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13545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710455560.X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木质素降解菌强化废弃生物质水热预处理的方法,具体涉及在废弃生物质水热法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一种木质素降解菌(Cupriavidus basilensis B‑8,保藏编号CGMCC No.4240)以及通过改善培养条件进一步去除废弃生物质中的残余木质素,极大提高酶解糖化时的可及表面。该方法使水热法预处理的酶解效率提高约56%,且具有处理时间短、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成本低廉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255689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0520722.2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1/58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含砷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硫磺、亚硫酸根水热歧化硫化固砷方法,将含砷废水、亚硫酸根、硫磺的混合溶液进行水热硫化反应。本发明技术方案,创新地利用硫磺、亚硫酸根的水热歧化并进行水热硫化反应,实现固砷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含砷废水砷的有效去除,不仅如此,还能保证固砷材料的浸出稳定性,简化工艺流程和降低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707235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10294124.3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界面吸附‑原位反应生成ZIF‑8/菌丝复合材料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界面吸附‑原位反应”法,以干菌丝薄片为基体,先浸入硝酸锌溶液吸附锌离子后再放入2‑甲基咪唑溶液中进行超声反应,反复多次后得到负载多层ZIF‑8的ZIF‑8/菌丝复合材料。该方法能有效使ZIF‑8均匀负载在基体上,形成可控薄层,而且步骤简单、快速,成本低,应用前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8855010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0762580.6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io‑66/聚芳香胺复合材料在处理含六价Cr废水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的吸附剂是在水溶液中,芳香胺单体于Uio‑66表面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的Uio‑66/聚芳香胺复合材料,其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收率高,对水中Cr(VI)脱除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常温下,该吸附剂最大吸附量可达263.69mg/g,去除率可达99%以上,高于未经复合的Uio‑66及大多数报道的铬吸附材料。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含Cr(VI)酸性废水,具有工艺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34184B
公开(公告)日:2020-07-21
申请号:CN201710123562.9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菌群及其在Cr(VI)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所述复合菌群包含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52的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 BB菌、保藏编号为ATCC No.700550的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菌和保藏编号为ATCC No.700007的Pseudomonas putida F1菌。当pH值为9,三种菌接种配比为1:2:1时修复效果最佳,2天内可将不同来源、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中浸出的可溶性Cr(VI)全部还原为Cr(III)。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还原效率高、效果稳定,抗冲击力好,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499575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0170468.3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01J27/04 , B01J35/02 , C02F1/32 , C02F101/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铜‑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二氧化钛溶液中同时加入乙二胺四乙酸铜络合废水和硫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调节pH值为1.5‑3,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再调节所述混合液的pH值为3‑7,然后进行光催化原位降解;固液分离,所得固体干燥,所得固体即为硫化铜‑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不仅能够制备硫化铜‑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使其废水利用的同时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去除乙二胺四乙酸铜络合废水中重金属及有机物。
-
公开(公告)号:CN106702008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710123825.6
申请日:2017-03-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12Q1/689 , C12Q1/6851 , C12Q1/0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Cr(VI)还原复合菌群六种功能基因的方法,所述复合菌群包含保藏编号为CGMCC No.3052的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 BB菌、保藏编号为ATCC No.700550的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菌和保藏编号为ATCC No.700007的Pseudomonas putida F1菌。所述六种功能基因为BB菌的Cr(VI)还原功能基因HcrR、MR‑1菌的Cr(VI)还原酶基因OmcA、F1菌的Cr(VI)还原酶基因ChrR,以及上述三种菌的16s rDNA基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快捷,成本低廉的多重荧光PCR技术检测六种功能基因表达动态变化的方法,检测方法灵敏性和特异性高,检测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045166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85140.4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纳米氧化铜与细菌协同还原-固定水中六价铬的方法,包括:将含有六价铬的待处理水与纳米氧化铜、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混合形成待处理体系;将能够吸附还原待处理水中六价铬的细菌接种至所述待处理体系中进行培养,以使细菌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并将三价铬同步沉淀,其中,所述营养物质中的碳源不包括易与三价铬发生络合反应的成分。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能高效还原水体中的六价铬,而且能实现三价铬沉淀固定。该方法操作简单且效果显著,可能对于大多数微生物法处理六价铬及实际废水中的有机络合态三价铬的沉淀有良好的发展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190907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610569477.0
申请日:2016-07-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木质素降解细菌的用途,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木质素降解菌(Cupriavidus basilensis B‑8,保藏编号CGMCC No.4240)合成生物塑料前体—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方法。该菌株可利用未经预处理的木质素(培养基木质素浓度为1~6g/L)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在氮源缺乏的条件下(氮浓度低于60mg/L)合成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均聚物。本发明的菌种和生产方法极大的降低了碳源及其预处理成本,具有大规模工业化和产业化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358925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89140.7
申请日:2019-07-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固体废弃物处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冻融处理铁矾渣的方法。本发明应用冰冻-融化技术手段处理铁矾渣,结合硫脲、氯化钠和磷酸氢二钠等化学试剂的作用调控铁矾渣中铅、银等共存金属的形态与分布,该方法可使铁矾渣的浸出毒性降低60%~80%,有助于后续金属资源的分离回收或无害化处理。此外,化学试剂可返回冻融循环过程,实现了绿色、低耗、节能处理铁矾渣,该过程无需经过高温焙烧或高酸高碱水热处理,也为处理等其他含水高的冶炼、化工废渣或污泥提供了新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