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抛掷球形侦察机器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0810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51247.9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抛掷球形侦察机器人,包括两个敞口式的半球壳、设置在两个半球壳之间的开合机构。本可抛掷球形侦察机器人通过开合机构使得球形机器人在抛掷的过程中两个半球壳闭合,提高抗摔性能,对半球壳体内部的零件进行保护,防止损坏,当球形机器人抛掷落地后,利用第一驱动组件使得球形机器人的两个半球壳体自动打开,利用摄像头进行正常侦察工作;在第二驱动组件、尾巴卡扣扭簧、尾巴支撑扭簧和尾巴扭簧的作用下,球形机器人尾部支撑结构可实现尾巴自动展开,并可在完成作业时手动闭合收纳,便捷可靠;通过第三驱动组件实现天线背板的展开,进而方便天线进行正常的通信。

    一种球形机器人尾部支撑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49986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151246.4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球形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形机器人尾部支撑结构。本发明包括尾巴卡扣、尾巴支撑、尾巴、驱动机构、尾巴卡扣转轴、尾巴卡扣扭簧、尾巴支撑转轴、尾巴支撑扭簧、尾巴转轴和尾巴扭簧,尾巴卡扣、尾巴支撑和尾巴分别安装在尾巴卡扣转轴、尾巴支撑转轴和尾巴转轴上;尾巴卡扣、尾巴支撑、尾巴与尾巴卡扣转轴、尾巴支撑转轴、尾巴转轴的转动连接处分别设有尾巴卡扣扭簧、尾巴支撑扭簧和尾巴扭簧;当尾巴为闭合状态时,尾巴支撑扭簧和尾巴扭簧为预紧状态;驱动机构与尾巴卡扣卡接。本发明在驱动机构、尾巴卡扣扭簧、尾巴支撑扭簧和尾巴扭簧的作用下,可实现尾巴自动打开,并可在完成作业时手动闭合收纳,便捷可靠。

    一种球形机器人尾部支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0640069U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22429657.7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球形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形机器人尾部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尾巴卡扣、尾巴支撑、尾巴、驱动机构、尾巴卡扣转轴、尾巴卡扣扭簧、尾巴支撑转轴、尾巴支撑扭簧、尾巴转轴和尾巴扭簧,尾巴卡扣、尾巴支撑和尾巴分别安装在尾巴卡扣转轴、尾巴支撑转轴和尾巴转轴上;尾巴卡扣、尾巴支撑、尾巴与尾巴卡扣转轴、尾巴支撑转轴、尾巴转轴的转动连接处分别设有尾巴卡扣扭簧、尾巴支撑扭簧和尾巴扭簧;当尾巴为闭合状态时,尾巴支撑扭簧和尾巴扭簧为预紧状态;驱动机构与尾巴卡扣卡接。本实用新型在驱动机构、尾巴卡扣扭簧、尾巴支撑扭簧和尾巴扭簧的作用下,可实现尾巴自动打开,并可在完成作业时手动闭合收纳,便捷可靠。

    一种可抛掷球形侦察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220948269U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22429688.2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抛掷球形侦察机器人,包括两个敞口式的半球壳、设置在两个半球壳之间的开合机构。本可抛掷球形侦察机器人通过开合机构使得球形机器人在抛掷的过程中两个半球壳闭合,提高抗摔性能,对半球壳体内部的零件进行保护,防止损坏,当球形机器人抛掷落地后,利用第一驱动组件使得球形机器人的两个半球壳体自动打开,利用摄像头进行正常侦察工作;在第二驱动组件、尾巴卡扣扭簧、尾巴支撑扭簧和尾巴扭簧的作用下,球形机器人尾部支撑结构可实现尾巴自动展开,并可在完成作业时手动闭合收纳,便捷可靠;通过第三驱动组件实现天线背板的展开,进而方便天线进行正常的通信。

    一种球形机器人开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945437U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22429691.4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球形机器人开合装置,应用于球形机器人上,球形机器人包括两个敞口式的半球壳,开合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架、支撑件和第二支架,以及锁扣组件、两个驱动组件和至少一根导向杆,其中:各导向杆与支撑件固定连接。本球形机器人开合装置开合方式可实现球形机器人手动闭合,自动打开,保护内部元器件,且球形机器人受到震动的环境下为球形关闭状态,进而抗摔性能强,当球形机器人在较良好的环境下时,利用驱动组件使得两个半球壳体自动打开,进而可以正常使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器人在受到震动后,内部零器件受到强烈冲击而损坏的问题。

    一种自移动机器的天线组件和自移动机器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20456648U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20558221.5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移动机器的天线组件和自移动机器设备;天线组件包括天线背板、天线连接件、驱动机构、卡接结构以及安装机体,天线背板上设有天线,天线背板与天线连接件固定连接;天线背板的形状为弧形;安装机体包括安装槽,天线连接件设置于安装槽内;安装机体的形状与天线背板的形状相匹配;驱动机构与天线连接件驱动连接,卡接结构与安装机体固定连接,卡接结构与天线连接件卡接;天线背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天线背板与安装机体从贴合状态到分离状态;通过设计一种能够收纳以及释放的天线组件,以实现对天线组件的保护,提高信号传递以及接收的可靠性。

    陆空两栖机器人(第二代)

    公开(公告)号:CN308532223S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30581186.4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陆空两栖机器人(第二代)。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实战中对敌方侦察。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5.变化状态说明:变化状态1是产品的半开状态,变化状态2是产品的闭合状态。

    陆空两栖机器人(第一代)

    公开(公告)号:CN308532224S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30581219.5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陆空两栖机器人(第一代)。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实战中对敌方侦察。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5.变化状态说明:变化状态1是产品的半开状态,变化状态2是产品的闭合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