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5143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62606.2
申请日:2016-11-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 G01R31/343 ,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量化评估发电机组动态特性的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目前电网中采用阻尼比指标评价发电机组的动态特性时指标相对单一,由于阻尼比指标和电网其他形式的新的动态稳定问题无直接关系,无法用阻尼比指标分析和判断此新的动态稳定问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包括:生成多项指标;提取分析指标需用的发电机组扰动数据信息;根据提取的发电机组扰动数据信息对指标进行计算量化,得到各个指标对应在发电机组功率波动或振荡过程中的具体计算量化结果;根据计算量化结果的预置分配权重,对发电机组的动态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综合评估结果;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判断发电机组的动态稳定性,定位发电机组动态稳定问题的原因。
-
公开(公告)号:CN11619153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587247.9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的测算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预定电压范围内获取光伏板的最大功率点的初始电压;基于预设的最大功率点端口电流方程,利用上一次的端口电压迭代计算本次的最大功率点的端口电流,并基于预设的最大功率点端口电压方程,利用本次的端口电流迭代计算本次的最大功率点的端口电压,直至上一次的端口电压与本次的端口电压的电压差小于预设最大误差;在所述的电压差小于预设最大误差时,输出本次的端口电流及本次的端口电压作为测算的最大功率点的目标端口电流及目标端口电压。本发明可以较为简便地测算得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减少测算时间,且更为准确地测算得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183904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112438.X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K13/00 , H02M7/5387 , H02M7/219 , H02J7/00 , H02J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频变压器的温度检测平台,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高频变压器的实时温度、高频变压器的磁芯与绕组的实时温度;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检测电路的电流与时间占比;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检测电路采集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所述检测电路,用于产生电流驱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本发明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高频变压器的整体以及其磁芯与绕组的温度,无需接入高频变压器的电路中,避免拉低高频变压器的功率情况,并能减少检测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48154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219502.4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变短路电流批量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变压器所连接系统的等值参数和变压器设备铭牌额定参数;选取基准容量与基准电压作为折算基准,根据所述折算基准对所述变压器所连接的系统等值参数和所述变压器设备铭牌参数进行标幺值折算,得到所述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所需的折算参数;确定不同的待测工况下的变压器故障求解模型,将所述折算参数分别输入至各个变压器故障求解模型,得到与不同的待测工况相对应的主变短路电流数据。本发明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针对于实际多运行工况下主变短路电流的批量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513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38979.3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安然然 , 王红星 , 郑锦抛 , 张远 , 梁晓兵 , 刘军 , 陶然 , 陈兴华 , 陈锦昌 , 王钤 , 王奕 , 黄振琳 , 梅成林 , 赵艳军 , 杨跃 , 岳菁鹏 , 陆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力发电多源输入电能变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发电整流单元、储能单元、光伏发电单元、卸荷单元和并网逆变单元。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波力发电单元输出功率和光伏发电单元发出功率的总和,与海岛微电网消耗功率和船上用电负荷消耗功率的总和,比较得到储能单元充放电状态结果并根据结果对蓄电池组充放电状态进行初判断,得到储能单元蓄电池组充放电状态结果;根据储能单元蓄电池组充放电状态结果,选择并执行协调控制措施。本发明能够解决目前单源输入波力发电平台不能兼顾多源输入时电能变换系统各子单元结构间的能量协调控制问题,从而降低波力、光伏发电波动性,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56043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10752165.X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无功和电压幅值的最优潮流优化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电力系统的预设参数构建考虑无功和电压幅值的线性潮流方程;构建计及无功电价的电力系统发电总成本;根据约束条件、所述线性潮流方程及所述发电总成本,构建混合整数线性最优潮流模型;根据混合整数线性求解器对所述最优潮流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求解结果;对所述求解结果进行可行性恢复,得到最优潮流结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考虑无功和电压幅值的最优潮流优化方法及系统,不仅考虑了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离散无功补偿设备,而且还考虑了无功和电压幅值,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无功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04919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11158936.6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压配网储能装置配置方法、装置和设备,基于实际应用场景建立低压配网仿真模型,在预置电压约束条件下,分析低压配网仿真模型的储能装置配置,从而合理确定低压配网仿真模型中的储能装置的安装位置和安装容量大小,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低压配网储能装置配置流程,有效可靠地实现了低压配网的储能装置配置,不需要依赖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经验,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而导致配置可靠性降低的缺陷,解决了现有的低压配网储能装置安装容量和安装位置的选择方式,依赖于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水平,且存在人为因素导致的选取误差,可靠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16207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11434687.1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储能的聚合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所有分布式储能系统的额定容量和历史充放电数据;基于额定容量和历史充放电数据,结合预设的荷电状态函数模型,确定所有所述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预测值;将所述荷电状态预测值输入可控总量计算模型,得到在一个调度周期内所有所述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可控总量;若接收到电力交易中心发送的充放电请求,则响应所述充放电请求,根据所述可控总量,控制所述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由运营平台聚合控制所有分布式储能系统,精确设置分布式储能中每个储能的参数,从而最大化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填补现阶段分布式处理随机性对电网安全和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86553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118098.0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流器功率单元的均压装置及电压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与所述第二桥臂并联形成半桥电路;所述装置还包括吸收电容、支撑电容、采集单元、控制单元、DC/DC变换器、开关以及散热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变流器功率单元均压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将支撑电容过充的能量转换为散热装置的动能,降低变流器功率单元的电压,并且能够将变流器功率单元内支撑电容过充的能量转化为散热装置的动能,大大增强了变流器功率单元的散热效果,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0545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20853.5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场AGC、AVC功能移动测试系统,包括:模型系统,用于获取并显示被测厂站中各关键节点的实时数据,并根据实时数据更新被测厂站的拓扑模型,对拓扑模型进行分析计算;测试系统,用于生成并发送测试指令至被测厂站的控制系统,使得被测厂站根据测试指令进行响应并反馈对应的测试数据至测试结果处理系统;测试结果处理系统,用于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生成报告。本申请能够打破地区限制,便于携带,可灵活接入即将投运的被测厂站,现场测试AGC、AVC等并网特性,直接出具测试结果,免去并网过程中主站重复核对信号、模型及参数的过程,优化被测厂站并网特性调试和涉网测试时间窗口,加快其并网投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