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浮游机器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6003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01791.3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下浮游机器人,该水下浮游机器人包括机器人舱体、前置摄像头组件、M个直线驱动模块和M个散热风扇。机器人舱体包括主舱体和前舱体组件。前置摄像头组件安装在前舱体组件的前侧,且用于机器人舱体的前部、上部和下部的视频观测。散热风扇安装在直线驱动模块的滑块上。M个散热风扇对称分布在主舱体内。在前置摄像头组件进行上部或下部的观测时,通过利用直线驱动模块驱动散热风扇前后运动来调整水下浮游机器人的重心以保证水下浮游机器人达到平衡状态。本申请通过调整散热风扇的位置来保证水下浮游机器人达到平衡状态,以解决现有水下机器人中存在的前置摄像头因难以进行俯仰运动造成的使用不便的问题。

    一种海水系统闸门槽清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4024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715214.8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水系统闸门槽清理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清理终端、横向移动部件和气缸,清理终端通过气缸安装在横向移动部件上,驱动电机通过横向移动部件驱动清理终端横向水平移动,气缸带动清理终端纵向水平移动,对待清理闸门槽表面进行清理。横向移动部件的导轨和丝杠两端通过轴承固定于电机安装座和轴承座,驱动电机的定子固定在电机安装座上,驱动电机的转子与丝杠连接,滑块均匀设置在滑座上,与导轨构成直线运动副,螺母固定在滑座上,与丝杠构成丝杠螺母副。本发明便于操作清理装置清理闸门槽表面海生物,设备小巧,操控方便,解决了潜水员清理效率低,风险大的问题。另,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海水系统闸门槽清理系统及方法。

    一种水下清洗机器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566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87851.8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下清洗机器人,包括主舱体组件、多个驱动轮、多个垂直推进器、多个水平推进器、清洗滚刷、滚刷挡板组件和滚刷轴支撑件。主舱体组件内设有控制系统。主舱体组件呈T型结构,划分有竖直部分和横向部分。横向部分的底部设有凹槽,凹槽用于容纳清洗滚刷、滚刷挡板组件和滚刷轴支撑件。多个驱动轮、多个垂直推进器和多个水平推进器分别均匀布设在竖直部分的两侧,且在主舱体组件的高度范围内。本申请通过对水下清洗机器人的紧凑式结构设计,将水下清洗机器人的高度限定在主舱体组件高度范围内,以解决现有水下清洗机器人因结构尺寸大很难通过水下狭小空间的技术问题。

    一种核电厂一回路水池水下清洗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90351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63729.3

    申请日:2024-08-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一回路水池水下清洗机器人。包括机架组件、浮块组件、电子舱组件、推进器、前置摄像头、水下灯、定位相机、测距探头、履带组件、清洗组件、过滤组件、水泵、后置摄像头、DVL和剂量率仪;所述的机架组件为框架式结构,所述的机架组件上设置有浮块组件、电子舱组件、推进器、前置摄像头、水下灯、定位相机、测距探头、履带组件、清洗组件、过滤组件、水泵、后置摄像头、DVL和剂量率仪。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通过8个推进器,实现机器人在水下的水下任意方向的浮游运动和全姿态调整。通过前置摄像头实现机器人的水下视频探测。通过剂量率仪15实现对清洁表面的剂量率检测。

    一种核电厂明渠测淤与水下探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531974U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23508981.X

    申请日:2022-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明渠测淤与水下探测装置,用于核电厂海水系统明渠或前池的底部淤泥厚度,并能进行水下视频探测。该装置包括机架组件、视频系统、控制系统、多波束测深仪和定位系统;视频系统包括安装在机架组件前部靠上位置的摄像头组件和固定在机架组件前部两侧的水下灯组件;还包括驱动系统,为至少两组水下推进器,分别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布置;控制系统固定在机架组件底部与多波束测深仪连接;定位系统通过浮块组件安装于机架组件上部。该装置在水面上时为无人船模式,通过定位系统接受位置信息,控制系统控制设备自主导航运动使得波束测深仪采集水下地形深度信息;在水下时为水下机器人模式,通过视频系统检查拦网和堤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