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压塔的在线监测装置及在线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8520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53856.6

    申请日:2021-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压塔的在线监测装置,包括:支撑基座,支撑基座的内部设有第一传动组件;装设在支撑基座顶部的控制箱,控制箱的内部设有第二传动组件;装设在控制箱一侧的第一监测组件,第一监测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相连;以及装设在支撑底座底部的第二监测组件,其中,支撑底座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使控制箱相对于支撑底座旋转转动,控制箱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使第一监测组件相对于控制箱旋转转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压塔的在线监测方法。实施本发明的用于高压塔的在线监测装置及在线监测方法,能够扩大对高压塔周围多个位置的监测视野;结构精简,便于维修和维护。

    绝热支撑架
    82.
    发明公开
    绝热支撑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3468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19964.6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绝热支撑架,设置于超导外壳的内腔中,绝热支撑架包括多个贯穿自身相对两端的容置通道,多个容置通道相间隔,且多个容置通道均用于容纳液氮管,绝热支撑架的外侧还设置有滚轮,滚轮用于与超导外壳的内壁相抵接。通过上述设置,容置通道用于固定液氮管,滚轮实现绝热支撑架与超导外壳的点接触,使得超导外壳所处的温度环境难以传递至绝热支撑架内的液氮管中,从而实现了对液氮管的绝热。故可以取消目前超导外壳的壳体为双层结构的制造方式,使得超导外壳可以制造为单层结构,节约了制造材料,减少了制造成本,且单层壳体的构造使得超导外壳重量减轻,也减少了相应的运输成本。

    测温装置和超导输电系统
    8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2923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17908.9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测温装置和超导输电系统,测温装置包括热端导热柱、冷端导热柱和连接于二者之间的温差发电片。热端导热柱能够与空气接触,从而能够从空气中吸取热量,即热端导热柱处的温度较高。冷端导热柱与恒压缓冲罐中的低温氮气相接触,也即冷端导热柱的温度较低,使得连接于二者之间的温差发电片的一面热,一面冷,因而会产生热电势。温差发电片依靠冷端导热柱和热端导热柱之间的温差产生电能,从而输出电压。由于温差发电片的输出电压值与两个导热柱间的温差值成正比,因此根据温差发电片的输出电压值即可获取低温氮气的温度值,实现低温氮气的有效测量,无需连接线缆,避免了线缆的使用,方便携带和使用,提升了测温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液氮泵及超导输电系统
    8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2799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22381.9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氮泵及超导输电系统,其中液氮泵包括泵壳、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泵壳设有贯穿自身相对两端的容置通道,定子组件设置在泵壳的外部;转子组件包括安装环、转子磁体和多个叶片,安装环同轴设置在容置通道内,转子磁体同轴设置在安装环的内部,多个叶片绕容置通道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于转子磁体的内壁上,转子磁体为钇钡铜氧磁体;本申请的液氮泵及超导输电系统,通过使转子磁体为钇钡铜氧磁体,利用钇钡铜氧材料在液氮中呈现绝对抗磁性的特性,使定子组件产生的磁场既能驱动泵壳内的转子组件进行旋转,又能使转子组件在泵壳内保持磁悬浮状态,使转子组件无需外加轴承即可实现转动,有效减小液氮泵体积。

    电缆终端组件及超导电缆系统
    8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3223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22418.8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缆终端组件及超导电缆系统,超导电缆系统包括真空管道、低温管道和电缆芯,低温管道置于真空管道内,低温管道内填充有液氮,电缆芯置于低温管道内;电缆终端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引出导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用于与真空管道连通;第二壳体至少部分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二壳体用于与低温管道连通,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腔;引出导体至少部分置于第二容纳腔内,引出导体的一端用于与电缆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电气部件连接,引出导体为导热件。本申请提供的电缆终端组件及超导电缆系统,可以提高电缆终端组件的可靠性,提高电缆本体与外部电气部件之间电流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红外热成像设备及红外测距方法
    8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9017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22376.8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红外热成像设备及红外测距方法,红外热成像设备包括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和光学支架。光学支架构造有通光孔,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安装于通光孔处;其中,光学支架构造有与通光孔相连通的光传输腔,光传输腔内设置有能够进行互相切换的第一光学通道和第二光学通道;通光孔能够与第一光学通道或第二光学通道相连通。由于本申请所提供的红外热成像设备及红外测距方法检测电力设备的温度时,是通过一个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并通过切换不同的光学通道来实现双目测距成像的,因而不仅测距结果准确度较高,而且整个机构的造价成本也较低,经济效益较好。

    氦气循环泵和超导输电系统
    8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885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17894.0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氦气循环泵和超导输电系统。氦气循环泵包括壳体和驱动单元,壳体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定子线圈、电机转子磁体和离心叶轮,电机转子磁体上镀设有超导层。当流经电机转子磁体的氦气温度低于预设值例如低于‑196℃时,超导层进入超导态,呈现抗磁性,使得电机转子磁体产生的部分磁通量被超导材料抵消,进而使得电机的输出功率下降,转速下降,进而使得氦气的循环速度变慢。当流经电机转子磁体的氦气温度高于‑196℃时,超导层失超并进入正常态,不再呈现抗磁性,使得电机的输出功率上升,转速上升,进而使得氦气循环速度变快,使得氦气循环泵能够根据氦气流体温度自动调节转速,实现氦气流量的稳定可控,实现自适应。

    电缆接头及超导电缆组件
    8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5688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21664.1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缆接头及超导电缆组件,其中电缆接头包括安装件、连接件和两个对接件,安装件包括第一安装部件和第二安装部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两个对接件分别与连接件的轴向两端连接,两个对接件上设有贯穿自身相对两端的第三容置通道;本申请的电缆接头及超导电缆组件,可通过将两个对接件分别与相邻两个液氮管进行连接,便于两个液氮管内的电缆分别穿过两个对接件并进行对接,同时通过连接件对两个电缆对接后的端部进行容纳保护,并通过安装件对连接件和两个对接件进行加固,使配合形成的电缆接头整体结构紧凑,可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对相邻两个电缆的对接,且施工方便,可靠性高。

    超导用中继冷却器及超导输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363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18114.4

    申请日:2024-0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导用中继冷却器,包括管体机构、制冷管道及降温管道,管体机构包括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液氮管组件,液氮管组件内填充有液态氮;制冷管道及降温管道分别设置于第一端及第二端,且与液氮管组件相连通,制冷管道被配置为输送冷媒;降温管道被配置为流通液态氮气化后的氮气。通过设置制冷管道,可输送冷媒,以对液氮管组件的第一端内的液态氮降温;通过设置降温管道,可流通液态氮气化后的氮气,以将氮气排放至外部,从而对液氮管组件的第二端内的液态氮进行降温,从而能够保证液氮管组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内的液态氮的温度一致,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且能够避免因温度不均造成的液氮气化,从而引起超导电缆失超的现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