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68320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68476.3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IPC: G01C1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一种零偏自校准原子陀螺仪,包括:表头A、表头B、探测光路A、探测光路B、泵浦光路A、泵浦光路B、信号处理与控制系统、磁场驱动器A和磁场驱动器B;表头A和表头B的敏感方向同向,磁场驱动器A和磁场驱动器B依次改变表头中偏置主磁场线圈的电流方向,使得表头标度因子极性反向,信号处理与控制系统内部的零偏观测器实现表头A和表头B的零偏误差计算和主磁场的闭环稳定。本发明能够实现陀螺在动态条件下连续输出,通过计算反转前后两个表头各自双同位素对应的拉莫尔频率差之差可以精确稳定主磁场,而不受碱金属磁场和电四极矩漂移对主磁场闭环控制精度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525018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867727.9
申请日:2016-09-29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IPC: G01C19/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9/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核磁共振陀螺仪的高精度静磁场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线圈支撑骨架和静磁场线圈两部分结构。其中,线圈支撑骨架为圆筒形,其内部放置原子气室及加热相关结构件,线圈支撑骨架的侧壁上设置有多道对称分布的环形绕线凹槽,用来固定静磁场线圈。静磁场线圈为上下对称的多组圆形线圈,其对称面为线圈支撑骨架的中心横截面,线圈采用一根漆包铜线绕制,每组缠绕匝数相同,通过特定的位置分布控制,能为核磁共振陀螺仪的气室所在区域提供均匀性极高的高精度静磁场。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磁场均匀性好,结构更为紧凑,易于安装和维护,易实现工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509726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1026880.0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IPC: G01C19/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9/62
Abstract: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分时磁补偿方法。该方法根据加热脉冲对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工作磁场进行分时补偿,其中加热脉冲分为有效加热脉冲和非加热脉冲,每一个有效加热脉冲初始时刻的加热功率作为整个脉冲时段内的加热功率,非加热脉冲时间段的加热功率为0,根据加热功率在每一个脉冲时间段选择磁场补偿参数对加热磁场和磁屏蔽后的剩余磁场进行补偿。本发明方法提高核磁共振陀螺仪工作磁场的稳定性以及陀螺仪输出信号的精度,同时也大大延长了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工作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05444749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753185.8
申请日:2015-11-0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G01C19/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集群NV色心金刚石固态相位的贝利相移检测,具体为一种固态自旋共振原子陀螺仪,包括固体激光器(20),所述固体激光器(20)发出线偏振高斯光束,经准直后聚焦到声光调制器(19)上,再经过小孔滤波入射到第一双色镜(8)上,所述第一双色镜(8)镀膜,反射光经扫描振镜(7),用第二透镜(6)和第一透镜(5)使光束均匀的照射到NV色心金刚石(1)上。其潜在优势在于其小尺寸、热稳定性、三轴检测以及未来可提升空间大等。采用全固态的原子自旋陀螺设计方法,提高了灵敏度、信噪比和稳定性,是未来原子陀螺仪的重要发展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5352490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725396.0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分时激光稳频系统及方法,通过驱动激光器的TEC进行温度控制,可对激光器频率进行粗调。对激光器的驱动电流进行微小的调制,并利用光电探测器接收激光器通过陀螺后的光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即可得到反馈的激光器电流值,实现精确的频率控制。由于核磁共振陀螺需要在高温下工作,需要用PWM脉冲发生器生成加热信号控制陀螺温度,加热信号会影响激光信号,使得频率稳定精度下降,因此可在每生成完一段加热脉冲信号后,额外延迟一段非加热时间。在加热信号时间段,对核磁共振陀螺仪进行温度控制,在非加热时间段对其进行激光稳频控制。采用此方法,可避免加热信号产生的磁场影响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结果,进而影响激光的稳频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505273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83778.4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核磁共振陀螺仪的无磁加热装置,该装置加热体、加热丝、绝热骨架和磁补偿线圈;加热体使用无磁高导热材料,并采用中空结构,将原子气室放入加热体内部均匀加热;加热体外侧四个面上开有加热槽,镍铬合金无磁加热丝可以正反向放入加热槽内,在加热槽的约束下构成了空间对称无磁加热结构;加热体和加热丝装配固定后,固定在聚四氟乙烯的绝热骨架内,该绝热骨架上开有三组绕线槽绕制漆包线,构成三组正交的亥姆赫兹磁补偿线圈,用于补偿剩余磁场;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紧凑,易于装配,易实现工程化,加热均匀性好,加热效率高,加热磁场抵消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2684C
公开(公告)日:2004-08-18
申请号:CN02116677.3
申请日:2002-04-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C19/62
Abstract: 半导体侧面泵浦固体激光陀螺仪及其电光调制方法,涉及一种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陀螺仪的结构设计。它主要由环形腔反射镜组,增益介质,泵浦装置,电光晶体,分束板,光学延时器以及读出电路组成,其特点是泵浦装置采用侧面泵浦,所述的侧面泵浦由聚焦耦合透镜,半导体激光器阵列以及半导体激光器温控装置组成。本发明能较好地克服热应力问题,同时环形腔为三角形腔,没有负面积,其结构和气体激光陀螺仪相似,可充分利用其现成工艺。电光抖动采用两块同等参数的电光晶体,使用相位差180°的正弦波信号分别进行调制,能显著地减少陀螺仪锁区。具有体积小、工作稳定和长寿命等优点,能广泛地应用在惯性导航,惯性制导和惯性测量等惯性技术中。
-
公开(公告)号:CN205718992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528522.3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IPC: G01C19/6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核磁共振陀螺仪气室,所述的核磁共振陀螺仪气室中的微型气室由下封装玻璃、气室基板、上封装玻璃、工作介质组成;微型反射器由四块外形和尺寸均相同的微型反射镜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型核磁共振陀螺气室,通过微细加工方法可以实现毫米级或者亚毫米级尺度的微型气室;采用微型反射器能够引导探测光线,实现核磁共振陀螺仪中泵浦光源与光电探测器在气室同侧布置,以利于整个仪器的小型化。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核磁共振陀螺仪气室具有体积微小、结构紧凑,不存在内壁镀膜困难和膜层材料选择受限的问题,气室制备方法与工艺简单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22529594U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20664469.4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浙江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结构的光路装置,涉及量子精密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光路作用部分和光路通道,所述光路作用部分表面设有超表面结构,所述光路作用部分与光路通道相连接,所述超表面结构包括基底层和调制层以及顶层。在精度调整方面,在光路作用部分表面设置了超表面结构,通过该结构改变给定入射偏振方向的光束的角度,使射入原子气室的光偏振态保持一致,提高了测量精度;在精简装置结构方面,在光路作用部分内设置超表面保偏振反射镜,仅通过该部件实现各向异性材料不连续的相位改变,简化整个光路装置的结构;在缩减光路体积方面,在光路作用部分表面设置纳米级超表面结构,减小原子磁强计的光路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210268668U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21222942.9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IPC: G01C19/6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化可折叠核磁共振陀螺仪表头,采用的磁共振光学组件,将各光学元部件高度集成,有效减小了光学元件的体积;两路探测光检测单元独立工作,可以提供两路独立的核进动信号,提高了系统冗余度,陀螺精度也相应提高;将集成化原子气室工作必须的无磁加热系统对称地集成在原子气室的四个通光表面,提高了微型气室的集成度和加热温度均匀性,无磁加热线圈采用了具有磁场噪声抑制的双层对称结构,减小了加热电流引起的磁场噪声对陀螺信号的干扰,可进一步提高陀螺信号精度;三轴磁场线圈采用可折叠的柔性线圈结构,并集成了内部激光器、加热线圈等的连接电路,有效减少了磁屏蔽系统内导线的电磁干扰,极大减小了陀螺仪表头体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