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4688000U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20308468.7
申请日:2015-05-14
IPC: B60R1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在绝缘斗臂车上的新型车载式智能绝缘工具柜,柜体内部分成上层软质绝缘工具存放区域和下层硬质绝缘工具存放区域;在柜体内安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工业级微电脑、抽湿烘干加热设备并设置循环风道,在柜体外表面安装LED显示屏,抽湿烘干加热设备与循环风道连接在一起,柜体上安装用于切换市电和车载电源的电源转换装置。使用本工具柜能达到带电作业用绝缘工器具的存放在运输途中和其他非工作时段也能够完全满足带电作业专业要求,能够保证工器具存放全天候满足专业要求,保证了带电作业的现场安全,避免了绝缘工器具因存放不合要求而导致的工器具寿命减少和严重影响带电作业现场安全等情况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204481448U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20203645.5
申请日:2015-04-07
IPC: H02G9/06
Abstract: 一种多方向电缆支架。其是由多个通过连接构件相互连接且呈网格状分布,并且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多个矩形框架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方向电缆支架可采用预制构件到现场直接组装拼接,因此使用起来十分简便。另外,其可使电缆分多层按照多个方向有序地进行敷设,因此有效地改善了电缆的下垂及杂乱无序现象,使传统的工艺有所提升,同时在观感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为工程今后的运行维护乃至工程创优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206369769U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621477519.X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五采智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磐 , 么军 , 葛荣刚 , 马敏杰 , 李鹏 , 郑悦 , 姜宁 , 唐萍 , 李国栋 , 项添春 , 纪明 , 苏靖宇 , 陈建 , 郭凌旭 , 赵洪磊 , 王天昊 , 崇志强
IPC: G01R29/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向小型化自动核相装置的采集电路,其技术特点在于:包括微型变压器、采样电路、低通滤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偏置电路、单极性AD采集模块和电源模块。本实用新型利用微型PT采集交流电压,解决了传统交流采集采样电路偏大的问题,使自动核相装置小型化,更适于现场安装,对自动核相装置的应用于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5911669U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20845308.0
申请日:2016-08-04
Inventor: 黄旭 , 杨树成 , 张少杰 , 张新民 , 庞宗永 , 高鹏 , 刘兆领 , 李鹏 , 檀英杰 , 刘学 , 赵军 , 刘倞 , 鞠林 , 史钧杰 , 刘伟 , 罗朝辉 , 张岚 , 董佳霖 , 魏冬 , 赵威 , 王光 , 高强伟 , 陈哲星 , 苏强 , 吴俣
IPC: H02G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延展式硬质绝缘子遮蔽工具,包括绝缘隔离罩、绝缘主板和延展板,绝缘隔离罩为圆筒状且由两个半圆形罩体构成,每个半圆形罩体的下部均安装一个绝缘主板,在每个半圆形槽下方的绝缘主板上均制出一个弧形槽,两个绝缘主板上的弧形槽相对设置并形成一个通孔;两个绝缘主板的前部采用绝缘锁扣连接,每个绝缘主板的外侧均铰装一个延展板。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带电复绑导线作业项目中可靠地将10kV绝缘子(又称P20)下半部和与其相连的横担尾部进行绝缘遮蔽,确保了带电作业过程中人体与横担等接地体的安全距离,解决了带电复绑导线过程中因人体与横担等接地体安全距离不足而危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巨大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205547682U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20195253.3
申请日:2016-03-15
Inventor: 梁刚 , 郭铁军 , 刘日堂 , 刘树维 , 张志刚 , 王中荣 , 刑立功 , 王颖 , 宋莉 , 王麟 , 李丛林 , 李静 , 李鹏 , 梁程 , 李平 , 田圳 , 王政 , 李琳琦 , 王钰 , 马占军 , 张超雄
IPC: A44C5/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腕式近电预警手环,壳体,在的两侧固装穿杆,在壳体左侧的穿杆上固装手带管片,由手带管片的左端依次固定连接左侧松紧带、下部真皮手带片、右侧松紧带及手带粘接带,在手带粘接带外表面分别缝制有沾扣母片及沾扣公片,手带粘接带穿过壳体右侧穿杆后,沾扣公片与沾扣母片相粘合构成环状封闭体,在壳体的内部固装有近电预警器及锂电池,锂电池与近电预警器连接,为近电预警器供电,在壳体的上表面制有多个传声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特定的距离对220V/380V、10kV、35kV、110kV、220kV电压产生报警提示音,使工作人员更好的防范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205428726U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20232578.4
申请日:2016-03-24
IPC: H01H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10kV开关柜便捷操作手柄,包括操作把手和套头,该操作把手的后部安装手柄,操作把手的前端面同轴制出一凹槽,该凹槽为多边形结构;套头的后端制出多边形柱体,该多边形柱体与操作把手前端面所制的多边形凹槽形状相吻合,该多边形柱体插装在多边形凹槽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捷的操作手柄,可以任意配置组合多种开关套头,实现操作多种开关,这样更便于携带有利于实际工作需要,有效地减少工作时间和恢复送电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204696559U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20439421.4
申请日:2015-06-24
IPC: H02G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新型35kV绝缘锁杆固定装置,包括电杆固定部分和绝缘锁杆固定部分,绝缘锁杆固定部分转动安装在电杆固定部分的下方,绝缘锁杆固定部分由上固定块和下活动块构成,该上固定块和下活动块的一端铰装,另一端通过快锁拉杆连接,在上固定块和下活动块的结合面上制出一个通孔。本装置适用于35kV以下架空线路的任何杆型,它可以有效的将绝缘锁杆以不同的角度和长度固定在电杆横担处,可应用于各种需要对绝缘引流线进行固定的35kV及以下绝缘手套法带电作业当中,对绝缘引流线进行可靠固定,防止绝缘引流线摆动,消除安全隐患,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204696558U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20438144.5
申请日:2015-06-24
IPC: H02G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10kV硬质导线绝缘遮蔽罩,包括绝缘遮蔽罩主体和绝缘杆,绝缘遮蔽罩主体为圆筒状,该绝缘遮蔽罩主体的轴心同轴制出一个轴孔,在绝缘遮蔽罩的底部制出一个导线槽,该导线槽与轴孔相连通,在导线槽下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导线护板;绝缘遮蔽罩主体中部的外侧同轴制出一个连接环,绝缘杆垂直于绝缘遮蔽罩的轴孔设置,且绝缘杆的上端与连接环采用螺纹啮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效果突出,可以在安装绝缘平台时,有效的对带电作业人员进行绝缘防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解决了安装绝缘平台的过程中人体和绝缘平台的金属部分对带电体安全距离不足而危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巨大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213521310U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22307691.3
申请日:2020-10-16
IPC: H02J3/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电切负荷装置,其技术特点是:原相固态继电器、待切相继电器输入端分别连接原相电源和待切相电源,原相固态继电器、待切相继电器输出端连接用户负荷接线排,电流互感器、原相电压波形变换电路、AC‑DC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原相电源,电流互感器输出端连接电流波形变换电路,待切相电压波形变化电路输入端连接待切相电源,单片机模块分别与原相固态继电器、待切相继电器、电流波形变换电路、原相电压波形变换电路、待切相电压波形变化电路、AC‑DC降压电路、冷却风扇控制电路和温度采样电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不停电条件下将用户负荷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的功能,保证用户电能质量,防止两个继电器同时导通时的短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7069518U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20742983.5
申请日:2017-06-25
Inventor: 黄旭 , 刘倞 , 杨树成 , 张少杰 , 张新民 , 庞宗永 , 高鹏 , 刘兆领 , 李鹏 , 檀英杰 , 刘学 , 赵军 , 鞠林 , 史钧杰 , 刘伟 , 罗朝辉 , 张岚 , 董佳霖 , 魏冬 , 赵威 , 王光 , 高强伟 , 陈哲星 , 苏强 , 吴俣
IPC: H02G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电杆塔用安全限位器,包括限位盘和绝缘杆,绝缘杆竖直安装在限位盘的上表面,限位盘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限位盘,该限位盘由两个弧形板构成,该两个弧形板的一侧互相铰装,另一侧采用锁扣连接,当两个弧形板闭合锁紧后,限位盘的轴心处形成一个圆形通孔。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性高、适合推广应用的绝缘工具,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作业人员攀登有点杆塔作业时与对带电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消除在作业过程中因作业人员麻痹大意而导致人体与横担等接地体安全距离不足而危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巨大隐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