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石墨烯膜片与微光纤干涉腔的局部放电传感器及基于此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99435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1910164649.X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组合石墨烯膜片与微光纤干涉腔的局部放电传感器及基于此的检测方法,该传感器包括:可调谐激光器(1)、激光器波长控制模块(2)、光纤环形器(3)、单模光纤(4)、微光纤干涉腔(5)、光电探测器(6)、信号线(7)、滤波器(8)、数据采集卡(9)。本发明采用了多层石墨烯膜片,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基于对多层石墨烯膜片结构的优化设计,使之适应局部放电检测频带的要求;采用聚酰亚胺涂层提高多层石墨烯膜片的使用寿命;采用飞秒激光在光纤内部加工微光纤干涉腔,并基于激光器波长控制,稳定静态工作点。基于检测装置安装方式的优化设计,使得在安装本装置的同时,不影响电气设备原有的工作环境。

    非稳态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压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16280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810312748.3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稳态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压缩方法,该方法基于FPGA平台和硬件描述语言,FPGA平台分别连接至模数转换器和外部存储器,模拟信号通过信号调理电路输入模数转换器,具体包含:S1:初始化FPGA系统参数;S2:启动ADC进行模数转换;S3:FPGA接收ADC的AD转换值DI;S4:判断|DR‑DI|≤DL,若是,则认为为同一数据,重复个数n=n+1,执行步骤S5,若否,则认为数据不同,更新DR的值,并将buff缓存器中的数据全部写入外部存储器,随后buff缓存器清零,将此时的DI值写入buff缓存器的低N位,高16‑N位记录当前重复个数n;S5:判断当前重复个数n是否溢出,S6:重复步骤S3‑S5,直到完成采集。本发明方法提高了波形数据的完整性,能够同时适应多种过电压信号的完整采集。

    用于气体拉曼信号增强的中空波导腔

    公开(公告)号:CN113295668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28092.0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气体拉曼信号增强的中空波导腔,包括中空波导、高反镜、长通滤镜和消色差透镜;所述中空波导构成中空波导腔,内壁涂覆反射膜;所述高反镜和长通滤镜分别设于中空波导腔的首、尾端;中空波导腔内填充待测气体,激光从高反镜入射到中空波导腔并激发待测气体的拉曼散射光;中空波导腔内沿不同方向传播的拉曼散射光在高反镜、长通滤镜和中空波导内壁的反射膜之间多次反射,一并经长通滤镜过滤激光后出射;长通滤镜透射出的拉曼散射光经消色差透镜准直,得到经中空波导腔增强的气体拉曼信号。本发明融合光纤增强技术对拉曼信号收集效率的提升与腔增强技术对激光有效路径的延长,实现了较低的拉曼光谱气体检出限。

    一种多因素协同的显微操作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299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0089174.2

    申请日:2019-01-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因素协同的显微操作装置,其包括主控系统、显微操作模块、观测记录模块、电源模块、温度模块、压力模块和位移模块。主控系统配置成采集上述各个模块的信号,以及向它们发送控制信号。显微操作模块对承载在载物台上的样品执行所需的操作和/或检测。观测记录模块设置成将显微操作模块的工作区域纳入其观测记录的视野范围内,用于对操作和/或检测的过程进行观测记录。电源模块用于对主控系统、显微操作模块、观测记录模块、温度模块、压力模块和位移模块提供电源,电源模块还包括用于施加操作和/或检测所需的电场条件的电场施加单元。位移模块与所述载物台相连接,并响应于主控系统的控制信号而驱动载物台发生位移。

    基于针尖增强拉曼技术检测金属封装内部分子信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41418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710974599.2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针尖增强拉曼技术检测金属封装内部分子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金纳米三角片合成:A1、利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氯金酸进行水热处理;A2、用离心机对步骤A13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并用超纯水清洗沉淀;A3、重复A2步骤三次,得到金纳米三角片;B、金纳米三角片的封装结构的制备;B1、在硅片表面溅射一层金属膜;B2、将金属膜在4‑硝基苯硫酚分子酒精溶液中浸泡,然后依次用酒精、超纯水进行冲洗,再用氮气吹干;B3、将金纳米三角片的胶体溶液旋涂在金属膜上,并让其自然挥发;C、对金纳米三角片的封装结构内部分子拉曼信号的检测;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微纳器件的生产与检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