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17732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525328.6
申请日:2012-12-0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北供电公司
IPC: G01C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在线监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存在经济性、实用性和使用范围限制的问题,其包括以下步骤:采集输电杆塔的被监测信号并生成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到在线监测服务器,根据塔-线体系数学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计算数据,传送到远方数据服务器进行保存,用户进行浏览和分析。本发明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图形展示技术和互联网通讯技术,通过监测一些对于杆塔倾斜更为敏感的测量值,能够长时间可靠地对输电杆塔的倾斜角度进行高精度的监测,既可方便操作、调阅和浏览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完成日常性工作,又可与其他系统同平台集中管理与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05141028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656323.0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便携式临时交流电源屏;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维护简单的便携式临时交流电源屏;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便携式临时交流电源屏,包括具有箱盖、侧面挡板和底面挡板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断路器、空气开关、电源进线端子和负荷接线端子,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进线孔和出线孔,所述负荷接线端子的一端与空气开关的一端相连,所述空气开关的另一端与断路器的一端相连,所述断路器的另一端与电源进线端子的一端相连,所述进线电源线穿过进线孔与电源进线端子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出线负荷线穿过出线孔与负荷接线端子的另一端相连;适用于电力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3616592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625051.9
申请日:2013-11-28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EC61850的继电保护实时数字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包括上位机、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器、被测试数字化继电保护设备和数据接口。本发明针对目前RTDS中IEC61850模块与国内数字化继电保护设备报文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利用高通信精度芯片并结合Verilog程序设计,开发出了能够完成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处理的基于RTDS的数字化继电保护设备的测试接口,与RTDS、上位机以及被测试的数字化继电保护设备共同组成了基于IEC61850的继电保护数字动态模拟试验系统,通过天津电网内某智能变电站内220kV线路数字化保护装置的闭环测试研究及试验,发现本发明完全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4953706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161366.1
申请日:2015-04-0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计量中心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配用电的一体化信息交互方法,采集多种类型的数据信息构成信息类1,传送至智能配用电统一支撑平台;智能配用电统一支撑平台完成对信息类1中的信息的解析、校核、格式转换后形成信息类2传送至智能配用电业务应用系统;从信息类2中提取各自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使用,形成自身的控制决策信息;将各个业务应用系统形成的控制决策作为信息类3传送至智能配用电统一支撑平台;对信息类3中的信息依次进行解析和分类,按类别形成信息类4并传送至智能配用电信息采集与控制终端;各个终端从信息类4中提取各自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使用。本发明实现了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兼容。
-
公开(公告)号:CN104409232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818517.1
申请日:2014-12-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黑河供电公司
Inventor: 梁伟
IPC: H01H3/02 , G01R19/1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02 , G01R19/145 , H01H9/16
Abstract: 用于高压开关分合刀闸的感电语音提示绝缘拉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高压开关操作领域。解决了在进行高压开关分合刀闸的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技术人员亲自对刀闸进行验电,容易出现人员伤亡以及经济受损的情况。本发明提出的用于高压开关分合刀闸的感电语音提示绝缘拉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挂杆对高压开关分合刀闸进行操作,保证拉杆与人体绝缘,保障人身安全。感应探头检测挂杆是否带电,如果带电,通过信号放大触发电路、继电器电路、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的一系列动作,将会发出报警提示,如果没有带电,那么整个电路都不会发生动作,将不会发出报警提示。本发明适用于检测高压开关刀闸是否带电。
-
公开(公告)号:CN102882274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210331447.8
申请日:2012-09-07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配电网的终端融合系统,该系统包括配电综合终端;配电综合终端包括双核数据处理板件、交流量采样板件、遥信量采集板件、遥控量出口板件、状态监测传感器接口板件和配电综合终端总线;双核数据处理板件、交流量采样板件、遥信量采集板件、遥控量出口板件和状态检测传感器接口板件分别通过总线接口与配电综合终端总线连接;双核数据处理板件、交流量采样板件、遥信量采集板件、遥控量出口板件和状态检测传感器接口板件分别插在配电综合终端的总线板上。运用本发明实现的智能配电网,网络构架简化,配电终端数量减少,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供电质量,降低劳动强度,为供电系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132732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48030.1
申请日:2014-07-22
IPC: G01J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屏柜温度实时采集变电站汇控柜温度监测系统及方法,该基于屏柜温度实时采集变电站汇控柜温度监测系统设置温度采集模块和监控系统;该基于屏柜温度实时采集变电站汇控柜温度监测方法对汇控柜内的装置采集柜内实时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控系统,并对不同汇控柜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比对判断,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本发明可实现对变电站内就地下放屏柜内的温度实时监测,获取长期运行数据,及时发现屏柜温度过高等预警信息,为运行人员提供实测数据,从而相应的采取措施,保障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另外,本发明中适用于智能变电站汇控柜内的实时温度的监测和分析,对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079072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331847.8
申请日:2014-0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汇控柜湿度监测方法,其技术特点是:包括实时采集汇控柜湿度步骤;上送采集到的湿度数据步骤;数据比对步骤;数据分析步骤。本发明利用汇控柜内的装置采集柜内实时的湿度并将数据传输到后台监控系统,由后台监控系统对不同汇控柜内的湿度进行实时比对判断,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及时发现屏柜湿度过高等预警信息,为运行人员提供实测数据,从而相应的采取措施,保障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进一步分析柜内湿度变化对二次装置寿命及性能的影响;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智能变电站汇控柜内的实时湿度的监测和分析,对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852655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509837.X
申请日:2012-12-03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小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的配电网故障分析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⑴初始化网络参数;⑵计算负荷注入电流;⑶叠加故障节点和小型异步风力发电机接入节点的注入电流;⑷回推计算各支路电流;⑸前推修正各节点电压;⑹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⑺判断小型异步风力发电机当前是否并网运行;⑻检验小型异步风力发电机是否仍满足并网条件;⑼小型异步风力发电机功率因素是否满足要求;⑽输出结果。本发明根据小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的特点,对含小型异步风力发电机的辐射状配电网故障进行有效分析,为小型异步风力发电机并网发电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3616592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25051.9
申请日:2013-11-28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EC61850的继电保护实时数字动态模拟试验系统,包括上位机、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器、被测试数字化继电保护设备和数据接口。本发明针对目前RTDS中IEC61850模块与国内数字化继电保护设备报文数据格式不一致的问题,利用高通信精度芯片并结合Verilog程序设计,开发出了能够完成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处理的基于RTDS的数字化继电保护设备的测试接口,与RTDS、上位机以及被测试的数字化继电保护设备共同组成了基于IEC61850的继电保护数字动态模拟试验系统,通过天津电网内某智能变电站内220kV线路数字化保护装置的闭环测试研究及试验,发现本发明完全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