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NI-IP池容量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1473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506989.7

    申请日:2024-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ENI‑IP池容量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属于容器网络领域,方法包括:采集K8s工作节点的节点负载数据;对节点负载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节点负载数据特征值,其中,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特征值提取和数据转换;基于分类与回归树算法构建决策树模型;以节点负载数据特征值作为输入数据输入至决策树模型,输出相对应的K8s工作节点的节点IP地址需求量;根据各个K8s工作节点的节点IP地址需求量调整ENP‑IP池容量。根据系统的业务处理量快速的调整ENP‑IP池容量,降低业务处理延迟,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降低系统资源占用率。

    一种回收地址网段的方法和BRAS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118460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69970.2

    申请日:2024-03-28

    Inventor: 王阳 廖以顺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回收地址网段的方法和BRAS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已分配的各地址网段的网段信息,其中每个网段信息包括:该地址网段已分配的地址数和总地址数,当获知目标地址网段已分配的地址数小于预设阈值,将目标地址网段已分配的地址信息发送给认证服务器,接收认证服务器发送的用于指示用户下线的报文,并通过控制用户下线完成对目标地址网段的回收,其中,该报文为认证服务器根据目标地址网段已分配的地址信息确定的。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地址网段的自动回收。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041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431261.2

    申请日:2024-04-11

    Inventor: 魏波 杜晋华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包括对象标识以及多隧道数量N的多隧道启动请求;根据多隧道启动请求,获取第一隧道配置信息;第一隧道配置信息包括交换机设备的第一网络地址,以及网关设备的第二网络地址;根据多隧道数量N,确定针对对象标识的N‑1个第三网络地址;根据第一网络地址以及N‑1个第三网络地址,生成N‑1个第二隧道配置信息;将隧道配置信息集合发送至交换机设备,以使交换机设备通过根据隧道配置信息集合所构建的N个隧道,组播第一双向转发检测报文至网关设备。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BFD报文传输的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可应用于云技术、人工智能、智慧交通、辅助驾驶等各种场景。

    映射关系的确定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97881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79845.X

    申请日:2024-03-29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映射关系的确定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映射关系的确定方法包括:配置多个第一端口标识与IO资源池的多个第一高速信号端口的第一映射关系;接收设备资源池的第二BMC发送的第二映射关系,其中,第二映射关系用于指示第二高速信号端口和第二端口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高速信号端口为设备资源池的高速信号端口;根据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二映射关系确定第三映射关系,其中,第三映射关系用于指示处于连通状态的通信通道对应的第三高速信号端口与第二高速信号端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处于连通状态的通信通道用于IO资源池与设备资源池进行通信,多个第一高速信号端口包括第三高速信号端口。

    访问配置方法、访问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9536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010177450.3

    申请日:2020-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访问配置方法,包括:接收访问配置请求,该配置请求包括终端IP地址的数量和服务端地址,其中,终端IP地址用于访问上述服务端;响应于配置请求,从预设的IP地址池中选取上述数量个IP地址作为终端IP地址,其中,IP地址池用于访问预设的专用接入点服务端;将终端IP地址与服务端地址关联存储,以便在专用接入点服务端接收到源自于上述终端IP地址的访问数据后,将该访问数据转发至相应的服务端。本发明一并公开了相应的访问方法及装置。

    设备地址自动分配方法、系统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938812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70240.2

    申请日:2024-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地址自动分配方法、系统及介质,其通过设置设备地址编码,在添加子网关或子设备到主网关下,子网关或子设备以0x0FF0地址向主网关0x0000地址单播发起设备注册请求,主网关接收设备注册请求,根据请求的地址类型在地址池中判定是否存在空余地址可分配,并向系统内广播设备地址分配协议,处于正在请求分配地址的设备监听到广播,判定广播协议参数中的设备SN是否与自身SN相同,则使用广播协议参数中的设备地址向主网关发起单播表明地址分配成功协议,确认无误后应答成功,完成设备地址的自动分配。本发明通过自动进行地址分配可减少人工的繁琐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地址重复等错误的出现。

    一种针对转发服务器的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1044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265259.3

    申请日:2022-03-17

    Inventor: 黄庆禄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流量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转发服务器的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检测转发集群中各转发服务器基于各自绑定的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执行转发任务时的流量消耗值;针对任一转发服务器,在转发服务器的流量消耗值满足转发服务器的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转发服务器与IP地址解绑;将IP地址与任一备用服务器进行绑定,将绑定后的备用服务器作为转发服务器用于执行转发任务。由于备用服务器已完成初始化操作,因此绑定后的备用服务器可以快速地用于执行转发任务。IP地址与转发服务器可以分别灵活地进行自动化调度,整个过程没有IP地址的更新,配置文件中的IP地址无需更改。进一步提高了执行转发任务的速度。

    设备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174525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0770669.3

    申请日:2022-06-30

    Inventor: 旷彪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设备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动态IP地址网段;基于所述动态IP地址网段,利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为目标设备群中的每个设备分配所述动态IP地址,其中,所述目标设备群包括多个设备;将每个设备分配到的所述动态IP地址设置为静态IP,得到每个设备的第一静态IP地址;对所述目标设备群中所有设备的第一静态IP地址进行IP冲突检测处理;如果为所述目标设备群中的每个设备分配所述动态IP地址失败,则从静态IP地址池中为所述目标设备群中的每个设备随机生成第二静态IP地址;对所述目标设备群中所有设备的第二静态IP地址进行所述IP冲突检测处理。

    一种网络地址冲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6510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369944.1

    申请日:2023-10-20

    Inventor: 郭旭亮 冯振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地址冲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涉及云计算领域,方法应用于平台设备,包括:为虚拟机设备设置冲突处理服务,以使虚拟机设备基于冲突处理服务自动检测网络环境中是否存在与自身网络地址冲突的冲突设备,并在检测到冲突设备时通过宿主机向平台设备上报冲突信息;根据接收到的冲突信息确定存在网络地址冲突的冲突虚拟机设备,并为冲突虚拟机设备重新配置网络地址;可由虚拟机设备自行检测网络地址冲突,并在发现冲突时主动向平台设备进行上报,进而平台设备仅需根据接收到的冲突信息确定存在网络地址冲突的冲突虚拟机设备,并为冲突虚拟机设备重新配置网络地址即可,可有效提升网络地址冲突处理的效率及可靠性。

    中继服务方法、中继节点及网络侧、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6414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0981473.9

    申请日:2022-08-15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中继服务方法、中继节点及网络侧、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本公开的一种中继服务方法包括:中继节点根据网络侧设备下发的远端节点地址池,为接入的远端节点分配第一通信地址;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远端节点报告信息,远端节点报告信息中包括远端节点的标识和第一通信地址。通过这样的方法,降低了远端节点的负担,也提高了中继通信的效率;也避免了中继节点端口与远端节点端口冲突的问题,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