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处理系统、近红外光补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97586B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011635076.3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处理系统、近红外光补光控制方法及装置,该图像处理系统中,光学单元,用于对入射光的部分波长区间光谱进行阻挡,输出入射图像传感器的目标光信号;图像传感器单元,包括一个图像传感器,用于通过图像传感器的像素阵列中各像素对目标光信号的感光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图像传感器的读出电路后,输出第一格式的图像信号;曝光控制单元,用于输出曝光控制信号给图像传感器单元,以控制图像传感器单元的图像传感器的像素阵列中各像素的各个通道的曝光;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将第一格式的图像信号进行第一处理得到第一格式的第一处理图像;将第一格式的第一处理图像进行第二处理得到第二格式的第二处理图像。该图像处理系统可以优化图像处理效果。

    获取图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90745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1911137137.0

    申请日:2019-11-1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获取图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属于视频监控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图像的方法,通过摄像设备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一图像和在补光条件下抓拍该目标对象的第二图像,在第一图像中确定该目标对象的指定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区域,以及在第二图像中确定该指定区域对应的第二目标区域;基于第一目标区域的反射区域信息对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目标区域进行去反射处理,得到第三图像。该方法根据第一图像中第一目标区域的反射区域信息对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目标区域进行去反射处理,从而得到无反射的第三图像,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

    一种图像处理系统、近红外光补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9758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35076.3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图像处理系统、近红外光补光控制方法及装置,该图像处理系统中,光学单元,用于对入射光的部分波长区间光谱进行阻挡,输出入射图像传感器的目标光信号;图像传感器单元,包括一个图像传感器,用于通过图像传感器的像素阵列中各像素对目标光信号的感光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图像传感器的读出电路后,输出第一格式的图像信号;曝光控制单元,用于输出曝光控制信号给图像传感器单元,以控制图像传感器单元的图像传感器的像素阵列中各像素的各个通道的曝光;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将第一格式的图像信号进行第一处理得到第一格式的第一处理图像;将第一格式的第一处理图像进行第二处理得到第二格式的第二处理图像。该图像处理系统可以优化图像处理效果。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0493583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1810875810.X

    申请日:2018-08-03

    Inventor: 范蒙 俞海 浦世亮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方案可以获得图像传感器采集的原始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原始图像数据至少包括原始全通通道数据、原始第一色彩通道数据和原始第二色彩通道数据,任一通道数据均具有空洞像素点,所述第一色彩通道和所述第二色彩通道为R、G、B色彩通道中的其中两种;基于所述原始图像数据,生成全分辨率的全通通道图像和全分辨率的RGB图像;将所述全通通道图像与所述RGB图像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图像。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采集到质量较好的清晰图像。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9429001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710742762.2

    申请日:2017-08-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图像采集方法中,首先采集入射光中的可见光信号,获得目标可见光图像;并采集上述入射光中的非可见光信号,获得非可见光宽动态范围图像;然后对所获得的目标可见光图像以及非可见光宽动态范围图像进行配准,得到目标可见光图像的配准图像以及非可见光宽动态范围图像的配准图像,最后,融合所得到的两种配准图像,得到目标图像,即完成图像的采集。非可见光宽动态范围图像的过曝现象明显小于非可见光低动态范围图像,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的非可见光宽动态范围图像具有更加丰富的图像细节,图像融合效果好,保证最终融合获得的图像的成像质量。

    获取图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90770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1911135731.6

    申请日:2019-11-1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获取图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属于视频监控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图像的方法,通过摄像设备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一图像和通过该摄像设备的第二摄像头在补光条件下抓拍该目标对象的第二图像,在第一图像中确定该目标对象的指定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区域,以及在第二图像中确定该指定区域对应的第二目标区域;基于第一目标区域的反射区域信息对第二图像中的第二目标区域进行去反射处理,得到第三图像。该方法根据第一目标区域的反射区域信息对第二目标区域进行去反射处理,得到无反射的第三图像,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及摄像机

    公开(公告)号:CN11224311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910646333.4

    申请日:2019-07-17

    Inventor: 叶鹏钊 肖飞 范蒙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方法及摄像机,属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该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神经网络平台单元和后处理平台单元。神经网络平台单元用于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RGB‑IR图像进行插值,得到全分辨率RGB图像。后处理平台单元用于对全分辨率RGB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RGB图像,处理后的RGB图像为可见光图像。因此,可以预先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使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输出更接近于直接采集的全分辨率RGB图像的全分辨率RGB图像。这样的话,相对于直接插值的方式确定全分辨率RGB图像,通过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确定的全分辨率RGB图像的效果更好,且对图像进行处理的效率也较高。

    一种图像融合方法、装置及图像采集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712102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711008121.0

    申请日:2017-10-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融合方法、装置及图像采集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可见光图像,并获取红外光图像;根据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红外光图像,得到融合纹理系数;根据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红外光图像,得到反射系数;根据所述融合纹理系数、所述反射系数,对所述红外光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图像。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光图像,计算得到对应的融合纹理系数和反射系数,进而根据计算得到的融合纹理系数和反射系数对图像进行融合时,能够有效提取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光图像的优势信息,控制红外光图像的融合强度,可在提升融合图像亮度的同时有效提升融合结果的信噪比,也即提高了融合图像的质量。

    图像融合设备和图像融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19062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710074203.9

    申请日:2017-02-10

    Inventor: 范蒙 俞海 浦世亮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图像融合设备及图像融合方法。该图像融合设备包括:光采集装置、图像处理器,以及具有红绿蓝RGB通道和红外IR通道的图像传感器;光采集装置对入射光中第一预定波长区间的光谱进行阻挡,得到目标光;第一预定波长区间为:该图像传感器中RGB通道与IR通道在红外波段上响应差别高于第一预定阈值的光谱的波长区间;图像传感器通过RGB通道和IR通道,将目标光转换为图像信号;图像处理器将图像信号解析为色彩信号和对红外波段感光的亮度信号,并将色彩信号和亮度信号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后图像。通过本方案,可以简化图像处理器从色彩信号中去除红外成分的运算,提高融合效率。

    一种测量方法及装置
    9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764233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610669751.1

    申请日:2016-08-1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应用于图像采集设备,该方法包括:采集图像数据以生成图像数据文件;捕捉图像数据文件所对应的图像画面中的待测量对象;获得待测量对象在图像画面中的最低点所在的水平线与图像画面的中心点所在的水平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基于第一距离、图像采集设备的架设高度和图像采集设备的俯仰角,计算待测量对象与图像采集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图像采集设备不仅能实现其自身与待测量对象之间距离的测量,并且,其生产成本也比较低,安装起来也较为方便便捷,能够较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