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变阻抗消减冲击波强度的推送杆

    公开(公告)号:CN216593035U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23184990.3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横向变阻抗消减冲击波强度的推送杆,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连接的上推杆、下推杆、以及丝杠;上推杆的侧壁设置有槽体,槽体的延伸方向与上推杆的轴线平行;下推杆的前段设置有冲击波卸载段,冲击波卸载段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滑动安装有缓冲杆,缓冲杆的后端与空腔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吸能弹簧;下推杆和丝杠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丝杠的后端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推送杆强度较低,而导致推送杆易报废、以及损伤驱动电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推送杆能够承受幅值较高的冲击波,从而延长了推送杆的使用寿命,并保护了驱动电机,进而能够满足当前可控冲击波产生装置的使用需求。

    搂转机构、能量增强棒推送装置以及冲击波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077108U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22347924.7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搂转机构、能量增强棒推送装置以及冲击波发生装置,包括搂弹器、设置于螺旋推送器前端的能量增强棒转运部、以及设置于储能舱前端的能量增强棒搂转部;能量增强棒搂转部包括开设在储能舱内壁上的环形凹槽;能量增强棒转运部包括设置在螺旋推送器的活动套筒上的能量增强棒转运窗口;搂弹器的一侧为尖角结构,螺旋推送器和搂弹器旋转时,尖角结构将能量增强棒搂起,搂起的能量增强棒挤压位于能量增强棒转运窗口内且与其相邻的能量增强棒,进而将能量增强棒推至推杆通过孔的中心处。本申请解决了通过摆渡机构将能量增强棒摆渡到能量增强棒推送装置的中心孔,存在可靠性差和故障率高的问题。

    一种水囊式冲击波产生装置、冲击波发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5927389U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22357438.3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囊式冲击波产生装置、冲击波发生系统,外壳的前部设置有换能器窗口,外壳的后端设置有第一电缆接口和第一注水管接口;负载设置于换能器窗口处,负载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高压电极和地电极;外壳内设置有绝缘子,电缆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电缆接口,电缆线的另一端穿过绝缘子后,电缆线端部的两个供电口分别连接于高压电极与地电极;导水管一端连接于第一注水管接口,导水管的另一端穿过绝缘子后伸入换能器窗口处;换能器窗口处设置有囊袋,囊袋采用具有伸缩性的绝缘材料,囊袋内部形成密封空间,负载位于密封空间内。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上行钻孔的充水位置不明确,而导致冲击波作业效果差的问题。

    深浅槽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210422589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0823060.1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浅槽换向机构,包括固定套筒、换向轮、滑移外套和联动件。所述固定套筒包括顶壁和与所述顶壁固定连接的侧壁,固定套筒的侧壁上具有沿轴向开设的导向槽。换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套筒内。换向轮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连续分布有多组组合槽,每一组组合槽包括直槽和与所述直槽连通的斜槽。在相邻的两组组合槽中,其中一组组合槽中的斜槽与另一组组合槽中的直槽连通。滑移外套滑动地设置于固定套筒上,滑移外套包括底盘和与底盘固定连接的导向臂,导向臂与导向槽相适配,导向臂上具有安装孔。联动件安装于安装孔内,滑移外套带着联动件在斜槽中运动使得换向轮转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能量转换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210422588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0822822.6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量转换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内固定有高压电极组件且另一端内固定有地电极。高压电极组件与地电极之间形成转换腔,第一壳体相对转换腔的侧壁上开设有冲击波辐射窗。所述高压电极组件靠近所述地电极的一端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伸缩。所述地电极具有中心通孔。在上推杆推送聚能棒穿过所述中心通孔进入所述转换腔的过程中,通过所述高压电极组件靠近所述地电极一端的伸缩,能够使得所述聚能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推杆和所述高压电极组件保持抵接。有效地避免了聚能棒在进入转换腔的过程中发生掉落,保证了聚能棒能够顺利地被驱动产生可控冲击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冲击波发生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推送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210422587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0822518.1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送机构,包括棘爪组件、推杆组件和关联件。所述棘爪组件包括活动套筒和棘爪,所述活动套筒设置于储能舱内。所述活动套筒的外壁上沿轴向间隔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棘爪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棘爪能够从所述安装槽中伸出或者缩回,所述棘爪伸出时能够与储能舱内的聚能棒轴向抵接。所述推杆组件包括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穿设于所述活动套筒中,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关联件能够将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关联,在所述关联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活动套筒整体上能够在储能舱内做轴向直线运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聚能棒推送器以及冲击波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210422586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0822516.2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套摆动式换向机构,包括圆筒、输入套筒、外套、关联元件、运动转换机构和输出套筒。圆筒的筒壁上沿轴向开设有滑移槽。输入套筒可转动地安装于圆筒内,输入套筒的外圆周上沿轴向开设有倾斜螺旋槽。外套包括顶盖和与顶盖固定连接的滑移臂。滑移臂上具有装配孔,关联元件安装于装配孔中。运动转换机构设置于所述圆筒内,运动转换机构的一端与输入套筒连接且另一端与输出套筒连接。外套朝远离或靠近圆筒的方向运动时,外套带动关联元件在倾斜螺旋槽中运动使得输入套筒正向转动,输入套筒带动运动转换机构转动进而带动输出套筒转动,输出套筒通过运动转换机构获得扭矩。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聚能棒推送器和冲击波发生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螺旋推送器、能量增强棒推送装置以及冲击波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927356U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22347902.0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螺旋推送器、能量增强棒推送装置以及冲击波发生装置,包括活动套筒、以及均匀绕设在活动套筒外壁上的螺旋推送片,螺旋推送片垂直于活动套筒的外壁;螺旋推送片在活动套筒的外壁形成能量增强棒输送空间;活动套筒的中心设置有供推杆通过的推杆通过孔,活动套筒的前端连接有能量转换器连接端,活动套筒的后端连接有换向机构连接端;活动套筒的前端设置有能量增强棒转运部,能量增强棒转运部包括设置在活动套筒上的能量增强棒转运窗口,能量增强棒转运窗口将活动套筒的外部与推杆通过孔连通。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能量增强棒推送组件结构复杂,而导致能量增强棒推送组件可靠性差和故障率高的问题。

    一种单向防污染呼吸雾化治疗管

    公开(公告)号:CN205569450U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20055663.8

    申请日:2016-0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向防污染呼吸雾化治疗管,包括雾化治疗管以及设置在雾化治疗管内的隔挡,其中,隔挡包括隔挡外圈以及设置在隔挡外圈内的隔挡中央部,隔挡中央部设置有若干单向阀,雾化治疗管进气口与雾化治疗机管路连接,工作时,雾化气流通过雾化治疗机管路经雾化治疗管进气口进入,吸气时雾化气流经单向阀进入雾化治疗管出气口,进而输出供患者吸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设置有隔挡结构;2、隔挡结构内有数个单向阀,均匀设置在隔挡内;3、设置了排气孔。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雾化气体倒流,防治口腔和呼吸道异物、粘稠分泌物或液体倒流进入雾化机或其管道,减少或防治污染的发生,减少了CO2的重呼吸,更加人性化满足患者的需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