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风扇
    8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362305U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21506906.8

    申请日:2020-07-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暖风扇,包括主壳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邻设置的第一出风区域与第二出风区域;风轮,风轮被构造为绕第一方向可转动以产生流出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的气流;发热单元,位于气流从第二出风区域流出的路径上;冷暖切换件,位于第一出风区域;冷暖切换件被构造为相对主壳体可移动,以在不同模式下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凉风模式下,冷暖切换件位于第一位置,气流能够从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流出;在暖风模式下,冷暖切换件位于第二位置,气流能够从第二出风区域流出。上述冷暖风扇,通过冷暖切换件的设置实现了凉风模式与暖风模式的切换,由于仅设有一个风轮,因此生产成本较低、整体重量较轻。(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传动组件及冷暖塔扇
    8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250560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21501812.1

    申请日:2020-07-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动组件及冷暖塔扇,其中传动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包括离合设置的转头和传动件;转头固定在驱动器的主动轴上,传动件包括传动座和连接件,传动座固定在从动轴上,连接件和传动座周向固定并在连接件上沿从动轴轴向滑移,连接件一端设置有供转头啮合的连接部;通过连接件滑移,使转动套通过连接部和转头离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的传动组件,可以在使用双风轮、单电机的状态下即可实现冷暖切换,相比于传统冷暖塔扇节约大量采购物料和制造物料,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有助于增加产品利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冷暖风扇
    8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474483U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22501386.5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暖风扇,包括:主壳体,设有容纳腔及连通容纳腔与外界环境的排风口;风轮,可转动地安装于容纳腔内;加热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加热组件可绕一转动轴线转动以与排风口正对或错开;以及液压驱动组件,至少部分安装于容纳腔内,液压驱动组件传动连接加热组件以驱动加热组件绕转动轴线转动。上述冷暖风扇,可通过改变加热组件的位置的方式改变输出排风口的气流的温度,因此仅需在主壳体上开设一个排风口,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开设有两个排风口的冷暖风扇,仅开设一个排风口的冷暖风扇在具有较小的体积的同时,可保证排风口具有较大的开口面积,进而具有较大的出风面积,从而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水泵装置和冷风扇
    8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233292U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22294485.0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泵装置,包括底座和水泵支架,底座上开设有容纳槽,水泵支架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水泵支架的固定端和容纳槽侧壁转动连接,固定端连接有驱动部件,驱动部件驱动自由端转动,当水泵支架处于工作状态时,水泵支架与底座形成有夹角;当水泵支架处于收纳状态时,水泵支架置于容纳槽中。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冷风扇,包括机身和水箱,所述机身和水箱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机身底部固定连接有如以上所述的水泵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泵装置和冷风扇具有以下优点:解决分体式冷风扇的水泵的收纳和使用问题;降低水泵损坏的风险,提高冷风扇工作可靠性;方便操作人员清洗冷风扇水箱加水,提升用户体验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可改变风向的风道结构及塔扇

    公开(公告)号:CN210977992U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21997684.1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改变风向的风道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不同;第一出风口处活动设置有挡风板,挡风板可控制第一出风口的打开与关闭;第二出风口处活动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可控制第二出风口的打开与关闭;风可从第一出风口和/或第二出风口处排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可改变风向的风道结构的塔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采用挡风板遮挡的方式改变风道,操作简单,调节方便,可靠性好,用户使用体验好;采用可转动的导风板控制第二出风口的风道,风道角度可变化,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增加市场竞争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家用电器
    8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838376U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21994362.1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主体;蒸汽开关,设在主体的底部,蒸汽开关自其中心向其外边缘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环形壁、第二环形壁、第三环形壁,第一环形壁的外侧设有第一电环,第二环形壁的内侧设有第二电环,第二环形壁的外侧设有第三电环,第三环形壁的内侧设有第四电环,第二电环和第三电环上分别设有若干绝缘部,绝缘部分别将第二电环、第三电环分隔成若干弧形段;底座,自其中心向其外边缘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底环、第二底环,第一底环的内侧设有第一接触弹片,第一底环的外侧设有第二接触弹片,第二底环的内侧设有第三接触弹片,第二底环的外侧设有第四接触弹片,能够避免由于临近的两个电环短路而出现跳闸。

    电吹风机
    8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031705U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23571329.7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吹风机,所述电吹风机包括:前壳,所述前壳包括前手柄壳以及横向设置于所述前手柄壳的端部的前风筒;后壳,所述后壳包括后手柄壳以及横向设置于所述后手柄壳的端部的后风筒,所述后手柄壳与所述前手柄壳装配,所述后风筒与所述前风筒装配;进风网罩,至少部分所述进风网罩集成于所述前手柄壳和/或所述后手柄壳。本实用新型的电吹风机为了解决现有的高速电吹风机的成本高且市场普及度不高的问题,在满足使用性能不低于现有电吹风机的前提下,通过减少零件数量、优化装配结构,实现了降低整机的物料成本、模具成本、人力工时成本的效果,从而提升产品性价比,提高电吹风机的市场占有率。

    一种出风嘴结构及吹风机
    8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017880U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323577518.5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嘴结构及吹风机,涉及吹风机技术领域,解决了吹风机吹风方式无法实时转换,不能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技术问题。该出风嘴结构,包括出风嘴,出风嘴上设置有至少两条风道,还包括安装在出风嘴上以控制不同风道开闭的风口切换机构,通过风口切换机构能够实现气流经部分风道或全部风道送风,以实现多种形式的出风控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风嘴上安装风口切换机构,可切换出风方式,使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时切换风道,提高干发速度及用户使用舒适性体验。

    负离子发生器的安装结构、出风装置及吹风机

    公开(公告)号:CN221653810U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23571408.8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机技术领域,公开了负离子发生器的安装结构、出风装置及吹风机,负离子发生器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设有固定槽,负离子发生器安装于固定槽中,第二支架具有抵压在负离子发生器上的抵压部。本实用新型发热结构用于加热空气,通过在第一支架设置固定槽,安装时,先将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到固定槽中,之后将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卡接,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卡接后,第二支架上的抵压部抵压在负离子发生器上,对负离子发生器进行限位固定,防止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窜动,无需借助额外的螺钉卡扣来固定负离子发生器,与相关技术相比,很大程度提升了负离子发生器的装配效率。

    风筒结构及电吹风
    9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635207U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323572265.2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筒结构及电吹风,风筒结构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中的内筒以及设置在内筒中的发热组件,内筒的第一端构造为开放的出风口、第二端构造为封闭的端板,发热组件相对于第二端更靠近第一端,内筒侧壁上开设有相对于第一端更靠近第二端的进风口;其中,端板构造为相对内筒的轴线倾斜且端板的内表面形成导风斜面,进风口对应导风斜面。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风筒结构采用侧进风的进风方式,利用倾斜的导风斜面对侧进风进行导流,进而风筒结构中可以免去风机部件,风使得风筒部分的结构可以大大简化,整个风筒结构的零件数量减少、尺寸和体积缩小,从而其装配的简便程度、体积的小型化程度都大大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