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79277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610976799.7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网损的分类评估方法及装置,该方法根据电网结构、设备物理参数、电网运行特征、用电结构特征和自然社会发展状况等各种指标构建专家打分的判断矩阵,得到由专家确定的该影响因素对配电网网损的影响的权重,再通过建立的各指标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该影响因素对线损的影响,最后,综合专家打分确定的该影响因素的权重和评价模型确定的评价结果,评价该影响因素对配电网的网损的影响。该评价体系的构建为配电网线损率指标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划分方法,提高了配电网线损管理的公平性、全面性和权威性,能够及时合理地调整分配给各县公司的年线损率指标,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强的数据支撑,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488621B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510843515.2
申请日:2015-11-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郑州大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2P90/82 , Y04S10/5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实验室用降损节能分析和能效评测系统,包括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综合分析系统和能效评测系统;所述的能效评测系统包括增加配电变压器能效评估系统的第一能效评测系统和增加供电半径合理性分析系统的第二能效评测系统。本发明在传统的技术上新增并完善了变压器固定和可变损耗的对比分析系统,新增10kV线路综合分析,为理论线损综合分析提供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分析手段,进而为提升线损管理的技术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提供实现电力能效测评系统功能完善,增加变压器的能效评估和供电半径合理性的测评,并在能效测评报告中体现这些测评结果,提供了一种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使线损分析和降损辅助决策能力得到改善的电网实验室用降损节能分析和能效评测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857345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710139215.5
申请日:2017-03-09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农业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配电网中管理线损电量的计算方法,通过基于配电网大数据获得各种供电区域类型的供电区域管理线损电量与供电量的函数,并通过这些函数计算各种供电区域类型的供电区域的管理线损电量,并将这些管理线损电量累加获得区域配电网的管理线损电量,并用同样的方法分别获得区域配电网中的中压馈线的管理线损电量和低压台区的管理线损电量,达到了准确的计算区域配电网中的管理线损电量的目的,有利于定位区域配电网中的管理线损的集中分布环节,为管理线损降损措施的提出提供了充分的分析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183500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11190598.5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农业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能互补的农村微能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S1,根据多能互补的农村微能网的风-光-气-冷-热-储供能模型,并结合可时移负荷的时移特性,确定所述多能互补的农村微能网中容量优化配置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S2,结合所述约束条件,基于改进的动态调整收敛因子与惯性权重的灰狼优化算法对所述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获得所述多能互补的农村微能网中各微源的容量优化配置结果。本发明结合西部农村实际情况,在考虑负荷侧响应和供电可靠性的基础上,建立年均投资费用最低的优化配置模型,并基于动态调整惯性权重和收敛因子的灰狼优化算法对优化配置问题进行求解,实现了农村微能网的容量优化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17139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0360775.3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82 , G06Q10/06393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共建筑综合能耗评估方法,针对现有的公共建筑综合能耗评估方法,主要采用静态阈值进行比较,在阈值的确定和环境因素以及建筑节能设计系数等方面没有进行考虑。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最大可能将公共建设能耗各方面影响因子纳入评估范围之内,评估的方法更加科学合理,针对评估结果还可以进行能耗异常因子定位,缩小节能潜力分析范围,提高节能评估改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871052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11318721.7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计及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的能源集线器优化调度模型,所述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能源集线器中电力变压器、微燃机、燃气锅炉、光伏电池板、太阳能集热器和电、热储能设备的基本运行参数;步骤二:构建系统目标函数、确定系统决策变量和系统决策的约束条件,提出计及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的能源集线器优化调度模型,形成系统的日前经济性优化调度问题;步骤三:获取日前用户能源需求数据、供给侧能源价格以及可再生能源出力数据;步骤四:求解日前经济优化调度问题,得到日前决策变量结果;步骤五:更新时间到下一调度周期,返回步骤三;所述模型避免了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并且有效地减小系统运行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658975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610591872.9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通供电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如皋市供电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90/228 , Y04S20/18 , H02J13/0006 ,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公用配变出线远程监控和停送电操作的装置,它由壳体、控制部分组成,在壳体内设有控制部分,所述的控制部分包括远程控制器、可调延时器Ⅰ、可调延时器Ⅱ、直流电源Ⅰ、直流电源Ⅱ;所述的可调延时器Ⅱ延迟的时间长度大于可调延时器Ⅰ的延迟的时间长度;由于可调延时器Ⅰ、可调延时器Ⅱ与线路中的剩余电流断路器相串联,从而大大减少停送电时间,提高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由于可调延时器Ⅱ延迟的时间长度大于可调延时器Ⅰ的延迟的时间长度,从而使线路停电后通过用采系统在短时间内能恢复供电,无需工作人员到达现场才能解决问题,工作效率提高;由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所以有着很大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377726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410645554.7
申请日:2014-11-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理工大学 , 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科技咨询部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发电的调峰方法,包括:建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调峰模型;基于建立的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调峰模型,对调峰缺口进行分析。本发明所述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发电的调峰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投资大、新能源利用率低和电网损耗大等缺陷,以实现投资小、新能源利用率高和电网损耗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29408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206134.8
申请日:2016-04-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确定方法,本发明提出单位供电面积年费用最小的目标函数,将线损率的各影响因素设置为目标函数的待优化变量。在满足最低级配电线路允许电压损耗的条件下,利用所提出的目标函数,得到不同负荷密度下配电网的各优化变量,从而建立配电网线损率的计算公式,最后根据线损率利用相关性函数得到各单一影响因素对线损率的影响规律。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计算得到各个影响因素与线损率的相关性,具有较高的参考性,可为配电网节能降损、升级改造提供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0678011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83880.9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王维洲 , 田浩 , 刘福潮 , 李亚龙 , 郑晶晶 , 梁安琪 , 杜培东 , 曾文伟 , 张建华 , 郭鹏 , 韩永军 , 蔡万通 , 彭晶 , 朱丹丹 , 禄启龙 , 许春蕾 , 张雨薇 , 王方雨 , 郭红林 , 吕思琦 , 吕良 , 姚春晓 , 郭虎 , 王贤 , 张尧翔 , 李宛齐 , 刘文颖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荷‑网‑源协调控制后的电网降损效果综合量化评价方法,荷‑网‑源协调控制降损措施后,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指标计算和降损效果评价。从电网侧、电源侧、高载能负荷侧三个角度出发,综合、全面考虑各主体所得收益与贡献,提出多个影响要素,计算出多个量化指标,实现对降损效果的评价。具体实施时,选取荷‑网‑源协调控制降损措施,再根据历史与实测数值,计算得到各指标的量化数值,在此基础上对系统降损效果作出评价,并给出相应的降损效果提升建议。通过对荷‑网‑源协调控制降损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能充分体现荷‑网‑源协调控制措施降低网损的真实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