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1848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011459307.X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3/50 , C01B15/023 , B01J35/10 , B01J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铂钯银三金属复式结构颗粒为活性组分,负载于微米氧化硅球上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载体包括二氧化硅;所述活性组分包括活性元素;活性元素包括铂钯银,并形成复式结构,铂的含量为0.1~0.5wt%,钯的含量为0.02~0.3wt%,银的含量为0.05~0.5wt%。三金属复式催化剂活性良好,负载量低,大幅度的降低了贵金属使用率,催化效率高,选择性良好,催化剂应用后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催化剂中铂银元素为合金结构,铂银合金与钯形成异质结结构,分散纳米颗粒为1‑10nm,与氧化硅载体相互作用强,贵金属不易脱落。应用于蒽醌加氢制备双氧水工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97367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1283660.4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3/44 , C01B15/0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疏水性的贵金属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二氧化硅载体的改性前驱体A;b)将二氧化硅改性前驱体A和硅烷化试剂在溶剂中键合反应,得到二氧化硅改性载体B;c)将含有贵金属活性元素的前驱体担载在改性二氧化硅载体B,焙烧,得到氧化态前驱体C;d)将氧化态前驱体C进行还原,得到所述的疏水性的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同时该开了该方法制得的疏水性的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在蒽醌催化加氢制备双氧水中的应用,避免了加氢工作液中的水对活性组分的水化作用,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蒽醌加氢后的物种‑蒽氢醌的脱附作用,提高了加氢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33901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222695.8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9/12 , B01J29/44 , B01J35/10 , C01B15/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散负载型浆态床加氢颗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该催化剂以贵金属Pd、Pt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混合为主要活性组分,担载于一种核壳结构的氧化物-分子筛复合载体上,其核为惰性的微球形氧化物,外壳为氧化物和分子筛复合的混合载体。本发明公开的加氢催化剂可以实现活性组分的厚度可控在很薄的壳层上,且外壳具有微孔-介孔多级孔结构,其中微孔结构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度,介孔结构为反应物和产物提供了扩散通道。本发明公开的催化剂在蒽醌加氢制备双氧水工艺中显著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与工业催化剂相比,双氧水时空收率可以达到7~15kgH2O2(100%)gPd-1·d-1,此数值远远高于工业数据,且该类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耐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33869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222286.8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3/44 , C01B15/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浆态床液相加氢催化剂及其应用。该催化剂是以贵金属Pd、Pt、Rh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为主要活性组分,载体主要为含氮的氧化硅载体,而且该催化剂载体的平均孔径大于10nm,孔容不高于0.7cc/g。本发明公开的加氢催化剂通过对载体引入氨基基团,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贵金属的分散度,进而提高了加氢的活性和减小贵金属的用量;同时含氮氧化硅载体的表面性质通过氨基的修饰,进一步提高了加氢中间产物的脱附性,从而提高了蒽醌加氢的选择性、活性和稳定性。本发明催化剂可用于浆态床蒽醌催化加氢生产双氧水过程中,在反应温度40-60℃,压力为0.05-0.3MPa,液体空速60-300h-1条件下,加氢催化剂表现出很高的加氢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1847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1457987.1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3/44 , C01B15/0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载体和限域层;所述活性组分负载在所述载体上;所述限域层包覆在所述活性组分表面;所述限域层和所述载体均选自二氧化硅;所述限域层表面的硅羟基和所述载体表面的硅羟基通过发生缩合反应连接;所述活性组分包括贵金属。该催化剂采用氧化硅形成的限域结构包覆或半包覆钯纳米颗粒,可以有效抑制其焙烧、还原和再生中的熟化现象,大大提高了颗粒分散度,增加大量反应活性位点,提高催化活性,方便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61847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457987.1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3/44 , C01B15/0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载体和限域层;所述活性组分负载在所述载体上;所述限域层包覆在所述活性组分表面;所述限域层和所述载体均选自二氧化硅;所述限域层表面的硅羟基和所述载体表面的硅羟基通过发生缩合反应连接;所述活性组分包括贵金属。该催化剂采用氧化硅形成的限域结构包覆或半包覆钯纳米颗粒,可以有效抑制其焙烧、还原和再生中的熟化现象,大大提高了颗粒分散度,增加大量反应活性位点,提高催化活性,方便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11686721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10183511.4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3/46 , C01B15/0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在微米球形氧化硅上负载钯钌合金的催化剂以及制备方法、应用。该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活性组分;载体包括氧化硅;活性组分包括活性元素;活性元素包括钯和钌;钯在催化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5wt%;钌在催化剂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2wt%;其中,钯的质量以钯元素的质量计量,钌的质量以钌元素计量。该催化剂采用钌作为新组分添加与钯形成新的活性中心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钌的添加减少钯的使用,使催化剂成本降低。制备工艺简单且稳定性好,反应选择性高,副产物生成量少,可以适用于蒽醌加氢制备双氧水工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8147417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611094096.8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1B3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3/18 , C01P2004/32 , C01P2004/61 , C01P2006/12 , C01P2006/14 , C01P2006/16 , C01P20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米球形氧化硅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将氧化硅粉末和硅溶胶溶液预混,加入酸、添加剂、分散剂和有机胺等充分混合形成浆料,通过一定孔径的射流发生器将其射入油柱中成型,然后经老化、洗涤、干燥、焙烧得到微米球形氧化硅颗粒。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微米球形氧化硅颗粒具有介孔特性,孔径尺度在2~50nm可控,比表面积为200~450m2/g,孔容为0.5~1.5ml/g,且颗粒尺度为1~500μm的球形氧化硅颗粒。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微米球形氧化硅可应用于多相催化反应、吸附分离材料及液相色谱填料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14460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611094282.1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23/44 , B01J35/08 , B01J35/10 , C01B15/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磨微米贵金属负载氧化硅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将贵金属活性组分浸渍后的氧化硅粉末、酸、添加剂、分散剂、硅溶胶等进行预混合,再经一定孔径的射流发生器将混合胶注入高温油柱中老化成型,后通过洗涤、干燥、焙烧得到耐磨性高的微米球形金属负载催化剂。使用此方法得到的催化剂具有不仅具有介孔特性的结构(孔径可调,尺度在2~50nm,比表面积在200~450m2/g之间,孔容在0.5~1.5mL/g之间),并且其耐磨度也高,且所含贵金属分散度高。此外,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加氢催化剂颗粒尺度可控为30~100μm,均一度高适用于流化床反应器中的多相催化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1790320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1910281199.2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B01J8/22 , C01B15/0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浆态床反应器,包括筒状反应器主体和控温内循环筒;反应器主体的下段设有第一变径口,第一变径口的内径沿第一轴向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控温内循环筒沿第一轴向方向固定在反应器主体的空腔中,控温内循环筒与反应器主体在第一轴向方向上连通,控温内循环筒的下端位于第一变径口的空腔内;控温内循环筒上段设有第二变径口,第二变径口的内径沿第一轴向方向由下至上逐渐增加;其中,第一轴向方向为反应器主体的轴向方向。该反应器通过设置控温内循环筒,使得催化剂产生了循环流动,改善了与反应物的接触效果,使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更加充分、均匀,提高了加氢工作液的收率并且改善了加氢选择性,提高了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