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0242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10117384.8
申请日:2019-02-15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环网互联装置及系统,其中,该柔性环网互联装置包括:多个电网交流端口、至少一个第一柔性互联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柔性互联模块,第一柔性互联模块与第二柔性互联模块之间进行互联,其中,第一柔性互联模块并联连接于两交流端口之间,第一互联模块包括:至少一第一直流端口和/或至少一第一交流端口;第二柔性互联模块串联连接于两交流端口之间,第二柔性互联模块包括:第二直流端口或第二交流端口,实现交流各端柔性环网互联,潮流双向流动,使得配电运行模式柔性切换、控制方式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170920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44091.0
申请日:2020-06-15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30 , H02J3/12 , G06F1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双向可投切移相器的等效模型构建及投切控制方法、系统,该双向可投切移相器的等效模型构建方法包括:根据移相器的电气量参数及各相绕组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到三相端口电压模型;对三相端口电压模型进行克拉克变换,分别得到正序电压模型、负序电压模型及零序电压模型;根据正序电压模型、负序电压模型及零序电压模型生成移相器的等效模型。本发明便于对含有双向可投切移相器的系统分析与计算,首先建立的三序等效电路,省去了用仿真软件搭建双向可投切移相器模型的过程,不仅方便了系统运行计算,还对双向可投切移相器的系统参数设计有很大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09638789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1265587.3
申请日:2018-10-29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交直流互联系统的直流双极短路故障保护方法,应用于阀基控制器,该方法包括:获取柔性交直流互联系统各桥臂的桥臂电流及各子模块的电容电压;根据各桥臂的桥臂电流判断柔性交直流互联系统直流侧是否发生过电流;根据各子模块的电容电压判断柔性交直流互联系统直流侧是否发生欠电压;当柔性交直流互联系统直流侧发生过电流且发生欠电压时,判定柔性交直流互联系统发生直流双极短路故障,控制柔性交直流互联系统的换流阀闭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直流双极短路故障判别及保护完全由阀基控制器来实现,缩短了故障判断、通信及动作出口的总时间,有利于减少故障的扩散及对设备和系统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9768585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647637.4
申请日:2018-12-29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直流系统及其解耦方法、保护设备,该解耦方法包括:获取换流器交流侧的交流电压;根据交流电压获取三相相电压的基波分量和三相相电压的直流分量。根据三相相电压的基波有效值、三相相电压的直流分量与对应的保护动作门槛值的大小关系进行交直流系统的电压保护。本发明的方案中,根据换流器交流侧的交流电压获取的三相相电压的基波分量和三相相电压的直流分量执行过压保护;根据换流器直流侧的直流电压获取正极直流电压基波分量、负极直流电压基波分量、正极直流电压直流分量和负极直流电压直流分量执行电压保护;从而实现将不经隔离变压器连接的交直流互联系统之间存在的强耦合解除。
-
公开(公告)号:CN10946222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105474.7
申请日:2018-09-21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串联型补偿装置的绝缘配合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拓扑结构及其接入系统的系统参数及运行方式,并对其进行过电压分区,根据过电压分析区域及运行工况构建仿真工况,建立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在各过电压分析区域内,根据过电压仿真分析模型对不同预设故障类型进行仿真计算,确定各过电压分析区域内安装的各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值和各避雷器的个数,根据预设绝缘配合系数及持续运行电压值,确定待测串联型补偿装置的安全工作电压。该方法具有适应范围广,实际工程应用价值高的特点,实现了对过电压的准确计算及避雷器绝缘配合,保障了补偿装置的安全运行,提高了整个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321805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166422.4
申请日:2018-02-28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微电网系统,该微电网系统包括:多个微电网子系统,微电网子系统包括:直流微电网和至少两个柔性变电站,柔性变电站包括:高压交流系统、高压直流系统和低压直流系统,高压交流系统与高压直流系统之间、高压直流系统与低压直流系统之间、高压交流系统与低压直流系统之间分别相连;直流微电网包括:高压直流母线和低压直流母线;多个微电网子系统通过高压直流母线互联成环,高压直流母线与高压直流系统连接,微电网子系统中的各柔性变电站的低压直流系统之间通过低压直流母线相连,实现了负荷转供和环网潮流均衡,保证了配电网的持续供电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08257420U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20682518.1
申请日:2018-05-08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及电网输出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其中包括:信号采集设备,其连接汇流母线的出线端,用于采集输电线路上的电参数信息,电参数信息包括电流参数或电压参数或功率参数;串联变压器,其一次侧分别连接汇流母线的出线端与受端电路;电压源换流器,其输出端并联连接串联变压器的二次侧,用于根据电参数信息进行换流;储能电路,其并联连接电压源换流器,用于通过储存输电线路上的电能稳定电压源换流器的输出电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能电路并联连接电压源换流器可以平抑电网接入点的输出电压波动以及电压源换流器的输出电压波动,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电网输出电能的稳定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257418U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20681279.8
申请日:2018-05-08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及电网输出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包括信号采集设备,其连接汇流母线的出线端,用于采集输电线路上的电参数信息,次同步信号提取设备,连接信号采集设备,用于从电参数信息中提取次同步信号;串联变压器,一次侧分别连接汇集站的输入端与受端电路;MMC换流阀,包括若干个级联的MMC换流模块,MMC换流阀的输出端并联连接串联变压器的二次侧;控制电路,分别连接次同步信号提取设备和MMC换流阀的输入端,用于控制MMC换流阀的输出电压改变从而抑制次同步信号。本实用新型的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结构较为简单,信号采集设备采集输电线路上的电参数信息,能够快速抑制从电参数中提取的不同频率的次同步信号。(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967935U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721605096.X
申请日:2017-11-27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H9/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直流电网接地装置,包括:接地变压器、消弧线圈、传感器、接地电阻和旁路开关;所述消弧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接地变压器的中性点连接,输出端与所述传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地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地电阻并联所述旁路开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交直流电网接地装置,充分考虑了各种故障类型比如当发生直流单极接地故障,可避免直流电压偏置造成变压器直流偏磁或消弧线圈饱和,危害设备和电网安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910472U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20005863.1
申请日:2018-01-02
申请人: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0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多状态开关和电网系统,该柔性多状态开关包括:至少两个开关部,各开关部包括:切换开关、高压交流系统、高压直流系统及低压直流系统;切换开关包括:控制端、第一切换端及第二切换端,第一切换端、第二切换端分别与高压交流母线连接,控制端与高压交流系统连接;通过控制端控制与第一切换端导通,或与第二切换端导通;高压交流系统与高压直流系统之间、高压直流系统及低压直流系统之间、高压交流系统与低压直流系统之间分别相连;各开关部的高压直流系统之间相连。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配电网运行的灵活控制,也满足分布式电源消纳、高供电可靠性等定制电力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