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系锌离子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08058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311229676.3

    申请日:2023-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系锌离子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应用,属于水系电池技术领域,所述水系锌离子电解液添加剂为麦芽糊精,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添加剂是α‑环糊精,α‑环糊精是通过自身特殊的超分子大环调节Zn2+的扩散途径和沉积位置,诱导Zn锌沉积,并降低形核过电位,而麦芽糊精则是利用自身富含大量羟基的长链结构,优先吸附在锌电极表面上,从而调节锌沉积的取向,并增大了形核过电位,更容易细化锌晶粒,形成致密均匀的锌沉积层,以达到抑制锌枝晶的目地,另外在对称电池的性能对比上,加入麦芽糊精的Zn//Zn对称电池在1mA/cm2的电流密度下可达到4000h以上的循环寿命,远远超过α‑环糊精的循环寿命(1600h)。

    基于动力学硫化的低维二硫化钼纳米片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7794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898753.2

    申请日:2024-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动力学硫化的低维二硫化钼纳米片制备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VD管式炉中进行,包括以下步骤:取一定量海绵状MoO3体材料放置在刚玉舟置于管式炉中心位置,同时将升华硫粉放置在两个刚玉舟中,一个置于管式炉边缘处,另一个放在管式炉外侧用独立加热带控制温度;管式炉以10℃/min升温到750℃,加热带也升温到150℃,750℃下保温1h,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带加热,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低维MoS2样品。本发明基于动力学硫化的方式在CVD系统中合成的MoS2具有丰富垂直边缘,活性位点丰富,有利于SERS增强;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生产大面积的MoS2。

    一种柔性可弯曲钽基掺硼金刚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9673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695021.4

    申请日:2022-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可弯曲钽基掺硼金刚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半导体材料技术领域。通过选择金属钽尺寸、预处理金属钽改善其对金刚石的附着能力、再将其作为基底材料,利用金属钽良好的弯曲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从而制备出可弯曲钽基掺硼金刚石薄膜。经上述简单、便捷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钽基掺硼金刚石薄膜,可以兼顾柔性可弯曲功能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以此组装而成的柔性电容器器件在电流密度为1mA cm‑2时,得到功率密度为0.6mW cm‑2和能量密度为25.6mJ cm‑2;在电流密度为0.6mA cm‑2时,经过200,00次循环充放电后该器件仍有93.5%的电容保持率。因此,极大的扩展了掺硼金刚石在柔性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

    一种锌、钛共掺的铁酸铋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74163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1661967.5

    申请日:2022-12-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功能薄膜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锌、钛共掺的铁酸铋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通式为Bi(1+Z)Fe(1‑X‑Y)ZnYTiXO3,其中,X为Ti元素的摩尔当量,0.13≤X≤0.16,Y为Zn元素的摩尔当量,0.05≤Y≤0.08,元素Bi过量加入,Z为Bi以重量计的过量百分数,所述薄膜共N层,第一层至第三层中Z为5%‑10%,第四层至第N‑3层中Z为15%‑20%,第N‑2层至第N层中Z为11%‑16%;锌源为硝酸锌,铁源为硝酸铁,钛源为异丙醇钛;首次在KTN晶体上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择优度高的铁酸铋薄膜铋源为硝酸铋,铁酸铋薄膜具有高透过率,成本低,操作简单,更有利于其未来工业化应用;制备过程退火温度低,退火时间短,较大的降低了退火过程中的能耗,符合工业生产的环保方针。

    一种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碳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323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50851.8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基碳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碳泡沫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热固性酚醛树脂与嵌段共聚物溶液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硼酸浸泡处理后的生物质纤维材料,超声混合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转移到模具中,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和固化剂,然后梯度升温碳化,冷却至室温,即得。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碳泡沫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制备过程安全隐患较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