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77813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564969.2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变电站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各种变电站设备发送的设备参数数据,所述设备参数数据包括设备信息、参数项目名称和参数数值;对设备参数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异常的设备参数数据,每个异常的设备参数数据对应有异常等级;对异常的设备参数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异常原因及待维修部位;调取变电站的设备保养信息,根据设备保养信息和待维修部位确定加强保养项目和同期保养项目;根据待维修部位、加强保养项目和同期保养项目确定保养维修工具和保养维修人数。如此,在进行设备维修的同时,会顺带进行部分的设备保养工作,这样工作人员前往无人值守变电站一次,能够尽可能执行较多的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557781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564969.2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变电站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各种变电站设备发送的设备参数数据,所述设备参数数据包括设备信息、参数项目名称和参数数值;对设备参数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异常的设备参数数据,每个异常的设备参数数据对应有异常等级;对异常的设备参数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异常原因及待维修部位;调取变电站的设备保养信息,根据设备保养信息和待维修部位确定加强保养项目和同期保养项目;根据待维修部位、加强保养项目和同期保养项目确定保养维修工具和保养维修人数。如此,在进行设备维修的同时,会顺带进行部分的设备保养工作,这样工作人员前往无人值守变电站一次,能够尽可能执行较多的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94129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510021823.0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蒸汽闭式循环的双储热方法,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包括建立热蒸汽闭式循环的双储热系统,制定循环控制策略和储热控制策略,动态调整增压站ZYZ到用户端的放热模式和闪蒸罐SZ到储能罐CN之间的循环储热,解决了储能罐和闪蒸罐之间的高效内循环储热、用户端供热需求与系统储热能力之间的动态平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现储能罐与闪蒸罐的热量交互,提升储热系统的能量利用率,确保用户端蒸汽供热需求的优先满足,同时兼顾内循环储热,动态调整微压站WYZ和外部热水箱的启停逻辑,实现多热源协同工作,减少热量损失和能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934147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64460.9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顶棚、用于支撑的固定钢架和铺设在所述顶棚上端的多组光伏板,余热回收机构,余热回收机构由中空板件、冷媒换热管、冷媒换热柜、连接管道和冷媒换热设备组成,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对称设置在光伏板的左右两端,且固定机构用于对光伏板与中空板件之间进行限位,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对称设置在冷媒换热柜下端的前后两侧。该光伏余热回收系统,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便于将中空板件和冷媒换热管加装在光伏板的下端,通过中空板件、冷媒换热管、连接管道和冷媒换热设备,能够对光伏板的余热进行回收,将该热量回收用于给电热储能设备预热,既回收了余热,又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2338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062360.8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市金坛区供电分公司 ,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慧余热蒸汽发生系统中的蒸汽压缩机组,包括气压罐、喷水泵、水蒸汽压缩机、电机、急冷油泵、油箱、稳压机构、蒸汽进口管、排污口管、蒸汽出口管、水蒸汽压缩导出管、隔离气进口管、补水口管和闪蒸罐补水口管。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实现利用谷电峰段通电运行的蒸汽压缩机组将智能蓄热装置内的低压蒸汽增压至用户需要的压力来供给用户使用的功能,蒸汽压缩机组内的有充足的低压蒸汽在稳压机构和气压罐作用下,可以保证用户需求的蒸汽量,提高蒸汽输出的均压安全性,通过利用稳压动力作用在发电机上,具备边稳压边发电的功能,并可将电能存储以便为热源设备供电,解决高能耗满足用户蒸汽量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0410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56266.1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市金坛区供电分公司 ,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慧余热蒸汽发生系统中的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冷凝器、热泵压缩组件、驱动泵体、压缩机、峰电蓄热启动控制器、锥型出风嘴、锥型电加热片、陶瓷板和蓄热箱、油分离器、控制柜和膨胀阀。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能够形成工质的闭式循环来实现热量的转移,且利用廉价的谷电储存的高温热量,少频次的运行电能驱动的高温热泵机组,来实现为用户供应蒸汽,以此达到谷电蓄热、峰电降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52631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845802.8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能源微电网能量管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多能源微电网系统的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构建电锅炉、蓄能装置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的不确定性模型;构建变压器的不确定性模型;根据变压器的不确定性模型构建系统的容量不足期望模型;构建系统所需容量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模型;以目标函数最小化为优化目标、以约束模型为约束条件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得到系统的最小需用容量;根据最小需用容量对系统的容量进行优化配置。由此,以多能源微电网系统所需容量最小为目标对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可以在保证系统供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减少能源浪费,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49004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410004105.8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蒸汽发生系统,包括:蓄水箱,蓄水箱的一端与余热输出管道相连;板式换热器,一端与蓄水箱的另一端相连;纯水箱,一端通过第一循环泵与板式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电极式锅炉,输入端通过给水泵与纯水箱的另一端相连,电极式锅炉用于加热纯水箱输出的纯水以产生蒸汽;蒸汽蓄热器,一端通过第一蒸汽调节阀与电极式锅炉的输出端相连,用于存储电极式锅炉产生的蒸汽,另一端通过第二蒸汽调节阀与负载相连。本发明利用电极式锅炉将工业余热电解为蒸汽,并通过蒸汽蓄热器进行存储,从而既可以实现工业废气、废水能源的循环利用,避免能源浪费,又可以在生产需要加大蒸汽量时,能够毫秒级响应增加出气量,满足生产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608576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188157.0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IPC: F22B3/04 , F22B33/18 , F22D1/00 , F22D3/00 , F25B30/02 , F28D20/00 , H02S10/10 , H02S10/12 , H02S40/38 , H02S10/20 ,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绿电储能的高、中、低压蒸汽综合供应系统,其包括:热泵储能系统,绿电储能系统,低温闪蒸系统,高温闪蒸系统和供气系统,所述热泵储能系统包括:热泵生热装置和热泵储热装置,所述热泵生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热泵储热装置中储热介质进行加热以实现第一级储热;所述绿电储能系统包括:供能装置、蓄电装置和绿电储热装置;所述低温闪蒸系统包括:低温闪蒸罐和低温闪蒸管路;所述高温闪蒸系统包括:高温闪蒸罐和高温闪蒸管路。根据本发明的基于绿电储能的高、中、低压蒸汽综合供应系统具有应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系统能耗低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566381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71411.4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H02J3/36 , G06F18/24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电系统评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搭建输电网络;定时获取输电端及耗能端的工作参数,根据所述工作参数确定输电网络中各输电段的异常概率,基于所述异常概率安装电参获取表;实时获取电参获取表的采集数据,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识别,判定各输电段之间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对输电段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的采集数据计算各输电段的稳定值;基于输电网络统计所有输电段的稳定值,生成评估报告。本发明根据耗能端工作参数安装电表,对电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稳定性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及稳定性分析结果共同生成评价报告,智能程度高,适配性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