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9392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599692.X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48 , H02J3/50 , H02J3/24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馈风机机侧变流器控制参数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电网电压定向的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目标双馈风机机侧变流器的功率‑电流双闭环控制模型;预设有功功率以及无功功率扰动信号,并将扰动信号输入功率‑电流双闭环控制模型,获取电流响应曲线;对电流响应曲线进行均匀采样,结合预设目标损失函数,进行双馈风机机侧变流器控制参数识别。本发明解决了新能源发电单元阻抗建模中面临的参数获取难题。该方法不依赖于目标系统的详细结构、运行状态以及相关参数,而是通过对电流响应曲线的采样和分析,结合预设的目标损失函数,实现了对双馈风机机侧变流器控制参数的准确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869052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599690.0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H02J3/38 , G06F30/18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网变换器交直流动态的扩展等效源荷判稳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目标风电并网系统的结构参数以及运行参数,并根据结构参数建立源荷稳定性分析模型;根据源荷稳定性分析模型,对目标风电并网系统中直流电网、交流电网以及VSC变流器进行表征,并获取第一小扰动特性以及第二小扰动特性;根据第一小扰动特性以及第二小扰动特性,结合预设系统临界失稳条件计算风电并网系统的阻抗比,并得到目标风电并网系统的奈氏根轨迹;根据奈氏根轨迹判断并网变换器系统的稳定性。能够用于直流侧动态失稳工况下的系统稳定性分析,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在含有直流耦合动态时的系统判稳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3947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292425.8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配电网储能优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使用双层优化模型和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得到有源配电网中有效提高静态稳定性的ES的最优位置信息、容量大小和相应的运行策略。ES分配的优化问题可以被转换为双层优化模型,在上层模型中,以规划时间内储能系统的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做出决策来优化分配要将ES安装在哪些母线上,确定ES的位置;下层模型以规划期内储能系统的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进而确定ES的容量和相应的运行策略。本发明有助于提高储能配置的有效性以及容量配置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12890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292427.7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算法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日前调度模型进行预测并下发调度计划;采用数据接口对原始数据报表进行解析,将原始数据报表转化为自定义格式数据报表;利用萤火虫优化算法模块进行机组组合与经济调度,利用抽水蓄能机组进行资源调度,实现资源调度和成本最小化;根据优化算法的结果,生成计划表,变化记录,确保处于合理状态。本发明实现优化能源基地能源调度,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新能源联合优化配置,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发挥电池储能以及抽水蓄能的调峰作用,减少弃风弃光;抽水蓄能电站优化调度,合理利用调节库容,保证水资源充分利用;基地能源多元化,提高电力系统对于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实现能源互补。
-
公开(公告)号:CN11839621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35079.4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18/24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极端事件下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生存能力评估系统及方法,涉及配电网性能评估技术领域,包括极端事件模块1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系统模块失效概率信号10和事件强度信号11;失效概率信号10作用于失效场景模块2,得到各失效场景20及各失效场景的概率信号21;失效场景20经过调度响应模块3得到系统的时域运行状态函数信号30;系统修复模块4接收事件强度信号11,计算得到修复时间40;最终将各失效场景的概率信号21、状态函数信号30和修复时间40输入生存能力评估模块5,完成对电网系统的生存能力的评估。本发明能够针对更多种类的极端灾害对电力系统网络和设备进行系统性的评估,给出精确的生存能力评估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40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48977.9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分析和优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数据预处理得到源荷初始化参数信号,经过遗传算法优化和神经网络算法优化,得到源荷的预测数据,通过改进型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净负荷聚类计算,得到多类型调峰时间尺度不确定场景信息,通过聚类效果评价,得到最优信息,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计算,得到新能源不确定性信息,通过高斯混合模型聚类计算,得到多类型调频时间尺度不确定典型场景信息,通过净负荷场景集分析,得到高比例新能源多尺度不确定性场景信息。本专利相比传统聚类方法簇间差异性更大,簇内相似性更小,聚类效果更好,所得调峰和调频多时间尺度场景集能有效表征历史数据中净负荷的不确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639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60550.0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48 , H02J3/50 , H02J3/38 , H02J3/00 ,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机组的稳态控制模型辨识构建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新能源机组中各新能源设备的性能控制参数,对新能源机组的性能控制状态进行稳定程度反馈;获取并分析各新能源设备的运行特征数据,对新能源机组的运行特征状态进行稳定程度反馈;根据新能源机组的故障调整参数,评估新能源机组的稳态控制评价值,构建新能源机组的稳态控制模型。本发明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机组在不稳定的环境下的性能控制状态稳定运行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新能源机组的故障调整能力,更好地预测和控制新能源机组的运行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01758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783061.5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均衡的多电平MMC储能变流器拓扑电路及预测方法,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包括均衡电路,所述均衡电路包括钳位四子模块电路,所述钳位四子模块电路包括第一钳位双子模块和第二钳位双子模块;所述第一钳位双子模块、第二钳位双子模块与负荷开关相连;所述钳位双子模块包括第一半桥子模块、第二半桥子模块、第一钳位二极管、第二钳位二极管以及引导IGBT;所述引导IGBT在正常操作条件下被配置为持续导通状态,电气上等效于一条导线,实现所述第一半桥子模块和第二半桥子模块的级联。本发明控制开关管的开通和闭合来减小各子模块之间电压和能量差异性,达到均衡管理MMC子模块的目的,此外增加一负荷开关以提高其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6998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783059.8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变流器的故障穿越特性快速检测判断方法及系统,涉及储能变流器故障穿越特性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基于RTDS实时仿真平台构建储能变流半实物模型;构建线路阻抗与故障发生装置模块;通过储能变流器额定参数与不同电网强度构建线路阻抗计算模块,构建短路阻抗参数计算与短路开关控制模块;构建储能变流器故障测试集与故障自动切换模块;构建故障穿越特性判断模块,判断是否满足故障穿越要求;基于故障测试集对储能变流器半实物模型进行快速故障穿越测试,依据结果判断是否通过故障穿越测试。本发明通过对故障穿越特性的全面测试和分析,有助于提高储能变流器在面对电网故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414373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059287.X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网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竖杆拉线拉力测量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拉线杆塔施工过程中快速、方便的测量拉线拉力的方法,本发明简单易操作,可在现场施工中测量,无需将拉线带回实验室,提高了测量效率,且无需测量角度,只需测量线段长度即可,有效地提高拉线拉力测量的快速性、易用性,能适应现场使用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