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333A
公开(公告)日:1997-08-20
申请号:CN96112044.4
申请日:1996-11-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7/113 , C22C32/0047 , G21Y2002/501 , G21Y2004/10 ,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含钴的耐磨材料,它用于核发电站的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滑动部分,从而减少由于钴的洗脱而导致的照射剂量,保证在高负荷下控制棒的长期顺利驱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它采用由耐磨合金制成的滚轮和销,在耐磨合金中,硬质相的粒度为20至100μm的粗颗粒弥散在硬度为300Hv或更低的含铬的铁基或镍基合金构成的软基质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核反应堆。
-
公开(公告)号:CN1108420A
公开(公告)日:1995-09-13
申请号:CN94113444.X
申请日:1994-12-29
Applicant: 法美原子工程建筑公司 , 核材料总公司
Inventor: 米歇尔·韦迪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7/20 , G21Y2002/104 , G21Y2002/303 , G21Y2004/30 , G21Y2004/304 , G21Y2004/40 , Y02E30/39
Abstract: 一种用锆基合金制成的导引管,在管的下部界定一窄的通道,除了可能用来固定到端件上的端区段(34)之外,管(30)的外表面为圆筒形,管壁在下部呈现增大的厚度,该下中占管总长的10%到30%。
-
公开(公告)号:CN118645265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62124.X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系统压力的反应堆升温自动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包括:根据冷却剂平均温度变化率设定值与实际冷却剂平均温度变化率的第一偏差,采用PID控制策略对第一偏差进行主环路计算,获得主环路控制输出值;将系统压力设定变化率与实际系统压力变化率相减,得到反应堆启堆过程中系统压力变化率的第二偏差;将主环路控制输出值与第二偏差相加,得到综合控制量;采用PID控制策略对综合控制量进行副环路计算,得到控制棒驱动机构控制量;基于控制棒驱动机构控制量,通过下插、提起或保持控制棒不动作,向反应堆中引入相应的反应性,完成反应堆启堆过程系统冷却剂温度的闭环控制。本发明普适性好,适应不同反应堆升温自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19266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110464757.6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补偿棒棒位的监测系统,包括控制器、棒位测量装置、显示装置。棒位测量装置,用于测量补偿棒的棒位值,棒位测量装置的数量与补偿棒的数量相匹配。控制器,与棒位测量装置连接,用于对多个棒位测量装置所测量的棒位值进行筛选,得到最高棒位值和最低棒位值及其各自所对应的补偿棒的标识。显示装置,与控制器连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单元,第一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最高棒位值和最低棒位值及其各自所对应的补偿棒的标识。相应地,还提供调节棒棒栅平衡的判断方法及设备、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该监测系统、判断方法及设备、控制系统可提高最高棒位值或最低棒位值所对应的补偿棒的判断效率,避免人员判断失误,提高核电厂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7155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25546.2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棒位阈值分析方法和系统、棒位录波智能分析仪,包括:在棒位录波智能分析仪与探测器连接后执行参数设置,并控制棒位录波智能分析仪进入工作状态;控制目标控制棒执行一次升降操作;棒位录波智能分析仪实时采集目标控制棒的波形,获得目标控制棒的波形数据;控制目标控制棒执行二次升降操作;棒位录波智能分析仪对目标控制棒进行电压采集,获得目标控制棒的电压数据;根据目标控制棒的波形数据和电压数据进行计算,获得目标控制棒的第一棒位阈值和第二组棒位阈值。本发明对多束控制棒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计算,减少人力投入,既提高效率,又能避免对工期的影响,还可以降低人因风险,提高可靠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5210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33503.1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反应堆控制棒水力驱动装置,属于核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棒不能连续移动以及反应堆高度过高的问题。它包括箱体组件、绕线盘、旋转轴、驱动缸组件、外缸、弹簧组件、活塞组件以及钢带,所述箱体组件安装在外缸的内侧,所述驱动缸组件安装在箱体组件内侧,所述活塞组件安装在箱体组件内且位于箱体组件的下部,所述弹簧组件与活塞组件连接且安装在箱体组件内,所述旋转轴安装在箱体组件上部,所述绕线盘安装在旋转轴上,所述钢带的一端缠绕在绕线盘上,另一端与活塞组件连接,所述旋转轴与动力组件连接。它主要用于驱动控制棒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59949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010289582.5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相自然循环一体化反应堆,包括压力容器(1)和压力容器(1)内的吊篮(3),位于吊篮(3)底部之内的堆芯(2),吊篮(3)内部位于堆芯(2)上方的空间为一回路堆芯出口腔室(7),还包括吊篮(3)顶部外围的与二回路连通的热交换区(5);堆芯(2)产生的第一蒸汽经过一回路堆芯出口腔室(7)进入热交换区(5)将二回路提供的冷却水加热为第二蒸汽后转换为冷凝水并回流到堆芯(2),第二蒸汽输送至二回路。本发明将反应堆和蒸汽发生器集合在压力容器1内,简化了设备,取消了主泵、一回路管道、稳压器等设计,减少发生能动设备故障和破口的风险,避免放射性产物对二回路设备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41072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047853.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毛飞 , 林绍萱 , 翁娜 , 矫明 , 邵长磊 , 刘润发 , 杨星 , 黄磊 , 佟辉 , 李成武 , 唐力晨 , 艾卫江 , 薛国宏 , 陈宇清 , 刘畅 , 陶宏新 , 姚彦贵 , 巢孟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外围需设计换热器进行冷却,堆顶散热损失大,结构设计复杂,整体高度较高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堆内构件,在容器内下部区域设置燃料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设于容器内上部区域的上部支撑组件内,上部支撑组件周侧设置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主体包括导流筒组件,导流筒上下端开口,导流筒壁为密封结构以分割冷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容器内的一回路冷却剂沿容器内壁进入燃料组件换热后向上流动,从上部支撑组件顶部穿过并流经一二回路换热组件冷却后继续向下流动,通过一回路冷却剂的密度差实现全自然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453026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078104.9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棒及空间核反应堆,安全棒包括吸收体段和跟随段。跟随段的顶端与吸收体段的底端连接,跟随段包括第一包壳、燃料段和第一轴向反射层。安全棒组装于空间核反应堆中。空间核反应堆未工作时,吸收体段位于堆芯通孔内,吸收体段阻止堆芯发生反应,保障空间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当控制系统根据工作指令控制安全棒向上运动,使得吸收体段抽出堆芯并进入屏蔽体中的预留孔,且跟随段进入堆芯的通孔。吸收体段增强了屏蔽体的屏蔽功能。跟随段中的燃料段填补堆芯中的通孔,增大了堆芯中的燃料量,增加空间核反应堆的剩余反应性。有效减小空间核反应堆重量和体积,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99967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0575809.1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21C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应堆控制棒叠步控制方法,包括:当控制棒GA上提至S1步时,控制棒GB开始上提,控制棒GA及控制棒GB开始叠步运行;当控制棒GB上提至S2步时,控制棒GA上提至最高限位处,停止上提控制棒GA;当控制棒GB单独上提至S3步时,则控制棒GC开始上提,控制棒GB及控制棒GC开始叠步运行,直至S4步时,控制棒GB及控制棒GC的叠步控制结束;控制棒GD下插至S6步时,控制棒GC开始下插,控制棒GD及控制棒GC开始叠步下插;控制棒GD下插至S5步时,控制棒GD已经下插至最下限,停止控制棒GD下插,控制棒GC开始单独下插至S4步时,控制棒GB开始下插,控制棒GB及控制棒GC开始叠步下插,直至S3步结束;该方法能够使反应堆的反应性引入过程更加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