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3306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88742.4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故障初瞬时段的换流站建模方法及装置,方法根据换流变压器绕组漏抗标幺值、换流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换流变压器额定容量以及换流变压器铜损标幺值,计算换流站模型中换流变压器的第一等值电感和第一等值电阻;根据换流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换流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压、换流站中滤波器的实际电感,以及换流站中滤波器的实际电容,计算换流站模型中滤波器的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根据第一等值电感、第一等值电阻、第一电感以及第一电容构建换流站的等值电路,获得换流站模型。通过实施本发明能够简化换流站模型的构建,降低模型构建的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3653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15621.X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通道告警信息的站域保护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变电站内多条就地线路通道和/或多条广域线路通道的告警信息,并统计告警数目;若告警数目等于第一阈值,若多条线路的通道告警数目均等于第二阈值,则判定通信电源失压并采用第一保护策略进行保护,若多条线路中的任意一条线路的通道告警数目等于第三阈值,则判定邻站直流失压并采用第二保护策略进行保护;若告警数目大于等于第四阈值,若多条线路的通道告警数目等于第一阈值或第二阈值,采用第一保护策略进行保护。本发明能通过检测告警数目正确识别线路故障问题,对不同的故障工况投入相应的保护,提高变电站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4623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810700155.4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SCAD的变压器仿真模型构建方法,采用本方法得到的变压器仿真模型,分配至第一绕组侧的短路阻抗是与目标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的自漏感对应的电感和与目标参数中的第一绕组中的绕组电阻对应的电阻,分配至第二绕组侧的短路阻抗是与目标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的自漏抗和所述第二绕组的绕组电阻相对应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平均分配短路阻抗至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方案,本方法能正确分配短路阻抗,从而避免对变压器的暂态特性产生影响,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变压器仿真模型构建装置及设备,效果如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854800B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1910936834.6
申请日:2019-09-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零序过流整定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在励磁涌流三相不平衡产生的零序电流中获取最大零序电流和最大零序电流对应的任意一组特征角度组合,特征角度组合包括特征合闸角和特征分闸角;控制处于运行状态下的变压器以特征分闸角进行三相电同时分闸;控制变压器以特征合闸角进行三相电同时合闸,记录合闸过程中的录波数据;根据录波数据计算实际零序电流值,将实际零序电流值乘以预置系数,得到零序过流整定值。本申请解决了现场工程的变压器投运时产生最大零序电流对零序过流保护的影响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80160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1911243618.X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nventor: 刘琨 , 黄明辉 , 李一泉 , 陈桥平 , 邓旭阳 , 刘世丹 , 王育学 , 朱晓华 , 刘玮 , 王增超 , 索江镭 , 王峰 , 吴梓亮 , 张智锐 , 焦邵麟 , 屠卿瑞 , 袁亮荣 , 谭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弧光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包括获取采样到的零序电压序列f(n)进行傅里叶变换,获取所需的第三次谐波的幅值U3和第五次谐波的幅值U5以及基波的幅值U1,并将根据预置公式求得的第三次谐波含量D3和第五次谐波含量D5进行求和,获得总谐波含量Hn,当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周期的所述总谐波含量Hn超过整定值P时,从而判定所述配电系统发生了弧光高阻接地故障。本实施例的方法以谐波的越限来实现检测算法的启动,以线路间暂态零序电流的相关性实现故障线路的判别,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敏性;能够高效、快速地识别出弧光高阻接地故障的故障线路,对快速恢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24174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80676.2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故障切除方法及装置,应用于站域保护装置,站域保护装置分别连接多条支路上分别设置的就地线路保护装置以及断路器,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目标支路上目标就地线路保护装置发送的装置失效信息;在接收到所述目标就地线路保护装置发送的装置失效信息时,采集所述目标支路对应的电压以及电流,并判断所述电压以及电流是否包含于预先存储的站域距离保护的电压以及电流集合;在所述电压以及电流包含于预先存储的站域距离保护的电压以及电流集合时,通过所述断路器切断目标支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09557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10889.0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最优通信路径的设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层次化保护系统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变电站节点、路径的修复率、路径的故障率、通信路径上的通信流量及通信路径上的通信容量,以作为待测数据;根据目标参数及目标参数的权重构建目标函数,目标参数包括通信路径的延时、网络可靠性及网络利用率;将待测数据输入至所述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两两变电站之间的最优通信路径,进而组合得到层次化保护系统的最优通信路径集。本发明提供的设计方法无需对既有协议、设备、拓扑结构进行改造,通过只与自身相邻的变电站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较完备的保护效果,具有易实施、成本小、实时性及可靠性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06731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532259.0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2H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对站用直流电源失压的站域保护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判断是否出现站用直流电源失压;若是,利用就地层保护及站域层保护判断故障元件;若否,结束故障排查;根据故障判断结果发送跳令至与所述故障元件相连的断路器;判断所述断路器中是否存在过流断路器;若否,结束故障排查;若是,根据与所述过流断路器相连的故障元件类型执行相应操作,并在执行后结束故障排查。本发明提供的应对站用直流电源失压的站域保护方法,能够在站用直流电源失压时,合理制定故障切除方法,从而快速有效地切除故障,以减小故障的影响范围,具有成本低、易实施、准确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95367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44452.1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4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时钟同步协议对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计算获取时钟链路延时,其中,所述时钟链路延时包括主从时钟链路延时或从主时钟链路延时;根据所述时钟链路延时构造Hankel矩阵;采用奇异值分解所述Hankel矩阵获取去噪链路延时;根据所述去噪链路延时计算主时钟和从时钟的偏差,根据所述偏差修正从时钟时间。本发明通过构造Hankel矩阵并采用奇异值分解获取去噪链路延时,从而修正从时钟时间,降低队列延时的干扰,提高精确时钟同步协议对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638780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0016137.9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保护装置控制方法,包括:若计算得到的差流突变量大于预设突变量阈值,根据对应当前时刻的第一差流,计算第一差流的二次谐波含量;若二次谐波含量大于预设二次谐波阈值,启动涌流区分逻辑;计算第一差流的第一非周期分量幅值;根据第一非周期分量幅值以及第二非周期分量幅值,判断差流的非周期分量幅值在时域上是否存在递增区间;其中,第二非周期分量幅值对应第二时刻的第二差流,第二时刻在当前时刻之前;若是,将差动保护的原始制动特性切换至预设的高制动特性,直至检测到的差流低于预设差流门槛值,切换回所述原始制动特性;解决了由于和应涌流的影响,二次谐波制动失效,差动保护误动作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