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5334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0311978.X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厅台分离式侧式站台屏蔽门安装垂梁结构,包括地铁隧道、微拱弧板以及用于装配屏蔽门的安装垂梁;所述地铁隧道包括隧道拱顶、隧道侧墙,所述微拱弧板设置于隧道拱顶的正下方,并与隧道侧墙水平连接,所述安装垂梁设置于微拱弧板的中部下缘。本发明通过增设与两边隧道侧墙水平相连的微拱弧板,可将现有安装垂梁与拱顶连接处的竖向受拉薄弱节点,转换为与侧墙相连且受力较好的水平压弯节点,仅需在微拱弧板中部下缘悬吊短小垂梁,即可满足屏蔽门设备顺利安装及运营安全,弥补了非标地铁车站中屏蔽门安装垂梁结构设计形式的不足和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499359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68725.5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叠式群洞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模型制作方法,包括相似比确定、模型围岩材料确定、模型材料确定及模型接缝形式和材料确定:相似比确定,根据振动台的性能和参数,包括台面尺寸、承载能力、振动自由度、台面输入最大加速度和工作频率,确定模型与原型的相似程度;模型围岩材料确定,主要根据模型围岩材料与实际工程围岩材料的物理指标相似性;模型材料确定,主要根据模型材料与实际工程结构材料的主要物理指标相似性;模型接缝形式和材料确定,主要根据实际工程接缝的构造形式和功能,以及连接部位在地震动作用下的能量衰变程度。本发明能够让试验模型与实际工程最大限度一致性,确保试验效果真实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0091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80336.4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区间正线不等高兼作泵房的联络通道结构及施工方法,轨面标高不等的左线区间隧道、右线区间隧道,与联络通道正交布置,左线区间隧道、右线区间隧道通过联络通道连通;联络通道底部的二次衬砌上方设有夹层板,夹层板与联络通道底部的二次衬砌之间形成夹层空间;所述联络通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向下凸出的空间形成泵房,所述泵房靠近轨面标高较低的区间隧道,所述泵房的侧墙上设有排水孔;左线区间隧道、右线区间隧道的道床水沟中均设有排水管,排水管穿过加强环梁后与夹层空间联通,道床水沟中的积水通过排水管引至夹层空间后经由排水孔汇至泵房内部。本发明可同时解决有轨道高差的正线区间人员紧急疏散与引排轨道积水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9837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29743.2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包全排导防水新型地铁车站及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地铁车站在充分利用围岩承载力的基础上将拱墙传统“复合式衬砌”调整为“锚杆支护层+喷涂防水薄膜层+双层混凝土喷射层”的结构形式,内部仅设置传力简单的梁、板、柱承载体系,既能减小衬砌厚度、节约材料成本、简化施工组织、加快建设速度,又能取消传统二次衬砌施工缝与变形缝等防水薄弱节点,运营期间无需面临水患治理与整改;同时,所述地铁车站设置由毛细排水板带、喷涂防水薄膜层、纵向排水盲管、排水边沟、若干横向泄水管、若干排水纵管以及排水横管构成的半包全排导防水系统,既能保证地铁车站衬砌免遭地下水压力的威胁,又能全方位提高地铁车站的防水效果及排水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8343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323102.7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施工方法领域,涉及一种小净距“U”形出入口通道明暗挖工法竖向转换施工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护拱+钢架”内外叠合而成的明洞套拱承载结构,可在竖向上完成明挖分层向暗挖分块开挖的转换,将基坑下部设置的预应力锚索调整为系统锚杆,既能实现先行明挖和暗挖通道在外锚支护形式下安全、高效、快速施工的目的,又能保证后行小净距暗挖通道施工不受预应力锚索侵入的影响,而明洞叠合套拱顶部回填地表区域又可有效解决施工场地不足和工效受限的难题,具有缓解前期工作难度、提高机械作业水平、降低土建施工风险、减小周边信访压力、缩短工程建设周期的优点,社会、工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290120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274315.5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岩大跨隧道双层叠合衬砌拆撑方法及结构,所述方法步骤如下:整平初期支护基面,机械破除中隔墙钢筋网片、喷湿喷砼以及拆除部分的型钢支撑;紧贴初期支护基面依次铺设土工布缓冲层和防水层,对暂时保留的型钢支撑的埋撑节点做防水处理;在初期支护内侧架设模板工程、绑扎钢筋,模筑外层二衬;待外层二衬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型钢支撑和外层二衬模板工程;采用水泥砂浆抹平埋撑节点基面,在外层二衬基面铺设防水加强层;在外层二衬内侧架设模板工程、绑扎钢筋,模筑内层二衬,待内层二衬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拆除内层二衬模板工程。本发明能有效避免拆撑施工风险,可提高衬砌整体防水质量,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较为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3215960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110543257.1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与大跨军便梁临时路面与管线悬吊组合结构及方法,两排灌注桩垂直设置于基坑底部,灌注桩顶部设置有冠梁兼军便梁基础,冠梁兼军便梁基础一侧通过若干根临时路面结构横撑与临时路面结构托梁固定连接,另一侧竖直设置有桥台下基础兼挡土墙,灌注桩与临时路面结构托梁之间设置有临时路面结构斜撑;锚杆腰梁与灌注桩连接,预应力锚杆打设在锚杆腰梁上;军便梁两端设置于临时路面承载结构上,军便梁下方设置有若干管线悬吊梁,需改迁管线悬吊于管线悬吊梁与军便梁之间,军便梁上方设置有路面结构。本发明无需设置临时立柱结构,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保证了车辆通行与管线改迁,加快了施工进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98343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0323102.7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施工方法领域,涉及一种小净距“U”形出入口通道明暗挖工法竖向转换施工方法,该方法通过设置“护拱+钢架”内外叠合而成的明洞套拱承载结构,可在竖向上完成明挖分层向暗挖分块开挖的转换,将基坑下部设置的预应力锚索调整为系统锚杆,既能实现先行明挖和暗挖通道在外锚支护形式下安全、高效、快速施工的目的,又能保证后行小净距暗挖通道施工不受预应力锚索侵入的影响,而明洞叠合套拱顶部回填地表区域又可有效解决施工场地不足和工效受限的难题,具有缓解前期工作难度、提高机械作业水平、降低土建施工风险、减小周边信访压力、缩短工程建设周期的优点,社会、工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381888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229890.X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拱盖法车站破拱顶出竖井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竖井与车站主体拱部贯通,竖井内设有竖井井壁,竖井井壁与二衬拱盖刚性连接;竖井内部设置有十字交叉中隔墙,十字交叉中隔墙依次与中板、仰拱刚性连接;十字交叉中隔墙将竖井井壁内部空间分割成新风井、活塞风井一、排风井、活塞风井二;车站主体内设有与竖井井壁位于同一竖直平面的主体内部隔墙,主体内部隔墙于中板标高位置侧向开洞,使排风井、活塞风井二与站厅层联通;主体内部隔墙于仰拱回填层标高位置侧向开洞,使新风井、活塞风井一与站台层联通。本发明能有效解决局促地块地铁通风竖井设置受限难题,具有减小工程投资、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施工风险、改善通风效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209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42982.7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基坑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若干根线性排列的所述钢管桩垂直设置于基坑底部,钢管桩顶部设有梁冠,梁冠之间设有钢筋混凝土盖板;混凝土腰梁、型钢腰梁分别与钢管桩焊接,混凝土腰梁位于型钢腰梁上方,预应力锚杆打设在混凝土腰梁、型钢腰梁上;普通锚杆位于所述预应力锚杆下方,与钢管桩连接;混凝土腰梁之间设有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型钢腰梁之间设有型钢内支撑。本发明可减小基坑自身的变形及周边的地表沉降问题,提高基坑的安全性能;该支护体系具有结构形式和工法工艺简单,受力合理,施工方便快捷等特点,可保证周边房屋的安全、现场施工组织的顺畅,施工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