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7073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1726035.4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1B19/00 , H01L31/18 , H01L21/02 , H01L31/032 , H01L31/0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硒基化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超高温生长过程获得存在硒元素缺失的特定物相的高结晶质量的硒基化合物,然后在含硒环境下热处理硒基化合物,保持特定物相和改善硒元素化学计量比,得到特定物相和特定硒元素化学计量比的硒基化合物。相比传统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显著改善了硒基化合物薄膜制备的可控性,得到高结晶质量、硒组分可控、低缺陷密度的硒基化合物薄膜,从而提高基于硒基化合物功能层的光电器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599922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010391948.X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伏太阳电池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过非极性溶剂调控PEDOT:PSS薄膜组分纵向分布的方法及其薄膜与应用。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基材上沉积A聚苯乙烯磺酸酯溶液,形成湿膜,进行一次退火处理,形成薄膜;在薄膜表面沉积B非极性溶剂,进行二次退火处理,得到组分纵向分布的PEDOT:PSS薄膜。本发明方法实现了PEDOT:PSS薄膜组分在垂直方向上的重新分布,使PSS更多地沉积到底部以钝化硅片表面缺陷态,而PEDOT更多地积累于表面以促进载流子提取,少子寿命高达250μs以上;基于其得到的器件,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可达13.78%,提高了17%;可广泛应用于太阳电池、硅片检测及硅片(56)对比文件Kuan Sun等.Improvement in thephotovoltaic efficiency of polymer solarcells by treating the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sulfonate) buffer layer with co-solvents of hydrophilic organic solventsand hydrophobic 1,2-dichlorobenzene.Solar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11,第97卷第89-96页.
-
公开(公告)号:CN11601870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80051027.1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探针对电化学设备(例如电池)内部的状态进行原位和实时监测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将输入光导入到光纤探针中并检测从其传输的输出光;根据输出光确定电化学设备的健康状态。其健康状态可以根据折射率或包层模式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变化确定,其中变化是输出光相对于先前状态的瞬时状态下的变化。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其他参数,包括电化学设备内部的荷电状态、温度、压力、应变、位移、振动或释放的气体。通过使用纤芯模式的校正,这些参数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48335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17998.4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面积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真空气相沉制备方法及利用该钙钛矿薄膜制备的光伏器件。大面积高质量钙钛矿薄膜的真空气相沉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纳米颗粒对基底进行修饰,之后在修饰的基底上利用真空蒸发方法制备钙钛矿薄膜。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利用氧化物纳米颗粒修饰基底从而调控薄膜质量,有利于大面积高性能钙钛矿光电器件的实现。光伏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透明衬底、透明底电极、第一传输层、钙钛矿吸光层、第二传输层和背电极。本申请中的钙钛矿器件,在第一传输层上进行纳米颗粒修饰,从而改善钙钛矿层质量,实现大面积高性能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5124747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94521.0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反溶剂,包括乙酸乙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0.1~0.4mg/mL。本发明还发明公开了一种钙钛矿‑PMMA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在采用钙钛矿前驱体制备钙钛矿薄膜的过程中,采用上述的用于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反溶剂进行反溶剂处理,热处理后得到钙钛矿‑PMMA复合薄膜。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包括上述的钙钛矿‑PMMA复合薄膜。本发明的用于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反溶剂,PMMA能同时占据钙钛矿薄膜晶界和“埋底界面”孔隙,有效钝化钙钛矿薄膜和减少界面非辐射复合,最终提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99833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406755.1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麦耀华 , 广州暨南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钙钛矿太阳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界面接触的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高效界面接触的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从底层到顶层分别为FTO透明电极基底、铜掺杂氧化镍、双修饰层、A位掺杂的混合阳离子Kδ‑CsFAMA基钙钛矿活性层、钝化层(二维钙钛矿)、PCBM、双修饰层和顶部电极银。此方法有效解决了反式结构钙钛矿太阳电池中存在的严重非辐射和界面接触差等问题,已开发的反式钙钛矿太阳电池组件效率接近17%,为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商业化提供技术储备。可以应用于大面积太阳发电板,太空卫星系统,智能路灯,弱光室内采集系统和太阳智能汽车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74406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96219.5
申请日:2022-03-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H01L31/0445 , H01L31/032 , H01L31/0224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光伏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背电极、第一功能层以及第一顶电极以及依次位于所述衬底另一侧的第二背电极、第二功能层以及第二顶电极,所述第一功能层至少包括第一背接触层,所述第二功能层至少包括第二背接触层,其中,所述第一背接触层及第二背接触层的材质为p+型硒化铅。本申请提供的光伏装置由于背接触层是采用硒化铅材质,采用热蒸发工艺制备时衬底的温度采用常温,从而采用金属箔作为衬底时,不会造成金属箔衬底中的元素向器件扩散,采用聚合物衬底时,避免了聚合物衬底处于高温状态,所以,采用热蒸发工艺形成背接触层时对衬底的材质选择范围大。
-
公开(公告)号:CN112054254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010832469.7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光纤原位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光源、光谱仪和光纤传感器,所述光纤传感器为反射式光纤传感器或透射式光纤传感器,所述光纤传感器植入电池内部,与电池内部的其中一个或两个电极紧贴,所述电池与充放电装置、外部用电负载或电化学工作站连接。本发明利用光学手段获取电学信息,将微型的光纤传感器植入电池内部,即可实现对电池内部枝晶生长状况的实时原位检测,为由枝晶生长引起的电池安全隐患提供提早预警,为电池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手段;此外,还可同时检测电池内部的电量、温度和压力信息,具有抗电磁干扰、不带电、低传输损耗、多点复用的特点,可实现对电池组内多个电池的实时、远程、多参量、网络化原位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99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27398.6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钙钛矿太阳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稳定大面积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高效稳定大面积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包括导电基片层,导电基片层表面依次形成有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吸光层、电子传输层、ALD晶种层、ALD原子层和TCO透明电极,ALD晶种层、ALD原子层形成溅射缓冲双层。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大面积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在电池活性面积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使得大面积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效率与稳定性两大性能得到大大改善,为将来大面积半透明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商业化提供技术储备,可应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与叠层电池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47153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90324.2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10/4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共晶溶剂的锂二次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含共晶溶剂的锂二次电池电解液是由室温下呈流动液体形态的共晶溶剂和锂二次电池的电解液组成,其中共晶溶剂为电解液总重量百分比的0.5%~80%;所述的共晶溶剂由含氮化合物与季铵盐按摩尔比(2~4):1组成;所述锂二次电池电解液是指碳酸酯基电解液或醚类电解液。本发明采用共晶溶剂作为添加剂,制备锂二次电池电解液,能够增强不溶或微溶的含氮化合物功能性物质在有机电解液中的溶解度;实现了金属锂的均匀沉积,从而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和提升金属锂二次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显著提升了锂二次电池的性能。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安全性好,适合于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具备产业化的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