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56200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30651.1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工程废弃泥浆制备的回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每立方的回填材料包括:350~700质量份的工程泥浆、30~400质量份的水、90~150质量份的水泥、172~250质量份的粉煤灰、400~500质量份的粗砂、200~300质量份的细石、30~96质量份的膨润土、6.0~6.5质量份的减水剂和11.5~12质量份的速凝剂,所述工程泥浆的含水率小于320%。本发明解决了工程废弃泥浆处理难,而工程建设回填所用的天然回填材料越来越稀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558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92955.8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掘进同步注浆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模拟仓,所述模拟仓内相对的设置有两个隔土板,两个隔土板之间填充有泥土形成土层填充区;固定于相对设置的两个隔土板之间且埋设于所述土层填充区内的若干个模拟管片;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模拟管片外的模拟盾构机,所述模拟盾构机上形成有若干个注浆孔;固定安装于所述模拟仓的一侧的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拉动所述模拟盾构机,使得所述模拟盾构机在所述土层填充区内沿着所述管片的延伸方向滑动,在所述模拟盾构机滑动过程中,所述注浆孔向所述模拟盾构机滑动时泥土和模拟管片所产生的间隙注浆,以填补所述缝隙;以及设置于所述模拟管片上的检测装置,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946198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01818.6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
IPC: C04B28/00 , C04B18/16 , C04B111/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盾构渣土的低碳同步注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200~380质量份的再生石粉、100~200质量份的泥浆、24.8~30质量份的钠基膨润土、10~20质量份的固化剂、0.1~0.3质量份的减水剂;所述泥浆包括盾构渣土和水,所述泥浆的比重1.30~1.40g/cm3,所述泥浆的含水量在60%~70%,所述泥浆的漏斗粘度在20~25s。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隧道同步注浆材料的综合性能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2401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31501.1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环保型同步注浆浆液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低碳环保型同步注浆浆液生产设备包括:用于制备弃土原浆的弃土原浆池,所述弃土原浆池内收集有盾构弃料;供收集弃土原浆、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和水的同步浆液料仓,通过弃土原浆输送管路与所述弃土原浆池固定连接;用于拌合弃土原浆、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和水并输出成品环保浆液的同步浆液拌合仓,通过料仓输送管路与所述同步浆液料仓固定连接,本发明低碳环保型同步注浆浆液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消除了浆液对高耗能工业品的消耗,将土体配料中的粘土扩大了到了粘土、粉土、砂的范围,降低了浆液的经济成本,同时还保证了浆液的性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671635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042243.6
申请日:2015-01-27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2F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钻孔灌注桩施工废弃泥浆的施工方法,包括:对含水率高于一阈值的废弃泥浆添加絮凝剂进行泥、水分离,得到分离后的水和沉淀泥浆;将分离后的水直接排放或再利用;对分离后的沉淀泥浆添加改良剂进行改良;将改良后的沉淀泥浆外运丢弃或再利用。本发明首先对含水率高于50%的废弃泥浆添加絮凝剂,将废弃泥浆进行泥、水的分离,将分离后的水直接排放或工程再利用之后,对分离后的沉淀泥浆添加改良剂,经改良后的沉淀泥浆可直接通过土方车(土方车运输费用低于槽罐车)外运,或直接作为工程路基、回填土等再利用。经本发明处理后的废弃泥浆,其体积大大减小,降低了施工外运成本,并且将废弃泥浆转化为工程再利用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4671635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42243.6
申请日:2015-01-27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C02F1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钻孔灌注桩施工废弃泥浆的施工方法,包括:对含水率高于一阈值的废弃泥浆添加絮凝剂进行泥、水分离,得到分离后的水和沉淀泥浆;将分离后的水直接排放或再利用;对分离后的沉淀泥浆添加改良剂进行改良;将改良后的沉淀泥浆外运丢弃或再利用。本发明首先对含水率高于50%的废弃泥浆添加絮凝剂,将废弃泥浆进行泥、水的分离,将分离后的水直接排放或工程再利用之后,对分离后的沉淀泥浆添加改良剂,经改良后的沉淀泥浆可直接通过土方车(土方车运输费用低于槽罐车)外运,或直接作为工程路基、回填土等再利用。经本发明处理后的废弃泥浆,其体积大大减小,降低了施工外运成本,并且将废弃泥浆转化为工程再利用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870692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503939.8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珠海大横琴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4B28/00 , C02F11/00 , C02F1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0 , C02F11/008 , C02F2101/20 , C04B2201/20 , C04B2201/50 , C04B18/08 , C04B22/064 , C04B2103/00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水平衡盾构沉淀池淤泥固化剂及其用于淤泥的改良方法、该淤泥改良后的应用,所述固化剂包括水泥、粉煤灰、石灰及无机添加剂,所述水泥、粉煤灰、石灰及无机添加剂的重量比为50:40:8:2,所述淤泥改良方法包括:预制淤泥改良池,将沉淀池内的淤泥送至所述改良池;确定所述淤泥的含水率及固化剂的掺量;向所述改良池内投放固化剂并搅拌均匀;将所述淤泥从改良池中挖出养护得到改良土。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所述的泥水平衡盾构沉淀池淤泥的改良方法获得的改良土作为临时道路的换填土的应用。本发明固化剂用量较少,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化效果,解决了淤泥因处理不善造成的占用空间、污染环境及资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429447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096759.9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包括:在将管道布设于沟槽内并向沟槽内填筑流态土时,设定初次填筑高度h0;依据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向沟槽内填筑流态土;待填筑的流态土达到预设强度后,向沟槽内再次填筑流态土以埋设管道,从而完成了抗浮施工。本申请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避免管道在填筑流态土的过程中发生上浮偏移,通过设定合适的初次填筑高度h0以控制初次填筑量,缩短初凝时间,加快施工进度,避免了现有技术额外设置抗浮机构施工难度大、施工进度慢、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94473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96759.9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城建物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态土沟槽埋管抗浮施工方法,包括:在将管道布设于沟槽内并向沟槽内填筑流态土时,设定初次填筑高度h0;依据设定的初次填筑高度h0向沟槽内填筑流态土;待填筑的流态土达到预设强度后,向沟槽内再次填筑流态土以埋设管道,从而完成了抗浮施工。本申请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避免管道在填筑流态土的过程中发生上浮偏移,通过设定合适的初次填筑高度h0以控制初次填筑量,缩短初凝时间,加快施工进度,避免了现有技术额外设置抗浮机构施工难度大、施工进度慢、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548022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953255.9
申请日:2016-11-03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 G06F221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隧道施工碳排放量的预测方法及系统,其基本原理在于建立每环盾构施工能耗碳排放值与地层的关联性,并通过挖掘这种关联性实现能耗碳排放的预测,具体步骤包括隧道盾构施工中每环管片的地层参数确定;根据地层参数构建每环施工能耗碳排放的属性集向量;用于根据部分已知碳排放值构建预测模型的挖掘训练样本集的步骤;根据单环管片属性集向量预测单环管片能耗碳排放值;以及根据单环管片能耗碳排放值计算整段隧道盾构施工的总能耗碳排放,从而能够实现在完工前对隧道盾构施工的能耗碳排放进行预测,进而为后续施工中能耗碳排放的控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