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真空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7984589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89474.3

    申请日:2024-04-02

    Inventor: 郜天柱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翼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真空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其中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真空成型装置包括真空泵、真空袋、随动圆弧凹槽压块、随动凹尾夹块及随动凸尾夹块,随动凹尾夹块、随动凸尾夹块、随动圆弧凹槽压块及凹形机翼构成的整体放入至真空袋中;适用的真空成型工艺分为三个步骤。本发明可适应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的不同的具体结构尺寸;可通过支撑最大程度降低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的变形,成型精度较高;且主体结构简单,除真空膜和尼龙薄膜外均可重复使用,省去现有技术常用的庞杂的夹持装置,制造成本较低,可实现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的批量化生产。

    一种高压气体开盖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97231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1550068.8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开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压气体开盖装置,耐压舱的前端盖与端框进行密封,构成水密耐压舱结构;气动装置实现高压气体储存与释放功能,当高压气体释放到前端盖、端框、气密法兰和载荷舱组成的密闭空间,压力达到剪切条的剪切强度时,完成剪切条切割,实现前端盖开启。通过适配不同的高压气体压力和剪切条物理属性,实现前端盖开启高度的控制;通过不对称布置剪切条,实现前端盖开盖方向的控制。本发明通过高压气体切割剪切条动作即可完成开盖,整个气动装置布置于常压密封环境内部,避免了外部环境腐蚀等影响,可根据需要进行胶端盖开启高度和方向的有效控制,并能够实现前端盖和载荷舱盖的同时开启,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环境适应性。

    一种微小型高强度低密度低吸水率凹形机翼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8289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90085.5

    申请日:2024-03-14

    Inventor: 郜天柱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翼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小型高强度低密度低吸水率凹形机翼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凹形机翼本身包括固定机翼填充芯、轴承座端盖、电机座端盖、碳纤维布,固定机翼填充芯采用低密度浮力材料制成,固定机翼填充芯、轴承座端盖、电机座端盖通过插接构成机翼主体。对该机翼主体的除轴承座端盖的端面及电机座端盖的端面以外的其余外周面均再涂覆聚脲树脂涂层,完成再涂覆聚脲树脂涂层后覆盖并压实有碳纤维布,在碳纤维布的外表面也涂覆聚脲树脂涂层,等待聚脲树脂涂层固结后得到凹形机翼成品。本发明具有高强度、低密度、低吸水性的特点,可充分满足微小型跨域扇翼推进器的水下、水面、地面、空中四栖使用需求。

    一种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模块化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003531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89475.8

    申请日:2024-04-02

    Inventor: 郜天柱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翼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模块化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其中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模块化成型装置包括底座、丝杠滑台、固定支撑母板、移动支撑母板、旋转安装座A、旋转安装座B、靠模组固定架及靠模组;适用的成型工艺分为三个步骤。本发明可适应不同截面尺寸、翼展和组合方式的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固化成型,可通过调整或更替靠模组适应不同数量以及截面尺寸的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通过调整固定支撑母板和移动支撑母板的间距适应不同翼展的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通过改变靠模组、靠模组固定架的组成,可适应不同组合方式的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装置整体结构稳定可靠,可重复使用性好。

    一种无动力深海无人运载器

    公开(公告)号:CN11477178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10981.9

    申请日:2022-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动力深海无人运载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载荷与控制导航段、水面减摇段、艉段,载荷与控制导航段具有耐压舱,水面减摇段及艉段采用开放式框架结构,载荷与控制导航段搭载无人机载荷模块及控制、导航、能源设备,水面减摇段设有阻尼板,阻尼板展开后实现上浮末段减速和水面减摇,艉段设有水下无线网桥,实现运载器与海底无人驻留系统本体通信。本发明具有深海长期驻留、垂直深度剖面运动、无推进动力、上浮速度快、姿态稳定性好、负载能力强、系统可靠性高等特点,基于深度计感知信息实现阻尼板驱动展开控制和前端盖的开启控制,具有良好的载荷携带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可快速执行载荷上浮运输和水面/水下弹射等任务。

    一种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真空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79845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89474.3

    申请日:2024-04-02

    Inventor: 郜天柱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翼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真空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其中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真空成型装置包括真空泵、真空袋、随动圆弧凹槽压块、随动凹尾夹块及随动凸尾夹块,随动凹尾夹块、随动凸尾夹块、随动圆弧凹槽压块及凹形机翼构成的整体放入至真空袋中;适用的真空成型工艺分为三个步骤。本发明可适应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的不同的具体结构尺寸;可通过支撑最大程度降低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的变形,成型精度较高;且主体结构简单,除真空膜和尼龙薄膜外均可重复使用,省去现有技术常用的庞杂的夹持装置,制造成本较低,可实现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的批量化生产。

    一种无动力深海无人运载器

    公开(公告)号:CN114771786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0510981.9

    申请日:2022-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动力深海无人运载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载荷与控制导航段、水面减摇段、艉段,载荷与控制导航段具有耐压舱,水面减摇段及艉段采用开放式框架结构,载荷与控制导航段搭载无人机载荷模块及控制、导航、能源设备,水面减摇段设有阻尼板,阻尼板展开后实现上浮末段减速和水面减摇,艉段设有水下无线网桥,实现运载器与海底无人驻留系统本体通信。本发明具有深海长期驻留、垂直深度剖面运动、无推进动力、上浮速度快、姿态稳定性好、负载能力强、系统可靠性高等特点,基于深度计感知信息实现阻尼板驱动展开控制和前端盖的开启控制,具有良好的载荷携带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可快速执行载荷上浮运输和水面/水下弹射等任务。

    一种浮潜陆三栖航行器及其航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8546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57791.0

    申请日:2021-04-27

    Inventor: 林扬 郜天柱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行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实现水面、水下和地面三栖航行的浮潜陆三栖航行器及其航行方法,航行器主体前后两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结构相同的水下扇翼推进器,横流风扇安装在航行器主体上,每个水下扇翼推进器中横流风扇可旋转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转轮,可转动机翼的一端包围在横流风扇可旋转的输出端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可转动机翼通过安装在航行器主体内部的动力源驱动转动;航行器主体前端两侧的水下扇翼推进器的安装方向与后端两侧的水下扇翼推进器的安装方向相对或相同。本发明具有可实现水面、水下和地面三栖航行,且无需变换形态,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机动性强等特点。

    一种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模块化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0035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89475.8

    申请日:2024-04-02

    Inventor: 郜天柱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翼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模块化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其中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模块化成型装置包括底座、丝杠滑台、固定支撑母板、移动支撑母板、旋转安装座A、旋转安装座B、靠模组固定架及靠模组;适用的成型工艺分为三个步骤。本发明可适应不同截面尺寸、翼展和组合方式的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固化成型,可通过调整或更替靠模组适应不同数量以及截面尺寸的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通过调整固定支撑母板和移动支撑母板的间距适应不同翼展的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通过改变靠模组、靠模组固定架的组成,可适应不同组合方式的微小型复合材料凹形机翼;装置整体结构稳定可靠,可重复使用性好。

    一种高压气体开盖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7231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50068.8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开盖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压气体开盖装置,耐压舱的前端盖与端框进行密封,构成水密耐压舱结构;气动装置实现高压气体储存与释放功能,当高压气体释放到前端盖、端框、气密法兰和载荷舱组成的密闭空间,压力达到剪切条的剪切强度时,完成剪切条切割,实现前端盖开启。通过适配不同的高压气体压力和剪切条物理属性,实现前端盖开启高度的控制;通过不对称布置剪切条,实现前端盖开盖方向的控制。本发明通过高压气体切割剪切条动作即可完成开盖,整个气动装置布置于常压密封环境内部,避免了外部环境腐蚀等影响,可根据需要进行胶端盖开启高度和方向的有效控制,并能够实现前端盖和载荷舱盖的同时开启,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环境适应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