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15900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710473738.3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C01G45/12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层构造尖晶石结构的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所述方法是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加入到弱酸水溶液中,进行Li+与H+离子交换,再将离子交换后的正极材料进行热处理使表层欠锂结构转变成尖晶石结构,得到表层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将本体材料的表层结构转变成尖晶石结构,不仅保证锂离子传输通道的畅通,而且改善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以及提高了首周库伦效率;另外,所述方法可以通过调节弱酸的浓度以及处理时间,有效调节构造的尖晶石层的深度,从而调节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这种调控方式简便、易行,不必要求严格控制反应时间,重复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41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95738.X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05 , H01M4/485 , H01M10/0525 , H01M4/62 , H01M10/42 , C01B25/26 , C01B25/45 , C01B25/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锂类添加剂、富锂锰基正极及锂电池,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磷酸锂类添加剂为含有锂作为主要阳离子和磷酸根作为主要阴离子的盐类。所述富锂锰基正极含有所述磷酸锂类添加剂,通过将所述磷酸锂类添加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和导电剂共同研磨得到混合物,加入粘结剂混合后涂布在正极极片基底上,干燥,得到。锂电池使用的正极为所述富锂锰基正极。本发明通过将磷酸锂类作为添加剂引入富锂锰基材料正极,所述添加剂可提高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简单且具有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916821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510239618.8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锂离子电池用氧化硅基负极材料,所述材料的原料中包括氧化硅纳米颗粒和四类化合物中的种或多种。本发明利用所述化合物的高导电性和特殊的粘性,在保持氧化硅纳米颗粒高循环容量的同时,提高了循环稳定性,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在满足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对负极容量需求的同时,更实现了商业化规模生产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304901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621387.7
申请日:2015-09-2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4/62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材料中包括掺杂有碳酸镍的碳酸锰,所述碳酸镍的掺杂量,即其与碳酸锰的摩尔比为1:100~30:100。所述制备方法是先将醋酸锰、醋酸镍、尿素以一定摩尔比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和醇类溶剂,经过水热反应制得所述掺杂有碳酸镍的碳酸锰。本发明获得的负极材料组分均一,过程无污染;首次放电容量大于1500mAh/g,100周循环后仍有至少500mAh/g容量,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增强了容量保持率;所述制备方法简易更实现了商业化规模生产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609885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910089425.3
申请日:2009-07-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S2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属于高能电池技术领域。在本发明中,采用湿磨工艺对SnS2材料进行掺碳复合,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粘结剂,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在球磨罐中将SnS2材料与碳纳米管进行复合,得到含有SnS2活性物质的浆料状材料,并以此改性的SnS2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易行,工艺条件容易控制,所获得的SnS2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中电化学性能得到提高,显示了更高的比容量及更好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570349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910085936.8
申请日:2009-06-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材料NiO的合成方法,属于贮能电极材料领域。该方法以微乳液分散液滴作为微反应器,通过复合掺杂金属阳离子合成纳米级稳定化α-Ni(OH)2,并将α-Ni(OH)2热处理得到为纳米掺杂NiO材料。其中掺杂金属阳离子为Al3+、Cu2+、Y3+、Mn2+、Zn2+、Co2+、Cr3+、Fe3+中的一种或多种,掺杂离子与亚镍离子的比例为0~0.2;所用微乳液为“曲拉通X-100/正丁醇/环己烷/水”四组分系统。该方法所得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与一般NiO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导电性,且合成路线简单、条件易于控制、产物纯度较高,适于商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030663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710065209.6
申请日:2007-04-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84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针对废旧二次电池的容量衰减失效原因,研究其充放电容量、电压平台、循环寿命等性能恢复的可行性,探索了废旧电池正、负极材料容量及电化学性能回收与再生的新途径,提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纳米化处理法,将失效二次电池正负极材料通过震荡或机械剥离等方法将活性物质取下,用蒸馏水洗涤、抽滤至滤液为中性,真空烘干,经纳米化处理后可达到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再生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废旧电池电极材料的循环再生,效果明显且简单易行。本发明可以降低废旧二次电池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将有利于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低成本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248354C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310117260.9
申请日:2003-12-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
IPC: H01M10/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84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针对电池的失效原因,研究其容量、循环寿命等性能恢复的可行性,探索了电池非破坏性再生的新途径,提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超声波处理法,利用其特有的“空化效应”,在非破坏状态下可达到电池电化学性能再生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池的循环再生,效果明显且简单易行。本发明有利于镍氢、镍镉等二次电池二次电池的低成本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20746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211033814.6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高分子基复合固态电解质及锂离子电池与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无机氧化物前驱体加入含羟基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物的溶液中,在酸性环境下进行一定程度的混合交联,其后加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进行成膜固化,得到所述固态电解质。该电解质具有优良的电导性、热稳定性、阻燃性及界面接触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2160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43308.5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1G53/00 , C01B9/08 , B82Y40/00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金属氟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含至少两种无机过渡金属元素的无机过渡金属盐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并加入十八烯酸,得到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与氟化铵的水溶液进行反应,并将反应得到的沉淀干燥后、在惰性气氛下加热至450‑550℃,保温处理90‑120min,得到所述多元金属氟化物正极材料。本发明制得多元金属氟化物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具有极高的锂离子存储性能,应用该多元金属氟化物的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容量高且倍率性能优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