60G2400/104 , B60G2400/106 , B60G2400/204 , B60G2400/252 , B60G2400/41 , B60G2500/10 , B60G2800/012 , B60G2800/014
Abstract: 在配备有四个电磁减振器(30)的系统中,四个电磁减振器(30)与前/后和左/右车轮相关联设置,连接位于对角位置的两个电磁减振器中的电动机(16)的线圈以形成包括这两个线圈的闭环。结果,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随着位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车轮相对于车身的操作在相同方向或者相对的方向上而不同。每个电磁减振器具有电阻器,其设置成与线圈一起形成闭环,并且选择性实现其中连接任何一个线圈和任何其它线圈以形成闭环的状态或者其中将任何一个线圈不与其它三个线圈中的任何一者连接的状态。结果,选择性实现对关联运动具有适合阻尼作用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693439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206090.9
申请日:2006-10-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3 , B60G17/06 , B60G2202/42 , B60G2400/102 , B60G2400/104 , B60G2400/106 , B60G2400/204 , B60G2400/252 , B60G2400/41 , B60G2500/10 , B60G2800/012 , B60G2800/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在配备有四个电磁减振器(30)的系统中,四个电磁减振器(30)与前/后和左/右车轮相关联设置,连接位于对角位置的两个电磁减振器中的电动机(16)的线圈以形成包括这两个线圈的闭环。结果,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随着位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车轮相对于车身的操作在相同方向或者相对的方向上而不同。每个电磁减振器具有电阻器,其设置成与线圈一起形成闭环,并且选择性实现其中连接任何一个线圈和任何其它线圈以形成闭环的状态或者其中将任何一个线圈不与其它三个线圈中的任何一者连接的状态。结果,选择性实现对关联运动具有适合阻尼作用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693439B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0910206090.9
申请日:2006-10-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3 , B60G17/06 , B60G2202/42 , B60G2400/102 , B60G2400/104 , B60G2400/106 , B60G2400/204 , B60G2400/252 , B60G2400/41 , B60G2500/10 , B60G2800/012 , B60G2800/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在配备有四个电磁减振器(30)的系统中,四个电磁减振器(30)与前/后和左/右车轮相关联设置,连接位于对角位置的两个电磁减振器中的电动机(16)的线圈以形成包括这两个线圈的闭环。结果,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随着位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车轮相对于车身的操作在相同方向或者相对的方向上而不同。每个电磁减振器具有电阻器,其设置成与线圈一起形成闭环,并且选择性实现其中连接任何一个线圈和任何其它线圈以形成闭环的状态或者其中将任何一个线圈不与其它三个线圈中的任何一者连接的状态。结果,选择性实现对关联运动具有适合阻尼作用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296811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680040222.X
申请日:2006-10-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3 , B60G17/06 , B60G2202/42 , B60G2400/102 , B60G2400/104 , B60G2400/106 , B60G2400/204 , B60G2400/252 , B60G2400/41 , B60G2500/10 , B60G2800/012 , B60G2800/014
Abstract: 在配备有四个电磁减振器(30)的系统中,四个电磁减振器(30)与前/后和左/右车轮相关联设置,连接位于对角位置的两个电磁减振器中的电动机(16)的线圈以形成包括这两个线圈的闭环。结果,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随着位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车轮相对于车身的操作在相同方向或者相对的方向上而不同。每个电磁减振器具有电阻器,其设置成与线圈一起形成闭环,并且选择性实现其中连接任何一个线圈和任何其它线圈以形成闭环的状态或者其中将任何一个线圈不与其它三个线圈中的任何一者连接的状态。结果,选择性实现对关联运动具有适合阻尼作用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462504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810186147.9
申请日:2008-12-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IPC: B60N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14 , B60N2/01 , B60N2/0244 , B60N2/0292
Abstract: 在车辆座椅设备(10)中,当乘坐在第二排驾驶员侧座椅(14)和乘坐在第二排乘员侧座椅(18)上的乘员互相交流时,所述第二排驾驶员侧座椅(14)和所述第二排乘员侧座椅(18)被自动地转动到内向朝向位置。从而,这些乘员能够更容易地互相交流。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加乘员室的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462504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810186147.9
申请日:2008-12-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IPC: B60N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14 , B60N2/01 , B60N2/0244 , B60N2/0292
Abstract: 在车辆座椅设备(10)中,当乘坐在第二排驾驶员侧座椅(14)和乘坐在第二排乘员侧座椅(18)上的乘员互相交流时,所述第二排驾驶员侧座椅(14)和所述第二排乘员侧座椅(18)被自动地转动到内向朝向位置。从而,这些乘员能够更容易地互相交流。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加乘员室的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562978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280023368.9
申请日:2012-05-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7C5/02 , B60W40/09 , B60W50/045 , B60W2050/046 , G08G1/0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使得能够定量分析指示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的转变的车辆数据的特征的车辆数据分析方法,以及使用该分析方法的车辆数据分析系统。基于多种驾驶操作收集多个车辆数据。基于作为用于评价驾驶操作的水平的指标的评价标准,将所收集的车辆数据分组成至少两组。提取这些组间不同的车辆数据的特征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562978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280023368.9
申请日:2012-05-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7C5/02 , B60W40/09 , B60W50/045 , B60W2050/046 , G08G1/0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使得能够定量分析指示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的转变的车辆数据的特征的车辆数据分析方法,以及使用该分析方法的车辆数据分析系统。基于多种驾驶操作收集多个车辆数据。基于作为用于评价驾驶操作的水平的指标的评价标准,将所收集的车辆数据分组成至少两组。提取这些组间不同的车辆数据的特征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462503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810186130.3
申请日:2008-12-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IPC: B60N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14 , B60N2/0232 , B60N2/024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设备。通过该车辆座椅设备(10),当宿主车辆已接近预定的特定视觉目标时,将第二排驾驶员侧座椅(14)和第二排乘客侧座椅(18)转向视觉目标。因而,就座在第二排驾驶员侧座椅(14)和第二排乘客侧座椅(18)上的乘员能够容易地观看视觉目标。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乘客室中的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903205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80122097.6
申请日:2008-12-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Abstract: 使用车辆座椅配置构造(10),通过将第二排乘客侧座椅(18)朝车辆的后方滑动150毫米使得第二排乘客侧座椅(18)比第二排驾驶员侧座椅(16)更靠近车辆的后方,可以将第二排乘客侧座椅(18)设置于向后滑动位置。另外,通过将第二排驾驶员侧座椅(16)和第二排乘客侧座椅(18)中的每一个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从向前定向位置向内旋转10度,可以将第二排驾驶员侧座椅(16)和第二排乘客侧座椅(18)中的每一个设置于斜向内向前定向位置。以此方式,减小了就座于第二排驾驶员侧座椅(16)和第二排乘客侧座椅(18)中的乘员之间的距离感。因而,可以促进这些乘员之间的沟通(使这些乘员更加易于彼此沟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